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秦客

談到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應該很多人會先想到他對聲學、光學的貢獻。但馬赫震撼我的是,他告訴人類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以前,有個古老的問題一直困擾人類:我們到底能不能認識真實的世界?笛卡爾確定了有一個自我,但之後人類需要知道自我所受到的東西,有多少是實在的?我們到底是怎麼聽見一個聲音的?究竟是什麼物理刺激,讓我們的心中產生「聽見」這個意念?

為了探究這件事,1860年古斯塔夫·費希納(Gustav Fechner)出版了《心理物理學綱要》,首次提出將心理感覺與物理刺激之間的關係進行定量研究的科學方法。

馬赫受到費希納的影響,深入研究人類感覺與外在刺激之間的關係。他想要知道我們到底怎麼看到世界、怎麼聽到世界、怎麼感知世界。因此,他在聲學和光學上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可以說,這是人類利用科學方法自我覺察的開端!

馬赫偉大的地方在於成功證明向外探索的科學可以轉向人類內心。在他發揚光大的心理物理學之後,人類把探索的觸角伸向自我、意識。這個脈絡影響了後來的現象學、精神分析學,一直到今天的腦科學,甚至 AI 的自注意力機制,都可以說是這個脈絡的延伸。

我們人類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我。

我們究竟是怎麼接收外在刺激,在接收後又是如何處理資訊?那些資訊會在我們心中生成怎樣的判斷,它們又會如何影響我的行動?除了外在刺激,我們體內的各種化學元素、DNA、社會環境,又會怎樣塑造我們?

對於這個問題,近年資料整理做得最好的,我認為就是由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所寫的《行為》這本書。這本書其實在2017年就出版了,中文版2019年,當時一出我就花兩週時間把它看完。

作者將一個行為的成因拆解成不同的時間軸來單獨解析。今天我決定跟朋友大吵一架,這個決定是多個原因交織的結果。而這些原因的起點,分別可以是發生在不到一秒前的神經傳導、數分鐘前我接受到的訊息、這幾天我的荷爾蒙狀況、這幾個月內我腦神經的器質變化、數十年前我青春期腦部發育的結果、我在母體內的成長環境、我還是受精卵的狀態,甚至數百萬年前我的猿猴祖先。

這一切綜合起來,導致我今天的行為。

今年,2024年。《行為》這本書又全新修訂了,份量從兩本變成一本。我想是為了幫接下來的新書打頭陣吧。因為2023年,薩波斯基的新書《命定》出版了。中文版今年稍晚會出版的樣子。新書要探討的問題,也是我讀完《行為》後最大的困惑。

那就是,既然我們的行為受到這樣千絲萬縷的原因影響,那自由意志的空間在哪裡?

難道,我們的難以預測,只是因為成因的複雜性嗎?有哪些是我能決定的呢?

在新書出版之際,我決定先來複習一下《行為》。順便招募一下《命定》的讀友,也許到時候可以開個讀書會什麼的。這種磚頭書,有朋友一起讀會推進得稍微快一點。

維克絲-avatar-img
維克絲和其他 7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2024/11/23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