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的功課是思考:「我發現了什麼,讓我更能放鬆?」
我發現——真正的放鬆,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當我「真心地想為別人好」時,那份利他的心會自然帶來平安與安息。
但所謂「為別人好」,並不是按照我認為的方式去幫助,而是願意靜下來、真誠地觀察:
他現在需要的是什麼?他能聽進什麼樣的話?他此刻需要的幫助,該由誰、用什麼方式給予?這樣的關心,不是出於焦慮或責任,而是出於柔細的體貼。
前幾天,為了牧養一位姊妹,我與同伴花了好幾段時間討論——
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問?怎麼配合?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氣氛最合適?我們甚至考慮到路線、環境、人多不多、空間舒不舒服,希望一切都能幫助他「裡外得飽足」。
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的周全,其實都不過是學主一點點。唯有主耶穌,能那樣細膩又周到地牧養人。而我們所做的,只是先被祂牧養,再用祂的愛去愛別人。
那天,我們照著聖靈的感動安排時間、順服調整,沒有硬性的計畫,也沒有緊繃的期待,結果整個交通出奇地順利。大家都能敞開,談得深、也談得喜樂。
那種「放鬆」不是來自事前萬無一失的準備,而是來自心裡深處的信靠——知道主在掌管,知道我們已經禱告並交託,所以不需再憂慮。
我發現,最讓人疲憊的,其實不是服事太多,而是「隨便應付」帶來的空洞。當我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是與主同工,心就會變得乾硬、疲乏。而真正的放鬆,是在主的流中——
當事情是祂發起的,就必然成就。
當人願意順服流動,就自然輕省。
今天,我再次學到:放鬆,不是停止,而是信靠;不是退後,而是讓愛領路。
✨當你願意為人付出時,什麼讓你能同時保持放鬆與信靠?
這週的功課是思考:「我發現了什麼,讓我更能放鬆?」
我發現——真正的放鬆,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當我「真心地想為別人好」時,那份利他的心會自然帶來平安與安息。
但所謂「為別人好」,並不是按照我認為的方式去幫助,而是願意靜下來、真誠地觀察:
他現在需要的是什麼?他能聽進什麼樣的話?他此刻需要的幫助,該由誰、用什麼方式給予?這樣的關心,不是出於焦慮或責任,而是出於柔細的體貼。
前幾天,為了牧養一位姊妹,我與同伴花了好幾段時間討論——
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問?怎麼配合?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氣氛最合適?我們甚至考慮到路線、環境、人多不多、空間舒不舒服,希望一切都能幫助他「裡外得飽足」。
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的周全,其實都不過是學主一點點。唯有主耶穌,能那樣細膩又周到地牧養人。而我們所做的,只是先被祂牧養,再用祂的愛去愛別人。
那天,我們照著聖靈的感動安排時間、順服調整,沒有硬性的計畫,也沒有緊繃的期待,結果整個交通出奇地順利。大家都能敞開,談得深、也談得喜樂。
那種「放鬆」不是來自事前萬無一失的準備,而是來自心裡深處的信靠——知道主在掌管,知道我們已經禱告並交託,所以不需再憂慮。
我發現,最讓人疲憊的,其實不是服事太多,而是「隨便應付」帶來的空洞。當我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是與主同工,心就會變得乾硬、疲乏。而真正的放鬆,是在主的流中——
當事情是祂發起的,就必然成就。
當人願意順服流動,就自然輕省。
今天,我再次學到:放鬆,不是停止,而是信靠;不是退後,而是讓愛領路。
✨當你願意為人付出時,什麼讓你能同時保持放鬆與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