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

含有「北伐」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三國時代,不同政權有不同的生存邏輯。曹魏為了正統陷入高成本維護;蜀漢窮到只能用「北伐刷存在」保後方;孫吳則靠江東天險,靈活稱臣稱帝,專心苟到最後。本文用「雞肋—刷怪—苟道」視角,重新理解三國的戰略差異。 對,你點出來這個 地緣差異,就是蜀、吳北伐「本質不一樣」的根源。 🟢 蜀漢的地緣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曹魏#蜀漢#孫吳
本文深入探討蔣介石與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駁斥中共單方面宣傳,揭露北伐、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及西安事變等關鍵歷史事件的真相,釐清「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歷史脈絡,並說明中共如何利用抗日議題壯大自身。
Thumbnail
恩恩-avatar-img
2025/09/12
1. 蔣介石為何「遲遲未宣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華民國事實上已經和日本全面交戰,但一直沒有「正式對日宣戰」。 原因之一是 國際外交考量: 如果先宣戰,中國會被視為「挑起戰爭的一方」,而日本可能反而在國際上有藉口。 中國希望保持「受害者」形象,爭取國際同情與援助(尤其是美國與英國)。 同時,中美之間還有一堆 不平等條約(治外法權、關稅限制),中方擔心過早宣戰反而使外交處境更艱難。 2. 為何在珍珠港後立即宣戰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時間)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蔣介石政府在 12月9日 宣戰,對象包括 日本、德國、義大利,並同時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 這樣做的 意圖: 站到同盟國核心戰線(美、英已進入戰爭),確保中國是「戰勝國」的一員。 爭取美英正式軍事援助(租借法案擴大適用中國,後續飛虎隊、中印緬戰區協作)。 藉機廢除不平等條約,這點後來確實成功,1943年中美、中英簽訂新條約。 3. 學界怎麼看「有意圖」這件事 是的,蔣介石確實「刻意等」:他要等到 美國進入戰爭,再宣戰才有最大戰略利益。 如果中國早就單方面宣戰,可能得不到美英的實質援助,甚至被孤立。 因此,所謂「遲遲未宣戰」其實是 戰略外交選擇,不是怯戰,而是算準時機。
海容號防護巡洋艦(ICN Hai Yung)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容級巡洋艦首艦。辛亥革命後,海容艦參加革命,加入中華民國海軍,經歷了軍閥混戰的動盪時代,最終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在江陰要塞附近自沉。清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持海軍建設時期,所購軍艦均以「海」字開頭。
Thumbnail
伏波號驅逐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驅逐艦之一,為長風級驅逐艦二號艦。本艦下水時清朝已經覆滅,中華民國繼承了該艦,為避免重名而改名「建康」。此後本艦歷盡坎坷,先是經歷了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受日軍空襲重創被迫擱淺。
Thumbnail
三國時代,蜀大將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走斜谷道由始平出,佔據了武功五丈原。魏國這邊派出了司馬懿,駐軍渭南抵禦。 諸葛亮沒有進攻,而是分兵展開屯田,打算長期抗戰。屯田兵進入渭水之濱,竟與百姓相安無事。諸葛亮展開的,是政治作戰,同時更送女子服飾給司馬懿,試圖激怒他。
Thumbnail
fingersbleed-avatar-img
2025/06/28
圖裏的略陽是漢中的略陽, 三國時叫沮縣, 而街亭所在的略陽應該在西北邊, 現於甘肅天水秦安縣隴城鎮附近. 街亭的關鍵是扼守隴山道, 來截住當時殺奔隴西的張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