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ADHD藝術家 獨角兔 (白日夢美術館文化工作室)的沙龍

7會員數
9內容數
演講側拍

演講側拍

  • 演講主題「過動症那無處安放的才華-淺談創作療癒過動」講座有三個章節 :
  1. 文獻:ADHD的創造性天賦
    1-1何謂創造性思考
    1-2過動特質與創造性的關聯 相關期刊與論文摘要分享
  2. 實踐:創作如何療癒過動
    身為創作者,為什麼認為創作使我有自信?如何善用ADHD自身的優勢來創作? ADHD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什麼?
    2-1人華的藝術繪畫作品
    2-2手做耳環與市集體驗
    2-3肢體的創造性
  3. 影響:表達性創作與自我倡議
    透過創作過動症相關的議題對他人所帶來的影響
    3-1自我倡議的開端
    3-2過動的獨角兔 創作理念與作品簡介
    3-3主持/籌辦過動症交流互助團體與活動 經驗分享
7/29原來我們如此閃耀 人華演講大綱

7/29原來我們如此閃耀 人華演講大綱

文獻:ADHD的創造天賦

第一章 文獻:ADHD的創造天賦

第一章 文獻:ADHD的創造天賦

過動症的主要症狀表現為容易分心、好動、有衝動行為。一般人能夠在訊息繁雜的環境中過濾出自己需要的資訊,例如坐在教室裡聽課時,雖然同時有電氣設備的嗡嗡低鳴聲與隔壁偷聊天的同學談話聲,甚至窗外還有偶然冒出的車聲,但都不至於蓋過老師的聲音,一般同學仍能聽到老師在說什麼。但過動症的大腦沒不會篩掉其他無關主線任務的雜訊,此時老師的說話聲會跟背景音混在一起,也因此過動症的人常被說狀況外、活在自己世界、別人講話都沒在聽等。這樣的現象就是「遺漏型注意力」(leaky attention),大腦過濾無關訊息的功能不彰,「遺漏」了不相干的環境雜訊,雜訊溜進來干擾學習。

即便有遺漏型注意力,過動症的人面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仍會投入超乎常人的堅持與熱忱,比起靜態的學習,動態的體驗更能引起過動症的興趣並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因此過動症更適合進行具創造力的活動。擁有「遺漏型注意力」的人,往往擁有較高的創造力,因為大腦不會濾掉「無關訊息」,於是很多嘈雜的訊息同時存在腦中,這些大雜燴訊息不知何時在腦中以一種不常見的方式組合一起,迸發出全新的想法,就是創造力的來源。以下介紹關於創造性思考的三個層面:

創造性思考的三個層面

創造性思考的三個層面

  1. 擴散性思考:
    類似聯想力。擴散性思考雖不等同於創造力,但被視為創造力的潛能或創造思考的主要歷程,可用來預測創造性成果或表現。(註一)
  2. 概念擴充:
    類似舉一反三的應變力。運用概念擴充,人們可以想出超越某事物原本定義的其他可能性。例如,插畫家設計奇幻動物時很常畫出具有地球動物特色的奇幻生物,就也是一種概念擴充,運用已知創造未知。
  3. 克服知識限制的能力:
    ADHD 可以對抗「知識造成的思想約束」(註二),不受限知識所提供的資訊,能延伸更多相關的可能性。以商品發想為例,拖把結合拖鞋,在家走來走去順便把地板也拖了,這種商品的誕生就是源於人們能克服知識限制的能力。

*註一:資料來源引用自「創造力的理論」,許明輝博士、吳翠珊博士 https://www.hk-ceo.org/article01 *註二:Creativity of ADHD , 作者:Holly White, 台灣翻譯:吳端文專欄 https://www.blog-kickstart.com/archives/2053 起端編輯

這邊摘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在威廉斯創造力測驗表現之研究》 (國立高師大特教系 蔡明富 龔盈涵)論文,研究部分文獻指出:ADHD學生在整體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表現優於普通學生,且在流暢力、開放性、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表現均優於普通學生。

關於過動症的創造力研究,還有《服藥與否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創造力潛能之差異研究》(2018台師大教心輔碩,鄧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創造力》(國小特殊教育期刊第36期,民國92年12月,頁18-29,李宏鎰、曾祖漢、吳歡鵲、黃淑琦)等;研究雖並沒有把ADHD與有創造力畫上等號,但這個結論也間接鼓勵了ADHD的人們值得追尋適合自己的領域,更無須放棄自己。ADHD是獨特而美好的,過動症的我們會經歷比常人更多的挫折與焦慮,也許會花更多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方法,與普通人不同、不等於是糟糕的事情。


實踐:創作如何療癒過動

第二章 實踐:創作如何療癒過動

第二章 實踐:創作如何療癒過動

現在我們知道過動的特質很適合創造性活動,接下來的章節以自身創作經歷跟大家分享創作對以個人而言如何療育自身的過動。

畢展側拍

畢展側拍

藝術繪畫創作與過動症

我非常喜愛畫圖,父母也很鼓勵我創作,當我創作時可以全神貫注,不同於過動平日失控的生活,筆下的世界是全然受控的,線條與色彩都能完整表達我的心緒或想法,當我在創作時,我感到非常專注,好像又與自己更近了一點。

德群藝廊 展覽

德群藝廊 展覽

由於過動的關係,什麼都做不好又很容易被討厭的我,曾非常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所以我的好多創作,都在試圖探討他己之別、人我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等;就這樣一路畫到研究所碩士。我算是透過繪畫才漸漸與自己的過動和解的,也許這段藉由創作的自我探究尚未有明確的結果,但創作就是一場找到自己的實驗。

當然也有沮喪挫折的時候,例如過動症那天殺的時間感,對過動而言甚麼都很難,只有遲到很容易;我好幾次展覽前幾天才完成作品,當過動症真的要心臟很強壯啊!同時也由於過動的症狀,我無法好好完成每個獎學金、展覽、徵件比賽...等申請流程。但這都不影響我對創作的熱愛。



創作對我來說是一種向內的探索,很幸運地,我的這段內在之旅能引起他人的賞識,對我來來說所有的創作都是靈魂碎片的一部分,因為過動症而常常感到孤獨的我,能跟別人的靈魂產生共鳴是一件很珍貴美妙的事。有天我在德群藝廊舉辦閉幕舞會,邀請許多朋友在系館展廳一起跳舞,我在展覽中看著自己的作品。那時候突然真正了解做為ADHD,其實根本不需要「跟別人一樣」。

ADHD的你,根本不需要跟其他人一樣,那對過動症而言太廉價了。因為我們生來注定特別。

手工藝設計與自創品牌教我的事

除了繪畫創作,我也很喜歡做手工藝,這類需要實際動手體驗的活動,都使過動的我很有成就感,因為不太需要花心神使自己理解繁雜的資訊,只需要用手拿起工具就能立刻開始,跟隨腦中流動的靈感製作自己設計的手工耳環,整個創作體驗帶給我莫大的滿足感。作耳環對我而言實在太簡單,透過直覺就可以作出具美感與功能的作品,而且其他人戴上之後興奮的笑容,對我來說是世界上最美的光景,做耳環的過程是種莫大的享受。

白日夢美術館 手做耳環

白日夢美術館 手做耳環

白日夢美術館 手做耳環

白日夢美術館 手做耳環

不小心做了太多自己戴不完只好拿出來賣,從來沒學過行銷或電商或任何跟marketing有關知識的我,直接參加了擺攤,剛開始無法了解客人想要什麼,透過多次的擺攤經驗,原本過動又白目的我竟然學會了察言觀色、說出別人心裡的話、觀察別人未說出口的需求、精準推銷顧客會喜歡的商品....等奇奇怪怪的技能(當然,對一般人而言是很簡單很普通的必備技能,不過ADHD真正的對手不是其他普通人,而是自己,所以...其他普通人怎樣干拎鄒罵ㄆ事?不要管別人怎麼想,持續進步事最重要的!)還學會了商業攝影。在文創市集擺攤的日子中,我最重要的體悟是:不用很厲害才開始,要開始了才會很厲害。

過動症真的很適合這種做中學的模式,透過動手實際體驗學習,比光坐在教室聽課讀書考試有效率多了。

肢體的創造性表達

除了靜態的創作,動態活動對過動症是很重要的(註三)。ADHD根據症狀表現有幾種不同的亞型:

  1. 衝動型
    言行皆不加思索,不管當下情境為何,會想到什麼立刻說出來、想做什麼馬上就做,可以說是腦門直通肛門比直腸還直。
  2. 多動型
    總是下意識地動來動去,坐著時不斷變換姿勢、無法單純站著,會忍不住走來走去、一邊說話一邊晃動等。
  3. 混和型
    綜合以上兩種的ADHD。

ADHD的多動表現為體力充沛,衝動則會導致個性急躁、不擅長瞻前顧後的考量思索,所以容易與人衝突 ; 而有注意力不集中(ADD)的人,總是能輕鬆地進入自己的神遊境界,看起來在發呆恍神,容易健忘、動作很慢、拖延。而透過運動訓練能改善症狀,例如:

1. 大量消耗體能的運動
過動人的體力是無限的,若從事需要大量肌耐力的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自控性。如:攀岩、拔河、舉重、核心運動等。

2.訓練平衡的運動:
急躁又衝動的ADHD常常跌倒、撞到東西等,需要高度專注平衡的活動,如:直排輪、滑板、滑雪等。

3.視覺追視的運動:
訓練眼睛能隨著會動的物體、使身體同時做出反應,並訓練專注力。如:羽球排球籃球等各種球類運動、扯鈴等。

(以上摘自職能治療師林煜涵)

*註三:諸多期刊與文獻都證明運動可以改善過動,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的心理生理機轉與運動訓練效益》(詹元碩、何金山、吳湘涵,大專體育期刊,第114期,69-75頁)、《開放式運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效益:文獻回顧》(張緯、趙曉涵、洪巧菱,臺灣運動心理學報,23卷2期 (2023 / 07) Pp. 19-49)、《運動或動作訓練對改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徵狀之相關研究》(陳亭君 潘倩玉,中華體育,卷期:24:3=94 2010.09,頁64-72),這方面的資料台灣非常豐富。

除了一般能消耗體力、訓練感覺統合的運動,跳舞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這幾年我發現一個同時兼具健身、社交、創造性表達的運動:拉丁社交舞,跳舞時需要堅實的核心肌群與柔軟度,記舞步可以幫助記憶力、自由運用不同舞步組合成一段舞蹈的過程也很考驗創造力;同時還能認識大量的新朋友和國外朋友,順便練習英文口說、語言交換。透過拉丁社交舞,我必須觀察對方的動作、配合他人的節奏、感受對方舉手投足之間傳遞的訊息,因此人際技能倍增。這些創造性的肢體律動和舞蹈活動除了使人更有自信,也解鎖了人際方面的技能,對的運動真的可以改善過動。

和來自新加坡的朋友跳舞。他說的中文對我而言比較難懂,所以我們會用英文交談,拉丁舞中男生多負責leading,女生多following,我的舞伴正在一邊想著接下來的舞步可以怎麼編又同時跳舞。

和來自新加坡的朋友跳舞。他說的中文對我而言比較難懂,所以我們會用英文交談,拉丁舞中男生多負責leading,女生多following,我的舞伴正在一邊想著接下來的舞步可以怎麼編又同時跳舞。






無論是繪畫還是參加市集販售自製的手工耳環、或是學習跳舞,這些「創造性的活動」都使我平靜且更加喜愛自己,每次下筆、每次的手做、每個在舞池中的旋轉,都使我更加靠近自己一點。


影響:表達性創作與自我倡議

第三章 影響:表達性創作與自我倡議

第三章 影響:表達性創作與自我倡議

美國認知科學家 Scott Barry Kaufman 於近年提出「帆船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達到自我實現,但自我實現的最大阻礙是:大部份的人都花太多時間「注意自己的不足」,而未能成就自我。亞洲長年的社會氛圍,傾向放大個人的缺點,檢視你沒做到什麼、不符合什麼...這些擔心自己不足的憂慮,佔據了大部分的精神,使我們沒空在乎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對挫折經驗豐富的過動症而言,自我實現是個重要的目標。

過動議題倡議影片

過動議題倡議影片

而身為過動症,除了需要放下與他人的比較,更要與過動的自己和解,帶著這樣的初衷開始花較多的時間投入過動症倡議的活動。幾年前與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特教博士禹伶合作,她很鼓勵我繼續為過動議題耕耘。

後來有天一時興起,利用當時很熱門的吉卜力系列劇照做了過動症版本的梗圖;之後我開始覺得,也許可以用自己的繪畫專長替過動發聲。

吉卜力大喜利過動版

吉卜力大喜利過動版

於是就誕生了獨角兔的故事:過動的獨角兔頭上有根充滿精力與想像力的魔法角,牠常常分心、又喜歡動個不停;當大家低頭吃草時,他常情不自禁抬頭追逐天上星星。藉由自身ADHD診療經歷與生活觀察,將過動症的感受與體驗化為獨角兔的系列故事,分享因為過動症而發生的趣事與自我成長。

過動的獨角兔

過動的獨角兔

人華演講過的主題

人華演講過的主題

畫了過動獨角兔系列後,開始接了許多ADHD議題相關的演講與相關活動主持,也持續創作更多跟過動症有關的插畫,還將家長投稿的故事畫成漫畫、以獨角兔製作特教知識圖文資訊。創作外也藉著獨角兔創立了過動症互助社群、並與開辦多場過動交流會,例如ADHD線上交流會與2023八月的實體活動(興趣交流會),都讓許多過動朋友們藉著獨角兔的故事而獲得安慰與支持。


期待透過我的經驗分享能鼓舞更多的過動朋友,希望能讓過動族群的人們從「恐懼自己的缺乏」到「知道自己能夠特別而美好」。

演講側拍

演講側拍












精選內容

擁有者

ADHD(注意力不足衝動過動)者, 生來只會畫畫的小廢物、不專業美術老師; 專長平面藝術創作、西洋藝術史。 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講師、過動症漫畫創作者 相信知識使人性感。
追蹤最新動態, 和 7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