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看起來比較嚴肅的論述、與時事議題有關的短文,或是PTT的文章和各處各處的專欄,其實,我所寫的都只是「常識」。
不少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大多數,或者自己才是受到廣泛支持之類的吧?
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說自己是沉默的大多數。當然有些說法是自稱代表了十三億人民甚麼的,總之,在我們的社會氣氛下,我們都很在意自己的意見要是主流、多數的,否則就很容易會不安。而很幸運(或不幸的),我很確定自己的主張是少數派,我並不認為這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理念跟我相似。
壞處是,當「少數派」其實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自居主流或正確無疑的人,會找辦法將你歸類,非友即敵,非黑即白,他看你的時候多數心裡會想,你是「這邊的」還是「另一邊的」,因為你如果是他一邊的,能令他們覺得自己的多數更像是多數,如果你不是他那邊的,他就打算直接收起他的耳朵或者你說甚麼他都要反對。要他們接受這世界上存在很多人,既不像他們也不像他們的仇敵,是很困難的事情。
好處是我不用論證或欺騙大家,要大家相信我代表了大部分人,減少了很多時間的浪費,可以想更多別的事情,或者不用受甚麼陣營派別之類的掣肘,例如「不覺得XXXX的人不能算是XX派」這種話對我完全不管用,那我就可以想甚麼就說甚麼了。
當少數派最大的好處,就是有言論自由,那實在太好了。
我寫的東西都會是一些大家爭論了很久,經常被問或者經常自問的問題。我不喜歡把事情很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而我會盡可能的解構事情。而範圍將會圍繞著兩岸四地,特別是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的關係。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不少讀者會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我給的答案未必是你們滿意的,但至少可以是一個好的思考出發點。使大家更實際的去探討每一件事,這比起口號應該有用多了。
至於文章發佈的頻率,一個月至少兩篇,只會更多,不能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