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last_publish_at生活/健康
更新於 2024/10/21發佈於 2024/10/21

之前有提過,胖子和瘦子的腸道菌 不一樣,老鼠做了胃繞道手術後,腸道菌落就改變了,把它的腸道菌落移植到另一隻老鼠體內,移植兩週後體重降了 5%。只是,就算把瘦子的腸道菌移植到胖子的腸胃道內,似乎也無法持久。


相關文章:https://lifesci-murmur.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15.html


這時候可能會問,那我每天吃益生菌呢?或是改變飲食可以改變腸道菌嗎?


科羅拉多大學和 CU 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合作了一個計畫,比較了兩種熱門的 #飲食控制,最近很潮的間歇節食(intermittent fasting)和較普遍的熱量控制(caloric restriction),看看是否會影響腸道菌,以及飲食、腸道菌和 DNA methylation (甲基化)的關係,因為生活型態也和表觀遺傳(epigenetics)有關,會影響 DNA 甲基化。

間歇節食:一週有三天節食,節食那天只知正常份量的 25%,沒節食的時候則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限制卡路里:每天都少吃身體所需熱量的 30%。


除此之外,也給予這些參與者飲食建議,並建議他們增加運動量。


在頭三個月的時候,他們發現菌落種類變得更多樣化了,他們測量腸道菌落的 alpha diversity,也就是腸胃道中的菌落多樣性,在三個月的飲食控制後,兩組的 alpha diversity 都增加了,但沒有差別太大,也就是說這兩種飲控都有用,哪種適合你就用哪種。


除此之外,腸道菌也會影響血液 DNA 的甲基化(DNA methylation),飲控前和飲控三個月後,影響代謝基因表現的腸道菌也不相同。


例如在剛開始的時候,Ruminiclostridium 和代謝相關基因的甲基化有正向相關,Ruminococcaceae 則是負向關係。飲控三個月後,Megasphaera 和調控脂肪稱成的 CEBPD 甲基化有正相關,而 Akkermansia 則和幾個代謝相關基因的甲基化負相關。


不負責結論:不用太糾結用哪種節食法,能長久維持最重要。XD


論文:EB. Hill, IR Konigsberg, D Ir et al. The Microbiome, Epigenome, and Diet in Adults with Obesity during Behavioral Weight Loss. Nutrients (2023) DOI: 10.3390/nu15163588

夏青青說文解字-avatar-img
夏青青說文解字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