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邏輯投資
last_publish_at討論區
更新於 2024/11/08發佈於 2024/11/08

最近這兩派在投資圈被討論得很廣泛,「被動投資」的信仰者會認為「散戶無法打敗專業者」、「報酬會集中在贏家手上(散戶通常是輸家)」、「80%的散戶無法打敗指數投資者(最近還看到99%的版本)」。


其實這問題似乎被複雜化了,這裡還是非常推薦讀者去看「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關於「報酬與風險」的議題,書中有很完整的論述。


而關鍵就是這張圖,已經充分描繪風險與報酬的關係,一般我們說「高風險高報酬」,但許多散戶誤以為只要承擔高風險,就一定會得到高報酬,但實際上不是這樣,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高風險→高損失(高報酬)」。


因此選擇的依據其實很簡單:


如果你想保本並賺取微薄利息,那就是錢放銀行「定存」或買高品質的政府公債或公司債,但這未必能抵銷通膨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想多獲取一點報酬,希望贏過通膨甚至還能累積多一點資產,那就是要錢投資在股票市場,然而你可以透過「分散」來降低風險,因此投資VT是一個好選擇,因為你將股票資產分散在不同國家當中。


當然你也可以鎖定你認為有成長性的國家,投資他們的指數ETF,或許與大盤相近的長期平均回報,因此你可以在台灣投資0050、006208,或是投資美國的VOO、QQQ等。


上面的方法都很好,其實就是看你對風險的承受程度來決定,但下面的方法不僅風險更高,也考驗投資人本身的專業與對投資市場的理解。


例如本專欄提倡的「價值投資」,就是去尋找市場錯誤定價的投資機會,但因為是投資個股甚至會重壓,風險自然比上述方法高得多,然而如果看對,投資報酬率自然更高,當然,損失也可能更大。


又或者你也可以選擇當沖或短期交易,但這就更考驗投資人的交易能力、心理素質與操作紀律,這一塊確實有人能夠作得很成功,但要長期獲利並不輕鬆,在此失敗甚至賠上身家的人也所在多有。


那有沒有折衷的方法呢?當然有。


你可以將資產作分配,例如1/3放在保本的債券或定存部位,1/3放在指數部位,最後1/3嘗試作主動選股操作,但過程中你要學習與檢討,不然1/3輸光光也會讓你心痛不已。


如果想更積極一點,可以將1/2放指數部位,1/2作主動選股投資,當然風險更高,損失會更大,報酬也可能更高,而這也可以是漸進的過程,你可以配合自己的投資能力逐漸放大主動投資的部位,「先求穩,再求好」也無不可。


我有看過一些比較極端的觀點,認為散戶不可能作好主動投資,因此應該一開始就把所有資產放在指數部位,才能有效放大長期投資複利的效果,簡單說這一派的人認為「主動投資等於賠錢」、「繳學費沒必要只是浪費老子累積複利的時間」,這個觀點我尊重,只是在我看來,完全放棄增加報酬可能性的想法,實在過於極端,也非常考驗自制力,但自制力這麼好的人其實作主動投資交易也未必會失敗,這其實又很矛盾。


最終還是要提醒讀者,市場上有各種「教你作投資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或話術,而這就跟市場的本質一樣,你跟其他參與者都是競爭對手,背後本就爾虞我詐,因此站在「邏輯投資」的觀點,向來都是鼓勵投資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在看過這麼多強者,也同時接觸到各種散戶之後,我還是認為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交易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告訴你「投資只能用這套方法」、「其他都註定會OOXX」,如果你相信這套說法,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與思考基礎,那確實你也配得上「韭菜」這個名號了,最終投資還是自己的事情,也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負責。



Robert Chang-avatar-img
Robert Chang和其他 6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怡如陳-avatar-img
怡如陳
2024/11/12
回覆
YT-avatar-img
YT
2024/11/09
5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