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台北象山行】走一條不同的路
2
商人與漁夫的故事:財富自由的兩種答案
3
【台北秘境健行】內湖金面山
4
財務自由的捷徑?從極簡生活開始說起
5
單身==孤單?
1
【台北象山行】走一條不同的路
2
商人與漁夫的故事:財富自由的兩種答案
3
【台北秘境健行】內湖金面山
4
財務自由的捷徑?從極簡生活開始說起
5
單身==孤單?
極簡財富自由俱樂部
極簡主義,其實不是「什麼都不要」
之前我曾寫過關於財富自由與節儉的文章,但細想起來,對「極簡主義」本身的探討,似乎還不夠完整。所以今天就想補充一下我對極簡生活的理解。
2025/09/01
1
商人與漁夫的故事:財富自由的兩種答案
有一個經典故事,許多人在談財富自由時都會提起。 一天,商人遇到一位早早收工的漁夫,好奇地問: 「為什麼不多打一些魚呢?」 漁夫回答:「今天的魚已經夠吃,也足夠賣了。」 商人便說:「可是如果你多打魚,就能賺更多錢啊!」 漁夫問:「然後呢?」 商人解釋:「你可以買更多的船...
2025/08/27
1
台灣人的財務自由
你可能已經看過許多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故事,但多半是來自美國或其他高收入、高保障的國家。在那裡,薪資高、社會福利完善,F.I.R.E. 相對容易達成。但在台灣,我們薪資普遍較低,勞退保障也有不確定性...
2025/08/18
1
停止與人比較,專注於自己的財務自由
從小到大,我們幾乎都活在比較裡。學生時期比成績、比交友、比運動;出了社會,比的是財力、房子、車子、甚至家庭。這種心態並非全然不好,因為我們是群居動物,總會想在團體中找到定位。比較能激發動力,但若陷入比較的陷阱,卻可能讓人迷失,甚至帶來災難。
2025/08/17
2
AI與財務自由:老年生活的解決方案
AI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智慧型手機中的語音助理、行程提醒,到健康管理APP與智慧家電,AI已經融入日常,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然而,對於追求財務自由、可能單身老去的人來說,AI在醫療與長期照護領域的應用,能帶來更多潛在的價值。它或許能降低晚年的生活成本、改善健康管理...
2025/08/15
財富自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許多人不相信在台灣能實現財富自由,理由很簡單:薪資收入不高,物價與房價卻節節攀升,65 歲退休前恐怕連生活都勉強,何來自由?其實,問題在於我們對「財富自由」的想像過於單一,總認為它是「完全不工作、花錢無節制」的狀態。但這種極端的版本,不僅資金需求龐大,也並非適合所有人。
2025/08/14
1
財富自由,其實比你想的更近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狀態,但在台灣,真正能達成的人其實少之又少。這不單單是因為薪資過低,更是社會氛圍與價值觀的影響—周遭總有人對你有所期待,而我們也很難一直當個旁觀者,最終掉進資本主義的陷阱,陷入過度消費的循環中。
2025/08/12
1
2
財富自由不是躺平,是一種選擇權
常常看到有人留言說: 「財富自由?根本是躺平、啃老、靠爸。」 「提倡財富自由只是騙流量,吸引目光而已吧。」 這些質疑與批評,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只是,他們對「財富自由」這四個字的理解,可能過於片面。 對我來說,財富自由並不等於一輩子不工作、天天遊山玩水、過著毫無壓力的神仙生活。我定義的財
2025/07/19
4
財富自由不光光是為了自己
筆者家有位非常努力的親人,年輕時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從不喊累,也很少抱怨。就像社會中許多稱職的大人一樣,認為「撐下去就是對的」、「努力就不會出錯」。但多年下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對經濟的焦慮與職場中的壓力,最終慢慢累積成精神疾病。起初是憂鬱症,後來變為躁鬱症,雙極性的犯病。
2025/07/15
4
財富自由的公式:不是變有錢,而是活得自由
很多人以為「財富自由」是遙不可及的事,需要幾千萬、甚至上億才可能達成。但其實,財富自由只是個數字遊戲。簡單來說:賺得多、花得少、收入大於支出,這就是財富增長的基礎。不過若要真正「自由」,就不能一輩子靠主動收入(工作)來支撐生活。我們需要的,是:收入變成被動式、支出變成可控式。
2025/07/01
2
查看更多
極簡主義,其實不是「什麼都不要」
之前我曾寫過關於財富自由與節儉的文章,但細想起來,對「極簡主義」本身的探討,似乎還不夠完整。所以今天就想補充一下我對極簡生活的理解。
2025/09/01
1
商人與漁夫的故事:財富自由的兩種答案
有一個經典故事,許多人在談財富自由時都會提起。 一天,商人遇到一位早早收工的漁夫,好奇地問: 「為什麼不多打一些魚呢?」 漁夫回答:「今天的魚已經夠吃,也足夠賣了。」 商人便說:「可是如果你多打魚,就能賺更多錢啊!」 漁夫問:「然後呢?」 商人解釋:「你可以買更多的船...
2025/08/27
1
台灣人的財務自由
你可能已經看過許多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故事,但多半是來自美國或其他高收入、高保障的國家。在那裡,薪資高、社會福利完善,F.I.R.E. 相對容易達成。但在台灣,我們薪資普遍較低,勞退保障也有不確定性...
2025/08/18
1
停止與人比較,專注於自己的財務自由
從小到大,我們幾乎都活在比較裡。學生時期比成績、比交友、比運動;出了社會,比的是財力、房子、車子、甚至家庭。這種心態並非全然不好,因為我們是群居動物,總會想在團體中找到定位。比較能激發動力,但若陷入比較的陷阱,卻可能讓人迷失,甚至帶來災難。
2025/08/17
2
AI與財務自由:老年生活的解決方案
AI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智慧型手機中的語音助理、行程提醒,到健康管理APP與智慧家電,AI已經融入日常,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然而,對於追求財務自由、可能單身老去的人來說,AI在醫療與長期照護領域的應用,能帶來更多潛在的價值。它或許能降低晚年的生活成本、改善健康管理...
2025/08/15
財富自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許多人不相信在台灣能實現財富自由,理由很簡單:薪資收入不高,物價與房價卻節節攀升,65 歲退休前恐怕連生活都勉強,何來自由?其實,問題在於我們對「財富自由」的想像過於單一,總認為它是「完全不工作、花錢無節制」的狀態。但這種極端的版本,不僅資金需求龐大,也並非適合所有人。
2025/08/14
1
財富自由,其實比你想的更近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狀態,但在台灣,真正能達成的人其實少之又少。這不單單是因為薪資過低,更是社會氛圍與價值觀的影響—周遭總有人對你有所期待,而我們也很難一直當個旁觀者,最終掉進資本主義的陷阱,陷入過度消費的循環中。
2025/08/12
1
2
財富自由不是躺平,是一種選擇權
常常看到有人留言說: 「財富自由?根本是躺平、啃老、靠爸。」 「提倡財富自由只是騙流量,吸引目光而已吧。」 這些質疑與批評,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只是,他們對「財富自由」這四個字的理解,可能過於片面。 對我來說,財富自由並不等於一輩子不工作、天天遊山玩水、過著毫無壓力的神仙生活。我定義的財
2025/07/19
4
財富自由不光光是為了自己
筆者家有位非常努力的親人,年輕時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從不喊累,也很少抱怨。就像社會中許多稱職的大人一樣,認為「撐下去就是對的」、「努力就不會出錯」。但多年下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對經濟的焦慮與職場中的壓力,最終慢慢累積成精神疾病。起初是憂鬱症,後來變為躁鬱症,雙極性的犯病。
2025/07/15
4
財富自由的公式:不是變有錢,而是活得自由
很多人以為「財富自由」是遙不可及的事,需要幾千萬、甚至上億才可能達成。但其實,財富自由只是個數字遊戲。簡單來說:賺得多、花得少、收入大於支出,這就是財富增長的基礎。不過若要真正「自由」,就不能一輩子靠主動收入(工作)來支撐生活。我們需要的,是:收入變成被動式、支出變成可控式。
2025/07/01
2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