在我看過的紀錄片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們表示,他們有囤積行為是始於一場憂鬱症風暴。本來只是足不出戶、沒有動力,漸漸就演變成完全不打掃、捨不得丟棄任何東西。看起來好像是「憂鬱症」為因,「儲物症」為果;不過,我們還要考慮另一種可能是:這兩種疾病有可能有著共病關係。

在這裡並不討論儲物症的因果關係或共病關係,只是因此聯想到一種常出現在無法「斷捨離」的人腦海裡的話語。那就是:這東西也許以後用得著。

包括過了保存期限的營養保健品、還聞不出異味的剩菜、並不親近的親戚婚禮所贈的禮物、小時候寫的作文和日記、早就穿不上身的舊衣服等。很多人覺得自己愛物惜物是一種美德,卻渾然不覺自己的無法割捨造成了同住者的困擾,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品質大幅降低,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影響到鄰居和社區,造成環境問題,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當我們發現自己或親人的囤積行為已經影響到其他人的生活品質,我想可能就需要適時尋求協助了。

——摘自 林博、王瑞琪 《我是心理師,我得了憂鬱症》

金蘊金
金蘊金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