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楨(1252—1282),畲族,福建莆田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義軍女首領。她是南宋名臣陳文龍之女,因嫁許漢青,後世多稱之為「許夫人」。
她武藝高強,智勇雙全,在丈夫戰死後毅然挺身而出,率領義軍奮勇抗元,雖最終壯志未酬身先死,卻以英勇就義書寫下壯烈篇章。
少年英姿
陳淑楨自幼不同於一般女子,喜愛穿男裝和練習武藝,尤其擅長劍術與輕功。
據說,她曾於山中狩獵時獲得一對寒光閃爍、鋒利無匹的雙劍,乃周代神兵,歷經千年而不朽。她十分珍惜此劍,僅於明月之夜於庭院間揮舞試練。
有人曾經以豆子與水朝其潑灑,意圖試探其功力,然皆無法近身,可見其武藝已臻出神入化。
家族興衰與國難當前
許漢青家資豐厚,受命管理福建漕運,商業興盛。然而,南宋末年,權臣賈似道專權誤國,國勢江河日下。
至景炎元年(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淪陷,宋帝趙昰、趙昺被張世傑、陸秀夫等人護送南逃。許漢青與將領劉洙駕船護送皇帝,卻不幸戰死。
痛失夫君的陳淑楨強忍悲痛,誓為國家復仇。她與族弟陳吊眼聯合畲、漢義軍,於景炎二年(1277年)七月響應張世傑,進攻佔據泉州的叛臣蒲壽庚。
戰場上,她身先士卒,雙劍翻飛,戰旗所指,義軍所向披靡。蒲壽庚敗退,閉城求援,並試圖用金銀厚賄許夫人,意圖離間義軍,卻未能得逞。
決死抗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將索都率軍入閩,與蒲壽庚裡應外合,張世傑為保淺灣撤圍。
面對元軍壓境,陳淑楨毫不畏懼,率義軍轉戰建寧、政和等地,與黃華率領的「頭陀軍」聯手,數次擊潰元軍。
至元十五年(1278年),她與陳吊眼突襲漳州,大敗元軍,誅殺招討傅金和、萬戶府知事闕文興,使義軍聲勢大振,兵力擴展至十五萬。
元廷驚懼,急派都元帥完者都、征蠻右副都元帥高興率大軍鎮壓。
元軍步步進逼,並成功策反黃華,使其投降並充當嚮導。
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軍攻破義軍十五寨,陳淑楨與陳吊眼退守千壁嶺。
高興假意求和,將二人誘至半山腰,突施襲擊,最終二人不幸被擒。
壯烈殉國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初九,陳淑楨與陳吊眼於漳州城壯烈就義,時年三十。
她的部將與族人暗中拾回遺骸,葬於泉州十九都風爐山麓,以表哀思。
後世紀念
後人不忘陳淑楨的英勇事蹟,在晉江東石許宅巷建宮祀之,尊稱「東宮夫人」。
在詔安,亦有「陳吊嶺」,即當年義軍駐紮之地,以示紀念。
她的忠義精神,成為後世敬仰的典範,永遠銘刻在閩南大地之上。
陳淑楨,以一介女流,肩負家國大義,從夫抗元,從軍作戰,從容赴義,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