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過動症特質與現實生活中找到平衡?成人ADHD的隱形困境-鏡周刊時代現場專欄採訪(2023.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為鏡周刊會員專區新聞深探【時代現場】「長大還是不用心,成人ADHD的困境」
記者鄭進耀採訪撰文,本篇為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最近很幸運能接受鏡週刊專欄「時代現場」的採訪,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

不是所有的ADHD都會成為罪犯或成癮者,其中的差異關鍵是ADHD的生命困境有沒有被看見,並進一步得到支援。其中,ADHD的成人患者的困境便是很少被討論的。

為什麼社會大眾需要關注成人過動症的議題呢?據近年醫學統計,約有六成ADHD患者症狀延續到成年,而台灣的成人患者就醫人數卻不到百分之一;全台約有50萬名成年患者多「孤單的自己面對疾病」。其實如果過動症獲得正確幫助,也能夠大放異彩、自我實現、回饋社會,台灣社會目前對ADHD的討論多集中於小孩、青少年,甚至有許多人以為過動症「長大會自己好」。

並不會。到底誰說長大會「自己」好的?抓起來揍喔!

所有的「好」是周圍環境與正確診療加上善意的幫助才能成就的,都需要周圍環境和正確的診療加上善意的幫助才能達到;所以如果社會願意了解ADHD議題,就能讓更多人給予過動症所需的支持和幫助,讓過動症真的越來越好。

《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專業ADHD醫師陪你解決各種困擾,找回穩定的生活方式》作者奇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黃隆正醫師有個看法: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優缺點之間取得平衡。ADHD患者亦是如此,有時候ADHD的特質也可以是一種優勢!希望透過本次採訪,讓社會大眾一窺成人過動症患者艱辛卻也豐富有趣的日常生活(算是苦中作樂?),跟大家分享如何在過動症特質與現實生活中找到平衡!在鏡周刊專欄中我也分享了自己作為成人ADHD 患者的生活經驗,透過本次受訪更深刻體會為何社會需要更關注過動症議題。

ADHD對成年人的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大,例如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由於過動的症狀,患者每天都面對普通人無法理解的挑戰。台灣目前對ADHD的討論多集中於小孩和青少年,其實成人過動症患者獲得正確幫助也能再社會中大放異彩。

雖然ADHD無法痊癒,但只要有好的生活訓練與醫療支持,仍可將之減低到最小影響。
  • 本次採訪多位成人過動症患者:
  1. 社工 彥宇:
    因為ADHD的關係,職場有許多適應挫折,這也是成人過動症最常面臨的問題。「我現在控制得很好...我不希望別人因為我有一點點的失誤就放大解釋這是ADHD的問題。」
  2. 體育署前署長 彭臺臨先生
    「我們那個年代哪知道什麼是過動症?」年輕時常與人有衝突,加入校隊後漸好轉。面對公務體系的職場,對ADHD的困境深有同感,說話直接被當脾氣火爆,面對立委尖銳的質詢需常常需要平靜心情,「脾氣上來時先提醒自己喝口茶,喝多了會想上廁所剛好去冷靜一下。」
  3. 幼教老師 吳迺慧:
    不擅長行政工作,面對職場壓力而感到憂鬱,但創意十足,常做出令人驚喜的教具。
  4. 特教老師兼作家 秦郁涵:
    小時,外界的責難內化了他對自己的看法,內心也不懂自己怎麼了,而引發憂鬱。目前正在攻讀第二個碩士,最近也在工作上找到自信與成就感。
  5. 藝術創作者 人華:
    從小熱愛畫畫,在藝術的世界裡不需要配合別人的規範也不必專心,所以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ADHD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事情,讓這無聊的世界更有趣。」
  • 專欄文章重點集錦:
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的孩子總是忘東忘西,大人常說他們做事不用心,誤以為這種「不用心長大就會改善。然兒晚近的研究卻發現有6成以上的患者症狀延續到成年後。台灣估計有50萬名成人患者依舊活在「不用心」的狀態,僅有千分之一的人就醫。這群不用心的大人為何集體消失在醫療現場?不用心的大人如何面對比童年更嚴酷的成人世界?
  1. 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2.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3.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4.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場氛圍與產業類別,思考這段自我揭露能為工作帶來什麼利弊。
  5. 職場人際受訪者各自分享職場經驗。同事相處時多注意言行。
  • 面對過動症,我們可以:
  1. 患者本人:積極面對、肯定自己、接納自身的不完美,知道不是自己的錯,勇敢熱愛自己的專長,知道自己不孤單。
  2. 家長:了解孩子的症狀不是他自己願意的、相信過動症在社會中仍然可以創造自己的一席之地
  3. 社會:了解過動症的困難、欣賞過動症的特別,知道過動症患者其實與一般大眾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症狀外也是可愛友善的朋友或創意聰明的同事,如果患者有正向環境支持,ADHD症狀能獲得改善,使周遭的人不再因患者的過動症狀感到困擾,也更能發揮所長。
ADHD患者的生命史充滿各種坑疤,但不代表這樣的病只帶來詛咒。吳迺慧老師不擅長行政工作但創意十足,常製作出令人驚喜的教具。彥宇的工作是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又充滿變動的兒少社工,別人覺得是壓力爆棚,他卻適應其中。葉人光華從小喜歡畫畫,在繪畫的世界裡沒有邏輯也不必專心,所以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黃隆正醫師說:「並不是所有ADHD都一定要看醫生吃藥,要看你所處的環境和社會位子。」一如所有人都有缺點,我們會因自己的缺點迴避一些不適合我們的工作,ADHD也是如此。葉人華比較樂觀,她說「AD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事情,讓這個無聊的世界更有趣一點。」

感謝鏡週刊專欄「時代現場」認真用心的編輯和採訪,讓多位過動朋友有機會分享自身故事,期盼讓更多人了解ADHD成人患者的艱辛卻也豐富有趣的日常生活,願透過這篇專欄幫助更多相同處境的朋友們找到在過動特質和現實生活中的平衡!

攝影師翁睿坤拍攝

攝影師翁睿坤拍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HD藝術家 獨角兔 (白日夢美術館文化工作室)的沙龍
11會員
13內容數
過動症(ADHD)議題相關資訊,藉由自身ADHD診療經歷與生活觀察,將過動症的感受與體驗化為獨角兔的系列故事,分享因為過動症而發生的趣事與自我成長,也介紹過動症的親子教養、學校教育、教育心理學理論等相關特殊教育知識。
2024/11/11
本文探討過動症與過動特質的區別,以及個人如何接受和理解自己的過動特質。作者分享了童年時期對過動症的看法及對社會標籤的反思,並鼓勵人們認識到擁有過動特質並不一定意味著是過動症。最重要的是,這些特質不應被視為嚴重問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文章重申,不論是否過動,都無需對此過度擔心或焦慮。
Thumbnail
2024/11/11
本文探討過動症與過動特質的區別,以及個人如何接受和理解自己的過動特質。作者分享了童年時期對過動症的看法及對社會標籤的反思,並鼓勵人們認識到擁有過動特質並不一定意味著是過動症。最重要的是,這些特質不應被視為嚴重問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文章重申,不論是否過動,都無需對此過度擔心或焦慮。
Thumbnail
2024/07/27
本篇以個人經驗探討ADHD患者對自殺想法的心路歷程,並引用相關研究與事證探討過動症與自殺行為的關聯。提出ADHD的自殺風險及社會結構與制度對自殺行為的影響。並以結論呼籲,與其想著要自殺,不如用自殺的勇氣成為使自己更強大的動力。
Thumbnail
2024/07/27
本篇以個人經驗探討ADHD患者對自殺想法的心路歷程,並引用相關研究與事證探討過動症與自殺行為的關聯。提出ADHD的自殺風險及社會結構與制度對自殺行為的影響。並以結論呼籲,與其想著要自殺,不如用自殺的勇氣成為使自己更強大的動力。
Thumbnail
2024/07/24
文章闡述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優勢。長期關注過動議題的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佳燕醫師講座內容分享,她的講座筆記涵蓋ADHD的獨特特質、社會對疾病的負面態度、過動症醫療與生活方法等內容,充滿實用性並以個人故事作為例證。
Thumbnail
2024/07/24
文章闡述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優勢。長期關注過動議題的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佳燕醫師講座內容分享,她的講座筆記涵蓋ADHD的獨特特質、社會對疾病的負面態度、過動症醫療與生活方法等內容,充滿實用性並以個人故事作為例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為鏡周刊【時代現場】「成人ADHD的困境」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
Thumbnail
本文為鏡周刊【時代現場】「成人ADHD的困境」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
Thumbnail
以海德格、沙特探討ADHD的存在主義,康德「人即目的」與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ADHD教育的影響,過動症本人第一人稱視角生活反思
Thumbnail
以海德格、沙特探討ADHD的存在主義,康德「人即目的」與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ADHD教育的影響,過動症本人第一人稱視角生活反思
Thumbnail
近年來,ADHD的患者逐年增加。根據專家研究,在台灣,ADHD的盛行率約為5~10%——也就是說,台灣至少有大約一百到兩百萬人有此症狀。本書作者秦郁涵便是一位ADHD患者,她在就讀五專時確診了ADHD,並因此立志成為特教老師幫助更多跟她一樣的人。本文便是對於其著作的閱讀心得,以及給患者的一些小建議
Thumbnail
近年來,ADHD的患者逐年增加。根據專家研究,在台灣,ADHD的盛行率約為5~10%——也就是說,台灣至少有大約一百到兩百萬人有此症狀。本書作者秦郁涵便是一位ADHD患者,她在就讀五專時確診了ADHD,並因此立志成為特教老師幫助更多跟她一樣的人。本文便是對於其著作的閱讀心得,以及給患者的一些小建議
Thumbnail
以上的是Sabrina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 我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是因為身邊友人也有成人ADHD。對於我們平凡的人而言,專心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DHD的朋友們,大腦結構和我們平凡的人有著不同的地方。多點理解,可以幫助自己多點包容。
Thumbnail
以上的是Sabrina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 我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是因為身邊友人也有成人ADHD。對於我們平凡的人而言,專心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DHD的朋友們,大腦結構和我們平凡的人有著不同的地方。多點理解,可以幫助自己多點包容。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多年以後,直到現在,在兒子的身上看到了那個小小的、被貶低,被負面淹沒的那個我,無助的小孩,被一模一樣的困境束縛著。 也許他遭遇了跟我一樣的事。 ADHD,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
Thumbnail
多年以後,直到現在,在兒子的身上看到了那個小小的、被貶低,被負面淹沒的那個我,無助的小孩,被一模一樣的困境束縛著。 也許他遭遇了跟我一樣的事。 ADHD,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
Thumbnail
這是我在PTT上回應〈另一半是add〉的文章,因為有得到一些正面回應,表示文章幫助他們更了解ADD的人,所以幾經思考後,決定把它搬運過來,並將一些涉及回應原文當事人的部分剪掉,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ADD。 未來我也會針對ADD寫下一些我的心得,希望這些心得能夠陪伴其他有一樣問題的人,讓我們一起攜手走過
Thumbnail
這是我在PTT上回應〈另一半是add〉的文章,因為有得到一些正面回應,表示文章幫助他們更了解ADD的人,所以幾經思考後,決定把它搬運過來,並將一些涉及回應原文當事人的部分剪掉,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ADD。 未來我也會針對ADD寫下一些我的心得,希望這些心得能夠陪伴其他有一樣問題的人,讓我們一起攜手走過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Thumbnail
一年級的小君被診斷為過動症(ADHD),小君在座位上總是坐立不安,雙腿不停抖動外,手也動來動去的,常常在老師上課上到一半後,不時地站起來離開座位,像是身上裝了電動馬達,爬上爬下的,讓人頭痛不已。小君也常常話很多,無法停止跟別人說話,甚至是自言自語。說的話也往往沒有頭緒,無法跟別人的話題接上線
Thumbnail
一年級的小君被診斷為過動症(ADHD),小君在座位上總是坐立不安,雙腿不停抖動外,手也動來動去的,常常在老師上課上到一半後,不時地站起來離開座位,像是身上裝了電動馬達,爬上爬下的,讓人頭痛不已。小君也常常話很多,無法停止跟別人說話,甚至是自言自語。說的話也往往沒有頭緒,無法跟別人的話題接上線
Thumbnail
時不時的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拖延症頭、以及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加上偶爾出現但可能會製造災難的衝動行為,常會影響個案原本能力的正常發揮,帶來憂鬱、焦慮、煩躁、失眠。但個案本人、親友往往沒有察覺,過動症狀可能是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
Thumbnail
時不時的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拖延症頭、以及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加上偶爾出現但可能會製造災難的衝動行為,常會影響個案原本能力的正常發揮,帶來憂鬱、焦慮、煩躁、失眠。但個案本人、親友往往沒有察覺,過動症狀可能是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