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

含有「抗日」共 4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深入探討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揭露長徵的真相、西安事變的內幕,以及毛澤東為何多次感謝日本侵略的歷史爭議,並提供相關史料佐證,挑戰中共官方的抗戰敘事。
Thumbnail
20世 立忠宗親 口述歷史 19世 錦源宗親 史時記錄 前言 《世界徐氏宗親會第32期會刊》刊出【我十世祖子千公渡海來臺的緣由、暨歷代祖先與台灣之關係事略】,這是一篇我祖先悲壯的歷史,也是我祖先精忠報國、可歌可泣、愛鄉愛民的英勇事蹟。縱使過去百年祖先的文獻遺落,仍期望未來能在歷史文件中記上一筆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蔣介石與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駁斥中共單方面宣傳,揭露北伐、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及西安事變等關鍵歷史事件的真相,釐清「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歷史脈絡,並說明中共如何利用抗日議題壯大自身。
Thumbnail
恩恩-avatar-img
2025/09/12
1. 蔣介石為何「遲遲未宣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華民國事實上已經和日本全面交戰,但一直沒有「正式對日宣戰」。 原因之一是 國際外交考量: 如果先宣戰,中國會被視為「挑起戰爭的一方」,而日本可能反而在國際上有藉口。 中國希望保持「受害者」形象,爭取國際同情與援助(尤其是美國與英國)。 同時,中美之間還有一堆 不平等條約(治外法權、關稅限制),中方擔心過早宣戰反而使外交處境更艱難。 2. 為何在珍珠港後立即宣戰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時間)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蔣介石政府在 12月9日 宣戰,對象包括 日本、德國、義大利,並同時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 這樣做的 意圖: 站到同盟國核心戰線(美、英已進入戰爭),確保中國是「戰勝國」的一員。 爭取美英正式軍事援助(租借法案擴大適用中國,後續飛虎隊、中印緬戰區協作)。 藉機廢除不平等條約,這點後來確實成功,1943年中美、中英簽訂新條約。 3. 學界怎麼看「有意圖」這件事 是的,蔣介石確實「刻意等」:他要等到 美國進入戰爭,再宣戰才有最大戰略利益。 如果中國早就單方面宣戰,可能得不到美英的實質援助,甚至被孤立。 因此,所謂「遲遲未宣戰」其實是 戰略外交選擇,不是怯戰,而是算準時機。
《緣故地》是曾獲得臺灣歷史小說獎的作家錢真, 以家鄉竹山為場景,書寫一段日治時期帶有神異色彩的抗日故事。 故事開始從家住南投竹山的主角劉賜 回憶起1898年因風颱來襲導致的「戊戌年大水災」, 濁水溪因豪雨致災改道,北岸災情慘重, 地方鄉親傳聞:是因南岸的人請法師作法施咒術,讓大水往
Thumbnail
或許因為書寫的是自己的故鄉,這次以「林杞埔事件」為主題的《緣故地》,可以明顯看出作者花了更大的力氣;不論是在當地產業的描寫,或是主要角色的刻畫,也都比過去來得更深入具體。
Thumbnail
4/5緣故地
大崎棟古道,位於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是一條融合自然美景與歷史人文的親子友善步道。這條環狀郊山步道全長4.3公里,沿途林相優美,石階青苔覆蓋,伴隨油桐花、櫻花與柑橘樹,構成一幅幅動人的山林畫卷。無論是春天的櫻花盛開、四五月的「五月雪」桐花雨,還是俯瞰油羅溪與上坪溪的壯麗景致,大崎棟古道總能帶給你不
Thumbnail
本文透過紫微斗數分析湯德章律師的一生,從其個性特質、求學經歷、職業生涯到最後殉難,探討其命盤與歷史事件的對應關係,並藉此紀念這位為臺灣正義犧牲的英雄。
Thumbnail
賢親王-avatar-img
2025/07/25
這篇寫得真的非常的好,讓我認識了湯德章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愛台灣,一定要在726和823站出來,罷免那些要毀掉台灣的立法委員。
賢親王 感謝賢親王
本文批判中國邀請國民黨抗日老兵參與閱兵典禮的諷刺性,認為中共此舉並非真心尊重老兵,而是政治作秀。文章對比臺灣政府對抗日老兵的照顧,以及部分臺灣民眾對中國的盲目幻想,表達了對中共虛偽行徑的憤慨與對歷史真相的重視。
Thumbnail
位於新北市五股區與八里區交界的牛港稜步道,是一條僅0.66公里的郊山步道,隱身於觀音山遊客中心石雕公園後方。雖然路程短暫,但這條步道以陡峭的木棧階梯與豐富的歷史故事聞名,吸引無數登山愛好者前來探索。從台北盆地的壯麗全景到出火號抗日紀念碑的滄桑遺跡,這裡不僅是自然愛好者的天堂,更是歷史與文化的縮影。
Thumbnail
影視作品往往承載著時代的記憶與文化的回聲,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歷時三年精心製作,終於即將於原住民族電視台(原視)隆重推出。《百年原殤》為原視與瀚草文創共同合作的影像計畫,整系列取材自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的《原住民族重大歷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