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窟|圖文創作
閱讀有感
3
免費公開
房間資訊
閱讀對我而言,很看當下的心情、情境以及環境氛圍。有時候一本書最令我難忘的,是美好的閱讀體驗。可能是讓當時迷茫的我找到一點點光源,可能是讓曾經鬱悶的我得到宣洩。因此想把這些感覺、這些共鳴記錄下來,不是評論書籍的好壞與實用程度,而是在閱讀的當下,觸及我記憶、感知、情緒的心得感想。
全部
全部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Lazy life
2025/08/27
寫字的意義
剛開始,只是著迷於鋼筆書寫時,墨水在撇捺筆畫間的濃淡漸層,沒想到,後來竟漸漸成為低潮時最安靜溫柔的提醒。
#
寫字
#
鋼筆
#
療癒
Lazy life
2025/08/27
寫字的意義
剛開始,只是著迷於鋼筆書寫時,墨水在撇捺筆畫間的濃淡漸層,沒想到,後來竟漸漸成為低潮時最安靜溫柔的提醒。
#
寫字
#
鋼筆
#
療癒
Lazy life
2022/09/25
做不到,就接受吧——《結果還是做不到》
《結果還是做不到》該怎麼辦呢?作者吉竹伸介本想在書中提出一些解決之道,但想想又覺得,沒辦法做到的事,也是一種有趣的事啊。甚至當我們坦然面對這些做不到的事時,這件事、這個人反而突然就變得立體有趣了起來。就像書籍背面的小人一樣,能滿臉幸福地挑選要畫哪些做不到的事情呢。
#
做不到
#
吉竹伸介
#
閱讀心得
7
Lazy life
2022/09/25
做不到,就接受吧——《結果還是做不到》
《結果還是做不到》該怎麼辦呢?作者吉竹伸介本想在書中提出一些解決之道,但想想又覺得,沒辦法做到的事,也是一種有趣的事啊。甚至當我們坦然面對這些做不到的事時,這件事、這個人反而突然就變得立體有趣了起來。就像書籍背面的小人一樣,能滿臉幸福地挑選要畫哪些做不到的事情呢。
#
做不到
#
吉竹伸介
#
閱讀心得
7
Lazy life
2022/09/18
在那個當下,閱讀有感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
閱讀
#
書籍
#
心得感想
12
Lazy life
2022/09/18
在那個當下,閱讀有感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
閱讀
#
書籍
#
心得感想
12
加入
全部
全部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Lazy life
2025/08/27
寫字的意義
剛開始,只是著迷於鋼筆書寫時,墨水在撇捺筆畫間的濃淡漸層,沒想到,後來竟漸漸成為低潮時最安靜溫柔的提醒。
#
寫字
#
鋼筆
#
療癒
Lazy life
2025/08/27
寫字的意義
剛開始,只是著迷於鋼筆書寫時,墨水在撇捺筆畫間的濃淡漸層,沒想到,後來竟漸漸成為低潮時最安靜溫柔的提醒。
#
寫字
#
鋼筆
#
療癒
Lazy life
2022/09/25
做不到,就接受吧——《結果還是做不到》
《結果還是做不到》該怎麼辦呢?作者吉竹伸介本想在書中提出一些解決之道,但想想又覺得,沒辦法做到的事,也是一種有趣的事啊。甚至當我們坦然面對這些做不到的事時,這件事、這個人反而突然就變得立體有趣了起來。就像書籍背面的小人一樣,能滿臉幸福地挑選要畫哪些做不到的事情呢。
#
做不到
#
吉竹伸介
#
閱讀心得
7
Lazy life
2022/09/25
做不到,就接受吧——《結果還是做不到》
《結果還是做不到》該怎麼辦呢?作者吉竹伸介本想在書中提出一些解決之道,但想想又覺得,沒辦法做到的事,也是一種有趣的事啊。甚至當我們坦然面對這些做不到的事時,這件事、這個人反而突然就變得立體有趣了起來。就像書籍背面的小人一樣,能滿臉幸福地挑選要畫哪些做不到的事情呢。
#
做不到
#
吉竹伸介
#
閱讀心得
7
Lazy life
2022/09/18
在那個當下,閱讀有感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
閱讀
#
書籍
#
心得感想
12
Lazy life
2022/09/18
在那個當下,閱讀有感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
閱讀
#
書籍
#
心得感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