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前舉行了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的大閱兵,除了展示大量新型武器,以恫嚇周邊國家與台灣外,也在搶佔歷史的詮釋權,將抗日戰爭的功績攬在自己身上,以強化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合法性。不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並不是扮演主要角色,當時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與部隊,主導了多數的大型會戰,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這不容抹滅。那為什麼中國共產黨一直宣傳蔣介石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不抗日,甚至西安事變爆發時,張學良的主要目的,也是要逼蔣介石承諾一致抗日,這中間的原因是什麼?

馮玉祥(左)、蔣介石(中)、閻錫山(右)三人的合照,後來反目成仇,馮玉祥與閻錫山一起聯手在中原大戰中對抗蔣介石。
要仔細說明這段歷史,就要從北伐講起了。台灣的課本一直講說,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領導北伐成功,統一中國,導致無法解釋後面的中原大戰,更難以說明為什麼日本後來有辦法經易佔領東北,並策動華北地區脫離南京國民政府。真正的事實應該說,北伐是門合夥生意,蔣介石的國民黨部隊,與另外幾支軍閥部隊一起打天下。蔣介石的國民黨嫡系部隊稱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馮玉祥的西北軍則稱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盤據在山西的閻錫山人馬,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而發跡自廣西的李宗仁與白崇禧部隊,最後才加入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共同對付當時盤據各地的軍閥。
北伐的過程就不再贅述,重點劃在國民革命軍贏得勝利後,原本在關內的奉系軍閥退回東北,宣布易幟。發明易幟這個名詞的人,真是天才,用這兩個字隱瞞了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其實並沒有真正統一中國,但也說明由張學良繼承的東北軍閥認廟不認人的態度,降下五色旗,升上青天白日旗,卻仍然獨立自主,盤據東北,自成一個小王國。這是很關鍵的一點,將會影響未來的歷史發展。因為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這個脆弱的軍事聯盟,馬上因為勢力分配不均,再次兵戎相見,史稱中原大戰,東北軍對中原大戰的結果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
中原大戰極為慘烈,甚至有學者統計,雙方使用的彈藥軍械,還超過後來的抗戰總合。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聯手攻擊蔣介石,雙方打的勢均力敵,於是都提出優厚的條件,希望領導東北軍的張學良可以加入己方的陣營。但張學良的態度曖昧,遲遲不表態,除了是待價而沽,也想等到雙方已分出勝負,再加入勝利的一方。最後蔣介石取得優勢,張學良以入關調停為名,帶領大批東北軍入關,反蔣聯軍眼見大勢已去,只能狼狽退回自己的根據地。張學良則趁機收編大批西北軍殘部,勢力大增,與蔣介石共享天下。
當時蔣介石擔任陸海空軍總司令,而張學良擔任副司令,但蔣介石也處處防著張學良,畢竟東北軍在中原大戰中騎牆觀望的態度,蔣介石是銘記在心。接下來蔣介石開始剿匪,希望一舉剷除中國共產黨,以解決心腹之患。而日本則處心積慮想要侵佔東北,不斷製造各種衝突,蠶食鯨吞中國的領土。當時蔣介石的態度是先全力剿匪,再一致對外,但中國共產黨為了要減輕被蔣介石圍剿的壓力,喊出停止內戰,全國團結抗日的口號,不斷批評蔣介石只顧內戰,不願抗日,讓蔣介石承受極大的輿論壓力。
蔣介石因此發表了『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喊出攘外必先安內,以合理化繼續剿匪的政策。若以事後諸葛來看,蔣介石決定先消滅中國共產黨的想法其實沒有錯,畢竟中國共產黨後來終成大患。但在當時,一致團結抗日的宣傳口號,非常有號召力,因為蔣介石後來在九一八事變中決定不抵抗的政策,讓很多人覺得,蔣介石其實是想借刀殺人。畢竟才幾年前與蔣介石兵戎相見的馮玉祥、閻錫山部隊,還盤據在華北地區,張學良更同時控制東北與大半個華北地區,若日本在侵略過程中,能削弱這些宿敵,對蔣介石是很有利的,因此蔣介石只顧打內戰,而不願意積極抗因
於是批評蔣介石不抗日的輿論聲浪,一日高過一日,蔣介石不斷在華中一帶圍剿中國共產黨,日本則處心積慮,步步進逼,不斷在東北與華北地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盤據在華北與東北的這些軍閥勢力,因為得不到南京蔣介石政府的支持,根本無力對抗日本的侵略。這讓很多西北軍與東北軍的將領不滿,張學良也忿恨不平。蔣介石面臨這樣的嚴厲批評,還曾借學者徐道鄰之名,發表文章,反駁這些質疑聲浪,但仍然無法消弭蔣介石只顧打內戰,不願積極抗日的指責。九一八事變讓蔣介石的壓力來到最高峰,甚至曾一度下野,以平息眾怒,張學良因在中原大戰時,帶領大批部隊入關,導致東北防務空虛,又不戰而走,也承擔了極大的罵名。
到了蔣介石第五次剿共時,中國共產黨已奄奄一息,甚至連最後的根據地都保不住,只好出逃,四處流竄。當時中國共產黨認為,逃到華北去,遠離蔣介石的追殺,以一同抗日為名,比較有可能受到華北一帶軍閥的同情,不對中國共產黨趕盡殺絕,於是展開了長途逃命之旅,美其名為二萬五千公里長征,宣稱是要北上抗日,為了爭取同情,也派出許多親共的知識份子,四處遊說在華北的軍閥一同抗日,不要再打內戰,也就是不要聽從南京蔣介石政府的命令,繼續追殺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這招是有效的,原本屬於西北軍將領的楊虎城,與東北軍的張學良都受到中國共產黨宣傳的蠱惑,認為應該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特別是在九一八事變中,受到舉國指責的張學良,更是難以認同蔣介石,這才有了西安事變。蔣介石為了活命,只好同意一致抗日的條件,並昭告全國,也讓中國共產黨逃出生天。日本人當然也從報紙上,看到了蔣介石承諾要一致抗日的消息,積極備戰,半年後蘆溝橋事變就爆發了,中日兩國陷入全面交戰。所以台灣稱為八年抗戰,是從蔣介石承諾一致抗日,爆發蘆溝橋事變算起,而中國共產黨是從九一八事變算起,直到日本投降為止,總共十四年。
所以蔣介石有沒有抗日,就看你從什麼角度、什麼時間點來看了,但是中國共產黨一路都利用抗日為幌子,全力發展自己的組織與部隊,則是一以貫之,直到八十年後仍然拿這段歷史,來進行大閱兵,粉飾自己獨裁專制,窮兵黷武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