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身佩上清籙,
莫遣落花沾羽衣。
【生平】
崔仲容,唐代詩壇上一顆微光閃爍的遺珠,關於她的生平記載極少,甚至不見於正史,唯有《全唐詩》保留了她的三首詩與若干詩句,使後人得以窺見她的才情與情感世界。
她的作品大多圍繞著愛情、離別與人生感懷,字裡行間充滿癡戀與無奈,仿若一位身處幽閨、心事幽微的才女,筆下盡是纏綿悱惻的愛情絮語。
青梅竹馬,情深難回
從崔仲容的《贈所思》一詩中,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單戀。
《贈所思》
所居幸接鄰,相見不相親。
一似雲間月,何殊鏡裡人。
丹誠空有夢,腸斷不禁春。
願作梁間燕,無由變此身。
這首詩道盡了她的癡情與苦悶。她與心上人比鄰而居,卻無法真正親近,這份距離讓她倍感遙不可及。
她將對方比作「雲間月」、「鏡裡人」,即便近在眼前,卻如同虛幻的影像,無法觸及。
這樣的愛情,使她陷入思念的苦海,即使明知無望,仍舊願化作梁間燕子,終生相伴。
這樣的情感,在古代女子的世界裡尤為悲哀。封建社會下,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有青梅竹馬的情誼,也未必能夠修成正果。
崔仲容或許就是這樣的女子,心有所屬,卻無法與所愛之人相守。
浮生若夢,寄情詩酒
愛而不得的傷痛,並未讓崔仲容沉溺於悲愴之中,她的詩句中也曾經表達出宴飲之樂以及生活的情趣,如《贈歌姬》一詩便是最好的例證。
《贈歌姬》
水剪雙眸霧剪衣,當筵一曲媚春輝;
瀟湘夜瑟怨猶在,巫峽曉雲愁不稀。
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渭城朝雨休重唱,滿眼陽關客未歸。
詩中描繪了一位才藝雙絕的歌姬,她的雙眼如水般靈動,衣裳輕盈如霧,一曲歌聲讓席間賓客陶醉。
詩中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哀愁,仿佛這場宴飲不僅是歌舞昇平,更是一場對離別與人生無常的慨嘆。
崔仲容應該曾經參與過這樣的宴會,被歌姬的曼妙身姿與美妙歌聲所感動,才會寫下如此細膩動人的詩篇。
寄情修道,心猶難靜
在嘗盡愛情的苦澀後,崔仲容似乎轉而寄情於道,從《戲贈》一詩可以看出這一點。
《戲贈》
暫到昆侖未得歸,阮郎何事教人非。
如今身佩上清籙,莫遣落花沾羽衣。
詩中她以「身佩上清籙」自述,表示自己已經歸於道門,穿上道袍、持有符籙,希望能夠遠離塵世的紛擾。
然而,即便身在道門,她卻仍有情絲未斷,害怕世俗的情感如落花般沾染她的羽衣,令人不禁感慨,她的修道之心,或許更多是為了逃避現實的情傷,而非真正的清心寡欲。
但即便如此,她的內心依然被愛情的影子所困擾。
《寄贈》
妾心合君心,一似影隨形。
她的心早已與所愛之人交織在一起,即便選擇了遠離凡塵,她的思念依然如影隨形,無法擺脫。
歲月無情,紅顏易逝
時間流逝,愛情的傷痛或許會逐漸淡去,但青春也隨之而逝。在她的詩句《感懷》中,流露出對時光無情的慨嘆。
《感懷》
不覺紅顏去,空嗟白髮生。
年華匆匆,昔日的美貌漸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無奈的白髮頻生。短短十字,卻蘊含無限的惆悵與滄桑,仿佛一位歷經滄桑的女子,對鏡自嘆,慨嘆紅顏易老、青春不再,曾經的癡戀也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煙消雲散。
愛你雖九死,其猶未悔
崔仲容的詩,雖存世不多,卻句句含情,字字扎心。她的癡戀深沉,卻不得回應;她的才情橫溢,卻未能流芳百世。
在歷史的長河中,她的名字或許只是塵埃微光,但她的詩篇,卻讓我們看到一位深情而勇敢的女子。
或許,她的愛情故事無法成為千古傳頌的佳話,或許她的才華未曾得到世人的推崇,但她的詩句,卻讓後人看到了那份至死不渝的深情。
「願作梁間燕,無由變此身。」
這是她對愛情的誓言,也是她生命中最真摯的寫照。在那個女子無法自由選擇愛情的時代,她依舊願意用一生去愛,即便無望,即便孤獨,即便最後只能化作詩句中的一縷相思,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