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國人」不是民族,而是一種宗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中國人」是一種宗教。這其實我寫過好幾次,中華思想是一種宗教,華人就是這種宗教各種程度的受影響者,而受影響最深的一些人,他的身分認同就是「中國人」。

是的,即使99%的中國人或「華人」都不會想到,「中國人」、「華人」本身可以是一種宗教,課本也不會這樣說,但這是最沒有矛盾的解釋。

raw-image

「漢人」並不是一個民族

清帝國對他統治的東亞臣民,原本主要是滿漢之別,但所謂的「漢人」,其實也只是一個不斷被重覆回收的詞語。有些人以為漢人一詞源自漢代,這是把事情刻意搞亂,其實不同時代,使用的漢人一詞,所指也完全不同。

例如元代,當時所謂「漢人」,指的是華北金帝國統治的居民,哪怕講地理,像福建和廣東這種人,在元代被稱為「南人」,這點你翻歷史課本也有。如果說元代之前的「漢人」都一直是今天的定義,那明顯是矛盾的。那時候的南方人既不自稱漢人,也不被稱為漢人。

我在讀碩士時,教授講滿清時就指出,滿清重新強調了「漢人」這個概念,是在於不同的階級身分。簡單來說,滿人自己當滿人,也就是特權階級,然後再為那些習慣了科舉體系的不同民族群,歸類為漢人。所以「漢人」並沒有相同的語言,甚至生活習慣、文化、種族都迴異(廣東閩南就十分明顯),但對於滿清帝國而言,就只是一個統治單位,他們的帝國包括了滿洲、蒙古、西藏,以及關內十八省。

如果要講漢人這身分的特徵,就是:使用漢字,參加科舉。漢人並不是一個民族,漢人是一群被科舉連起來的民族。

清末的時候,為了反清,孫中山主張的「驅逐韃虜」,就是企圖團結所有漢人去反清。事實上,清亡之後,孫中山就跑去南京祭明陵,可見他的用意是自視為明朝的繼承者。他一直強調漢人的身分,這是他說服海外華僑,以及馬來西亞華僑回國去對付滿清的論據,否則,別人為何要為你拚命回大陸搞恐怖活動?

而另一邊的梁啟超,作為維新派,他的想法是包納滿人。所以在1902年才提出了「中華民族」的觀念,其實是回收一個經常在古籍中出現,但定義不清楚的「中國人」詞語,企圖給予新的定義。

對,臺灣與香港成為殖民地「之後」,才開始有中華民族這概念的。

曲解民族主義的「中國人」

當年的歐洲流行的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主張自己是一個民族就有資格擁有一個國家的主權。如果認真來說,清帝國應該四分五裂,滿蒙回藏各自一族,而漢人也會分裂成多個不同民族。但梁啟超不想要這情況發生,他便建立了一個叫「中華民族」的東西,把所有民族降格成為「少數民族」,而中華是一個「民族」,才能變成nation-state的China。

因為需要有「完全繼承清帝國領土的新國家:中國」的存在,所以才創造出「中國人」,因此,中國人這身份,是一種人造的政治工具。之所以會有「中國人」,本質上就是為了在面對民族主義浪潮時,把清帝國整個領土繼承下來的方法。

說得難聽點,中國人這身分,是為了曲解民族主義而存在的。

民族主義,原本就是為了瓦解這些中世紀留下來的多民族帝國,即例如奧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而產生的思想。在這樣的思想下,清帝國也必然會崩潰。

而梁啟超希望的是將整個帝國說成是一個民族,當然他沒有想到,他這樣的曲解,會引致日後的文化清洗、文化迫害和認同清洗等後果。他間接令到很多文化因此被滅絕。因為單一民族國家,強調一種血統、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一個國家(這是希特勒的說法),而當很多客觀事實證明清帝國/中國不是時,怎辦?唯有用各種手段把他清洗到「是」。

但這本來也只是梁啟超自己的主張。直至去到辛亥革命成功後,清帝國終於倒下時,革命黨才面對一個政治現實:像滿洲,他被日本和俄羅斯虎視,清帝國倒下他們還是需要被保護,而且上面也真的有資源。而明顯地,在清帝國這麼長久的統治下,華北與滿洲已有很多不可切割的政治以及經濟關係。孫中山理想的驅逐韃虜把他們趕回滿洲,這個概念,顯然不合政治現實。

所以不久之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被迫接受梁啟超的主張,就是把滿漢蒙西藏,當成一個大的「中華民族」,回收「中國人」一詞,說是五族共和。這其實就是為了在論述上建立基礎,去處理滿洲西藏新疆等問題。不然,你都驅逐韃虜了,滿洲關你甚麼事?

而中國人的概念,去到抗日戰爭時,得到最大的強化。面對日本的侵略,各地的民眾感到無力,期望各個政府團結起來(這也是「民國無雙」第二劇本的劇情),但你知道這些各地政府一直都互相爭戰,互鬥,根本不會團結。

在這時候,中國人就成為了一個「道德」,大家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共抗日本的侵略。中國人的思想,就在此時修成正果,其實重點是這時候這些受侵略者,需要團結,當他們需要團結時,就發覺,那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家都共同擁有中國人這身分,再說服大家不要互鬥。張學良為何要西安事變?你要明白對他來說有感情的地方是東北。

「中國人」變成一種狂熱信仰

故此,中國人身分的確立,是大日本帝國侵略的副作用。而在二戰之後,因為深受戰爭之害,不論失去所有東西來到臺灣的國民黨,逃難而一無所有的香港人,以及不斷政治運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中國人這身分是從苦難中得到了確認,而成為一種思想。

所以在六七十年代的影視作品中,「中國人」觀念這麼強烈,就是這樣。這是痛苦所引致的,大家希望大家都變成強大的「中國人」,這樣就不會再受戰爭之苦。

問題是,去到時間再過去,這些人當中又會有人成為了侵略者和戰爭的源頭時,中國人這身分,就從保護自己的工具,變成侵略者與統治者的工具。

如果你閱讀清末民初的文獻,你會發現,其實當年的人沒今天那麼含糊。例如廣東那時的文獻,就會把「潮汕」、「廣府」、「客家」直接視為三個不同的民族,而不像後來講成「民系」。

總之講來講去,中華民族或中國人三個字,他的存在目的,就是要找一個合理的解釋,怎樣將前清帝國的疆域,置於一個新政治實體的統治之下。

所以才會拗來拗去,龍門亂搬,一時說國籍是中國就中國人(馬來華人表示:……),一時說用漢字就中國人(日本人表示:……),一時說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亞洲人表示:……),一時說是有「漢族血統」(新疆人表示:……),一時說是自古以來被某些王朝統治過(越南人表示:……)。

因為他的存在目的,就是盡可能吸納所有定義,去擴大統治範圍。裡面的東西自相矛盾,並沒在意過。如果拗不下去,就唯有說,你不是中國人,好,這是「中國」的土地,所以你滾。

所以你跟隨他們的論述跳舞,一定是自相矛盾的,例如他們講血統,你說你沒血統。他們講國籍,你說你沒那種國籍。他們講中文字,你說你用的中文字不同,都是多餘。因為他們總能找到一個令你拉上他們關係的所謂「論據」,如果你跟著他們的理論談,九成去到最後你還是「被中國人」。

其實就算臺灣人有所謂漢人血統,用「漢人」發明使用的文字,有個叫「中華民國」的國籍,這些都只是一些沒意義的廢言。只要你看穿,「中國人」只是用來包藏莫名其妙的野心和統治意圖時,你知道重點是直接指出這種醜惡的內在。

他們甚至會更直接一點不討論,說「總之我拳頭大我就是對」。

如果你明白這一點,你會發覺爭論血統、或者中國人到底定義為何,其實沒有意義。因為「中國人」三個字,絕對是先射箭再畫靶,先確立了自己對那地方的主權,再去找理由,不是有了理由再去找誰是中國人,而是我想要誰是中國人時,我總找得到理由說他是中國人。

同樣地,他們想趕走你時,你也會立即不是中國人。例如中世紀的基督教的破門令,他不是看你是否信主,而是「我說你不是信主的就不是」。

厭惡異教徒,普天之下都要信他們的真主

以上的「中國人思想」,變成了信念,而在二十世紀不斷的散佈,形成了一種宗教,信奉者都自稱為中國人。中國人本質上是一種宗教。跟基督教、穆斯林,沒有分別,擁有這種宗教思想者,你可以叫他為中國人,這也是為何馬來華人、海外華僑,明明他們的國籍早已不是中國,都還是自稱中國人。你可以把他理解為「英國穆斯林」,「英籍華人」其實也是同一種東西。

這也是為何中華民國會承認雙重國籍的理由,因為當初中華民國就是經由信奉這思想的不同國籍的人建立的。

故此,沒有一群人是否「中國人」的問題,就像西方人也不一定是基督徒,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大部分人都基督徒,我們可以說那是個基督教民族、基督教國家。同樣地,香港人和臺灣人,他們可以相信自己是中國人,如果大部分人都這樣相信時,也會有基督教國家那樣的效果,但當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時,則也沒辦法稱他們是中國人。假設哪天某個中東國家,沒有任何人相信伊斯蘭教時,我們也不能說他們是穆斯林。

甚至未來,可能是四川,上海這些地方,這種宗教慢慢的退潮,那麼他們也不會再是那個面目含糊的「中國人」,而重新產生他們自己的色彩。當然,中國人之所以這麼喜歡迫別人做中國人,就和那些宗教一樣,總是認為普天之下都要信他們的真主,厭惡異教徒。人類自古以來都如此,他們也一樣。

所以香港人、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華人」,並不是「是不是」的問題,而是「信仰比例」的問題。我的觀察是,這個宗教在香港新一代的信仰比例,急速的下降;而即使是上一輩、但是土生土長幾代的香港人,其實不少都從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例如我有次在大學論壇時,有個中年婦人就說,她從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她這麼多世代都是在新界生存的,但她同情那些建設民主中國者。

基本上,我認為人類有宗教自由,所以有人要承認他們是中國人,我是沒意見的,但是他們不能迫別人承認是,也不能假定別人是,更不應該提倡政教合一,將中國人身分跟任何政治意圖,統治權力,土地主權,混為一談。如果你還不覺得中國人、中華民族是一種宗教,之後我再多說一些他有的宗教特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engheng Zhang-avatar-img
2024/07/06
古兰经宣扬对不信教者的杀戮甚至酷刑,比如古兰经5:33“敌对真主和使者,而且扰乱地方的人,他们的报酬,只是处以死刑,或钉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脚交互著割去,或驱逐出境。这是他们在今世所受的凌辱;他们在后世,将受重大的刑罚。”你说的“中国人教”有这样残忍的成文教义吗?宣扬杀戮的只是少数极右翼而已,每个国家都有这种人。相差这么巨大的东西,说成是一样,真是荒诞。
Miule6426-avatar-img
2021/06/21
果然一堆信仰大一統信仰天子的中國人在下面崩潰
David Rand-avatar-img
2020/01/15
好巧。我最近看欧洲宗教改革相关的资料,确实感觉 中国 这个概念像极了中世纪天主教,中共就是 教会,有唯一解释权。
JUST‧TANK-avatar-img
2019/12/20
唉~鄭立,又一個將事實當成是非對錯、形成歪理,建立可笑的道德價值的傢伙。
Blackie Hsieh-avatar-img
2019/12/11
你詮釋的中國人應該是相對於民主西方的中國共產黨政權, 說到宗教後面必須有個重要的事情是信仰,也就是一個宗教的主張。 認同信仰、認同主張,才會有一群人為了宣告主張讓更多的人信仰,讓更多人更好。 這也是現在的人類-智人這分支演化成現在的我們,有想像力,想像一個更好的世界,想像一個可以解決多數人的心智與生活方法。 神奇的想像力! 那是一個想像共同體,對自身彼此有共同想像與認同而經歷的群體,存在生命於生命裡的某個部份。 如同,對巨星的標籤,哪個巨星的鐵粉,其實,以粉絲數都可以是個國家量,但不是! 但因為想像力,因為一群人有共同想像與認同而經歷,讓對自身對彼此有一種認同感,把主張的信仰散播出去,希望世界更好。 至於 中國人是不是個宗教?顯然不是。 中國人這三個字,現行狀態的最大公約數是以政體來定義,因為中國。 而中國人的含義太廣了,就像台灣人一樣,美國人也一樣, 都是豐富的民族融合的 歷史軌跡。 民族主義是舊時代的產物,為什麼? 因為,人不親土親!因為,人移動到千里之外,現在很方便!因為,網際網路讓訊息更方便傳遞,同族人不會比陌生人來的善良! 這些所有的宗教、國家、巨星,或是協會、團體、組織等等...... 在做的是減少彼此認識的成本、交易成本、認知成本。 給自己一個活著更有利的想像力。 好抱團取暖一起去完成,我們對世界的想像,那個更好的世界。 或許,可以用另一個視角來看。 從語言文字, 英文與中文。 從使用人數來看,無關信仰,會這兩個語言,在這世界上很多交易成本都會變低。 (交易除了商業也包含用時間換認識世界。) 從使用自身語言、文字的內涵來看,溝通包含著文化,最大的想像公約數。 那是要讓兩個地方的人可以交流溝通,而不是用地區或範圍去隔閡。 回來說台灣的中華民國,先站在中華文化上,主張“中華”這兩個字去連結,地球上所有相信的人,我們的路,還會窄的只有美中日嗎? 當然也不是中華教。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鄭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重讀〈思考的盲點系列 002: 「中國」與「中國人」之辨義〉一文 [這裡],總有點「言不及義」的感覺,故以本文補充。 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的政治代號,「中國」一詞最早由 ❙梁啟超❙ 提出,時為1901年,出處為他的〈中國史敘論〉。❙梁啟超❙ 模仿 ❙歐洲❙ 史的劃分方式,將自創的「中國民族」的歷史設為
Thumbnail
重讀〈思考的盲點系列 002: 「中國」與「中國人」之辨義〉一文 [這裡],總有點「言不及義」的感覺,故以本文補充。 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的政治代號,「中國」一詞最早由 ❙梁啟超❙ 提出,時為1901年,出處為他的〈中國史敘論〉。❙梁啟超❙ 模仿 ❙歐洲❙ 史的劃分方式,將自創的「中國民族」的歷史設為
Thumbnail
今日的「中國」和「中國人」成為統稱,上下兩三千年的土地﹑人和歷史都因利成便地成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囊中物﹔尤其在「中國的固有領土」﹑「我們都是中國人」不絕於耳的今天。 「中國」是一個什麼概念? 這個詞的語源含義從來都離不開「居中之地」之意,基本上與「中土」、「中原」、「中州」等詞同義,都屬地域
Thumbnail
今日的「中國」和「中國人」成為統稱,上下兩三千年的土地﹑人和歷史都因利成便地成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囊中物﹔尤其在「中國的固有領土」﹑「我們都是中國人」不絕於耳的今天。 「中國」是一個什麼概念? 這個詞的語源含義從來都離不開「居中之地」之意,基本上與「中土」、「中原」、「中州」等詞同義,都屬地域
Thumbnail
古人如果自稱「中國人」,可能就如同現在的人說「我是首都或總統府或國會來的人」、甚至是「聯合國總部來的人」一樣的意思,或代表著政府機關的公務員或天子親信等官方人員的身份,必須有朝廷的特別認證纔算數。但是一般人這樣講是很奇怪的,應該說自己是來自某個定居地或某個出生地比較適當吧!……
Thumbnail
古人如果自稱「中國人」,可能就如同現在的人說「我是首都或總統府或國會來的人」、甚至是「聯合國總部來的人」一樣的意思,或代表著政府機關的公務員或天子親信等官方人員的身份,必須有朝廷的特別認證纔算數。但是一般人這樣講是很奇怪的,應該說自己是來自某個定居地或某個出生地比較適當吧!……
Thumbnail
這裡情況主要是想以文化的認同來融攝種族的異類,但在現實上並沒成功,直到明太祖起兵倒元,乃根據民眾仇視元人的心理,而強調種族與文化的尊卑,其〈諭中原檄〉云:
Thumbnail
這裡情況主要是想以文化的認同來融攝種族的異類,但在現實上並沒成功,直到明太祖起兵倒元,乃根據民眾仇視元人的心理,而強調種族與文化的尊卑,其〈諭中原檄〉云:
Thumbnail
(站標: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769 熟知的人都知道我不太買新書,曾被反問:「那你自己出書還要別人買哦。」但是我並不是完全不買新書,而是會挑那些我迫不及待想閱讀,以及透過消費這行動支持的
Thumbnail
(站標: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769 熟知的人都知道我不太買新書,曾被反問:「那你自己出書還要別人買哦。」但是我並不是完全不買新書,而是會挑那些我迫不及待想閱讀,以及透過消費這行動支持的
Thumbnail
 要談這個問題必須要先瞭解「中國」一詞的由來, 較早出現「中國」一詞的文献應是《詩、大雅、民勞》篇中提到「...... 惠此中國, 以綏四方......」, 從上下文意看, 都只是指一個地方, 何況「國」字的結構是一個「口」加一個「或」, 也是指一個地域而言, 都不指今天所謂的國家, 這是不可否認的
Thumbnail
 要談這個問題必須要先瞭解「中國」一詞的由來, 較早出現「中國」一詞的文献應是《詩、大雅、民勞》篇中提到「...... 惠此中國, 以綏四方......」, 從上下文意看, 都只是指一個地方, 何況「國」字的結構是一個「口」加一個「或」, 也是指一個地域而言, 都不指今天所謂的國家, 這是不可否認的
Thumbnail
歷史學本身就對所有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在基於事實和理性的討論後才得出價值判斷。但在香港,若果歷史教育要建基於這個會因應政局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史觀,學生在這個「教育雞籠」豈不是要每年更新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作價值判斷?這是否真的對學生利多於弊?
Thumbnail
歷史學本身就對所有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在基於事實和理性的討論後才得出價值判斷。但在香港,若果歷史教育要建基於這個會因應政局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史觀,學生在這個「教育雞籠」豈不是要每年更新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作價值判斷?這是否真的對學生利多於弊?
Thumbnail
只有資產階級軍官才有軍事技術,無產階級士兵和無產階級知識份子政委都沒有軍事技術。 所以就形成了這種照資產階級軍隊來說是極其荒謬的結構,這支軍隊內部相互殘殺的願望比他們打敵人的願望還要強得多。 如果打了敗仗的話,他們誰槍斃誰是說不準的事情。 但是無論如何,主要是因為布爾什維克掌握了聖彼德堡和莫斯科的核
Thumbnail
只有資產階級軍官才有軍事技術,無產階級士兵和無產階級知識份子政委都沒有軍事技術。 所以就形成了這種照資產階級軍隊來說是極其荒謬的結構,這支軍隊內部相互殘殺的願望比他們打敵人的願望還要強得多。 如果打了敗仗的話,他們誰槍斃誰是說不準的事情。 但是無論如何,主要是因為布爾什維克掌握了聖彼德堡和莫斯科的核
Thumbnail
中國人本質上是一種宗教。跟基督教、穆斯林,沒有分別,擁有這種宗教思想者,你可以叫他為中國人,這也是為何馬來華人、海外華僑,明明他們的國籍早已不是中國,都還是自稱中國人。你可以把他理解為「英國穆斯林」,「英籍華人」其實也是同一種東西。
Thumbnail
中國人本質上是一種宗教。跟基督教、穆斯林,沒有分別,擁有這種宗教思想者,你可以叫他為中國人,這也是為何馬來華人、海外華僑,明明他們的國籍早已不是中國,都還是自稱中國人。你可以把他理解為「英國穆斯林」,「英籍華人」其實也是同一種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