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老子《道德經》
在各種家事當中,大概我最不喜歡的,就是烹飪了吧。
打掃家裡內外、整理雜物,對我而言,總有一種莫名的療癒感──看著髒污被清除,雜物被歸類放好。這很喜悅。。甚或,這是種靜心冥想的過程。(只要沒有多事的人在旁訕笑我控制慾,一切都好。哼!)
在《清潔:照顧人與空間的需要》一書中提到,空間與人一樣,都具有能量,當我們整理空間,就是整理環境中的能量,也是在整理自己。
聽起來好像有點偏向玄學,但其實簡單的說,當我們進入清潔的狀態時,清潔的不只是空間,也是在清潔自己的狀態。心與環境一起變好了,整個人都對了。高敏感又有點刁鑽的我,確實特別不喜歡髒亂的環境與髒亂的人。
打掃可以讓心情變好,我卻無法在烹飪上達到一樣的境地。
常聽人說,或是看一些作家筆述,說料理的過程:備料、洗、切、下鍋,那也是一種自癒的過程。成品出爐,幫自己親手的料理拍張美照,或湯品,或佳餚,或烘焙,那都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
確實賞心悅目,我通常也吃得滿開心的,只是,那個過程,我實在無法恭維。
烹飪對我而言,就是一陣忙忙碌碌的過程。忙了老半天,二十分鐘內完食,剩下的,又是一些待洗的鍋碗瓢盆。所有料理手法中,大概煮湯是我比較能接受的,因為,煮一大鍋鮮美營養的湯,可以喝上個兩天,CP值挺高。
於是我願意把時間花在清洗廁所、吸地拖地。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吃飯,那就準備一些可以入電鍋的食材,清洗後通通放在一起,外鍋加水,一鍵完成,沒有油煙,沒有太多的調味,沒有耗費心思設計的菜單。起鍋後,淋上品質好的橄欖油,偶爾灑上一點鹽(或是乾脆不灑),就這麼吃食材的原味。猶記得第一次採取如此懶惰的料理方式,抱著可能會失敗的心態後試吃,竟驚為天人,在這個五味令人口爽的時代中,這真是一種難得的鮮美真實。
過去無辣不歡、愛吃炸物的我,吃出了各種毛病,腸胃不適,容易上火,半夜睡不好,雙腿水腫。其中,尤以酒糟性皮膚炎最頑強,跟了我好幾年,反反覆覆。在家安胎一陣子後,竟也不小心養成了清淡飲食的習慣,偶爾吃個外面的便當都覺得好鹹。想到以前吃下了各種多餘的食材或是調味料,真是由衷的對自己的身體感到抱歉。
醫生說酒糟性皮膚炎是終身的朋友了,但和剛懷孕時大爛臉的狀況截然不同的是,越接近產期,皮膚越穩定。偶爾泛紅,至少沒有再亂長東西了。身體,喜歡這樣的飲食,這樣的步調。
感謝每一段生命的旅程,因為不愛烹飪,我自作聰明的,用了很懶惰的方法為自己準備食物,卻意外發現,身體與口腹,也需要一段這樣清潔的過程,甚至,近乎修行。我意識到這點,已經將近40歲了。
後記:C知道我不喜歡做菜,出於對妻子與鵝子的關愛,他常常煲湯給我喝。對於這位偶爾很討人厭,對我而言既是照鏡子又是互補的伴侶,我甚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