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

含有「英雄志」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英雄志這本小說主角們帶給我的人性思考,可能會給你的三觀帶來影響,但這也是關於人性不可不知的四種價值觀真相,如果你是那種覺得世界是公平的,正義可能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就建議你不要看下去了!
Thumbnail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武俠未死英雄在,俠義存于《天之下》
Thumbnail
開這話題的緣故,主要來自《英雄志》被評為「後現代之結構」,筆者非常贊成,然而細讀舊版《英雄志》的讀者,應該有相同感受:《英雄志》不只有如此吧?至少就讀者對孫曉的創作技巧─隱喻式敘事者、對話大為折服,由部分人士認定《英雄志》是部政治隱喻的武俠小說,筆者認為亦無不可,著重點仍是隱喻的創作技巧廣為人知
Thumbnail
正義似有若無,與一扇鉸鏈損壞的鐵門相近無幾。初時,僅影響開闔行為,因為金屬製作的材質,尚且具備屏障功能,正義恰如此狀,僅靠司法系統勉強屏障。然而,鐵門懸宕搖晃許久,終將迎來鉸鏈斷、門形歪曲的危機,不義如飆風狂作而致使鐵門崩壞。
Thumbnail
濟弱扶傾是武俠小說重要的命題,即針對「正義」衡量一切事態更迭後的結果:既然正義的普世價值被認可,到底如何有濟弱扶傾的行為形成?而武俠小說中的俠客承擔此行為的意義如何?
Thumbnail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視為武俠小說主要命題的展演:「濟弱扶傾」。俠之為俠,擁有異於常人的惻隱之心,欲輔助弱勢。每每身體力行的實踐,服膺於義所當為的高道德標準,近似自苦至極,認同自我信仰的強大人格,正因為如此,俠客不求回報的灑脫,實為重如泰山之情。《英雄志》叩問俠客行駛此一命題之難處:明利場的試煉。
Thumbnail
<p>小說裡主角和女主角其實都是自己的化身。自己和自己的分身談戀愛,在徬惶中尋求安慰,大概就這麼回事。<br /> /<br /> &#8220;彼得•王離開「鏡屋」後說,「有一種永恆的感覺。你見識了自己的渺小,你也見識到萬物是如何完美共生的。」&#8221;</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