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義:階級、枷鎖與解方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個 YouTube 影片,主題在討論「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影片裡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工作就像是一副撲克牌,每一張牌的價值與階級在遊戲規則裡早已被定位好。最小的牌,例如梅花三,在任何遊戲裡都永遠是最小的;它的地位不會改變,除非變成鬼牌,才能突破限制。鬼牌就像「天選之人」—出生在富貴之家,天生就能跳脫階層的枷鎖。

影片的作者本身是一位做大夜班的保全,他的倦怠感並不是單純來自於保全的工作本身,而是來自「工作意義」這個問題。他觀察到,大多數人花費了大半輩子仍在中下階層遊走,還必須在相同位置上互相競爭、鬥爭。這樣的情況,我自己在多年職場經驗中,也深有同感。

raw-image

財富自由與階層困境

我的沙龍主要談論財富自由,但即使達到了「不用再工作也能生活」的狀態,要突破階層、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仍然幾乎不可能。財富自由並不等於無限揮霍,也無法徹底改變社會的階層定位。

而且,沒有工作的時候,還會遇到另一種困境:在親友間,很難表達「無工作」的苦惱;在陌生人面前,缺乏社會地位的標籤,更難以定義自己。工作就像是一張「名牌」—對於找伴侶,它是安全保障;對於家庭,它代表財務穩定。即使賺到了足夠的錢,沒了工作階級的遷移依然困難。

無解的矛盾

更現實的是,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物價的通膨、父母的健康、自身的身心狀況...,這些不確定性,在「無工作」的情況下,往往會放大焦慮。但若重新投入工作,又很容易被體制消耗,產生厭倦。這種「既想擺脫,又不得不依賴」的矛盾,常常讓人陷入混亂。

可能的解方

也許,我只是掉進了「非黑即白」的思考陷阱。工作不必然是全有或全無:

  • 有工作:不代表只能被體制綁死。
  • 沒工作:也不代表失去了價值或社會角色。

解方可能在於跳脫傳統的朝九晚五,尋找能兼顧生活與自由的工作型態;或是換個角度看待工作,把它視為過程而非枷鎖。這樣,或許能在矛盾之間找到平衡點。

我期望自己能逐步找到方向,也希望這些思考能帶給各位一些省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y的沙龍
39會員
161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財富樂談】的 joey。曾是爆肝工程師,然而,通過持續記帳、開源節流與理財實踐,實現了財務自由。我將在此,不斷分享我的財富自由路程與生活,歡迎加入與討論。一起走向財富自由之路吧!
joe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很多人聽到「極簡」或「財富自由」的生活,常常會想像:一個不上班的人,大概就是宅在家裡,看 YouTube、打電玩,日夜顛倒,三餐飲食不均。但我的生活並不是這樣。雖然作息沒有很固定,白天通常比較晚起,但我晚上一定在十二點前入睡,不常吃外食,也少有手搖飲或小吃的習慣。
Thumbnail
2025/09/18
很多人聽到「極簡」或「財富自由」的生活,常常會想像:一個不上班的人,大概就是宅在家裡,看 YouTube、打電玩,日夜顛倒,三餐飲食不均。但我的生活並不是這樣。雖然作息沒有很固定,白天通常比較晚起,但我晚上一定在十二點前入睡,不常吃外食,也少有手搖飲或小吃的習慣。
Thumbnail
2025/09/17
最近新聞報導指出,高齡族群的平均生活開銷並不如想像中高。根據衛福部 111 年老人狀況調查,7 成高齡者的月生活費落在 6000 元至 23,999 元之間,平均僅需 16,800 元。另外,近 9 成與家人同住,87% 能生活自理,82% 的健康狀況尚可。這些數據是否讓你對退休生活稍微安心了一點?
Thumbnail
2025/09/17
最近新聞報導指出,高齡族群的平均生活開銷並不如想像中高。根據衛福部 111 年老人狀況調查,7 成高齡者的月生活費落在 6000 元至 23,999 元之間,平均僅需 16,800 元。另外,近 9 成與家人同住,87% 能生活自理,82% 的健康狀況尚可。這些數據是否讓你對退休生活稍微安心了一點?
Thumbnail
2025/09/11
有關 AI 的發展,幾乎已經不需要再多強調了。現在不論是哪種產業,AI 幾乎都能滲透進去,甚至取代許多原本需要人工的工作。然而,媒體與部分專家常說,AI 不會讓工作崗位減少,反而會創造出新的 AI 相關職業。但對此,我其實並不樂觀。
Thumbnail
2025/09/11
有關 AI 的發展,幾乎已經不需要再多強調了。現在不論是哪種產業,AI 幾乎都能滲透進去,甚至取代許多原本需要人工的工作。然而,媒體與部分專家常說,AI 不會讓工作崗位減少,反而會創造出新的 AI 相關職業。但對此,我其實並不樂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職場醒醒吧!你以為的"勝者",其實是個定時炸彈?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每個人都在拼命往上爬,希望成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個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勝者",真的就是職場中的強者嗎?還是說,他們只是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 讓我們來聽聽小豪的故事吧。  
Thumbnail
職場醒醒吧!你以為的"勝者",其實是個定時炸彈?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每個人都在拼命往上爬,希望成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個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勝者",真的就是職場中的強者嗎?還是說,他們只是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 讓我們來聽聽小豪的故事吧。  
Thumbnail
職場裡的勞逸不均、抹黑,都是玩家為了競爭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職位,所想出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這些人認知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其它玩家的失敗上。 只有跳脫框架,透過「互利」的心態,創造出「非零和遊戲」的職場環境,才能讓自己的表現有最大幅的成長,因為你會跳脫傳統的狹隘思考,改以創新的方式達成目標,把餅做大
Thumbnail
職場裡的勞逸不均、抹黑,都是玩家為了競爭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職位,所想出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這些人認知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其它玩家的失敗上。 只有跳脫框架,透過「互利」的心態,創造出「非零和遊戲」的職場環境,才能讓自己的表現有最大幅的成長,因為你會跳脫傳統的狹隘思考,改以創新的方式達成目標,把餅做大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菁英和打拼族們!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敏感又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薪水到底能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啊?這個問題可讓不少人糾結了!有人說「高薪才是王道」,也有人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才是人生勝利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菁英和打拼族們!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敏感又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薪水到底能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啊?這個問題可讓不少人糾結了!有人說「高薪才是王道」,也有人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才是人生勝利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工作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有人是為了生計、必須養家,有人則是為著累積資歷、實現夢想,或是想要服務社會、創造正面影響力…。而所謂的工作,並不一定跟金錢有關,例如,家庭主婦也是一種工作,但並未伴隨著相應的金錢報酬;義工也是一種工作、非常有意義,但顧名思義是義務而沒有金錢報酬。
Thumbnail
工作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有人是為了生計、必須養家,有人則是為著累積資歷、實現夢想,或是想要服務社會、創造正面影響力…。而所謂的工作,並不一定跟金錢有關,例如,家庭主婦也是一種工作,但並未伴隨著相應的金錢報酬;義工也是一種工作、非常有意義,但顧名思義是義務而沒有金錢報酬。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5月1日勞動節又快到了,自己也來用奧修禪卡抽個牌檢視一下好了。 先簡單敘述一下我的情形。 我在目前的職位做了2年多,10個月前更替過1次負責工作內容。原本的工作內容需要比較多法律面的判斷,我個人比較喜歡,但有時要處理較個案
Thumbnail
5月1日勞動節又快到了,自己也來用奧修禪卡抽個牌檢視一下好了。 先簡單敘述一下我的情形。 我在目前的職位做了2年多,10個月前更替過1次負責工作內容。原本的工作內容需要比較多法律面的判斷,我個人比較喜歡,但有時要處理較個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