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Mon.
2024年上半年,余秋雨的《借我一生》陪伴我走過一些斷捨離的過程,也指引我踏上走向光明的旅途。18歲時,我離開家鄉,如今已十一年。我總記得某年的國文課本上有一句話:「離家,是為了回家。」年輕時,我解讀這句話帶有一種位階性的意味,以為人生的歸途是在職位、薪水或榮譽的頂峰,達成了世人稱道的成就後,方能衣錦還鄉,完成這段旅程。
而大約在25歲時,我的理解開始轉變。我逐漸領悟到「離家,是為了以溫柔且謙和的姿態回家」,就如同樹木的枝葉在歲月中向四方擴展,然而最終仍以柔和的姿態環繞成圓,成就生命的歸根。這樣的回家,是對心靈的釋放,不再追求外在的輝煌,而是找到一份內在的平靜與完滿。
如今,年近三十的我,終於明白,我所渴望成為的人,不是那種名滿天下的人,而是那種會在人心中留下餘韻的人,是那個能在他人深淵處聽見回音的人。我渴望在人生的交會點上,與他人無言相對,卻在彼此的目光中感知一切,傳遞出難以言喻的共振。
因為,我知道什麼是珍貴的東西。
閱讀《借我一生》後,我寫了幾本探索自我的工具書筆記,作為對自己人生的回應,既理性,又實際。這份反思是人生的中繼點,讓我在29歲這年重新審視自我。人說「逢九如考試」,願在這場不想被當的人生課題中,你我都能看清自己對成功的定義。
在2024的尾巴,我將再讀黃于洋的《路過這世界教我的事》,將理性的探索轉向感性的體驗,轉化爲部落格的文字。理性與感性皆能感受生命的不同面向,願自己能溫柔地走進人心深處,用生命的刻印留在人心之中。
在愛裡生根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