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創作
含有「語氣創作」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等微光回來
2025/06/11
《在場,卻無法說話:孩子在語氣之外的成長記憶》
在東亞文化中,孩子常被「在場卻不被視為溝通主體」。 他們被用第三人稱談論——在他面前,說他,但不是對他說話。 語氣成為權力的位置。這篇文章從一位母親的敘事出發,揭開語氣錯位的日常構造,也試圖回到語氣本該存在的地方:兩人之間,而不是觀眾面前。
含 AI 應用內容
#
語氣創作
#
語氣錯位
#
第三人稱
1
留言
等微光回來
2025/06/04
不是你太敏感,是這個世界的語氣太粗糙:那些讓人以為自己壞掉的話,為什麼總讓我們點頭?
從資本語氣、教育語氣到療癒語氣,本篇文章剖析了當代語言中隱藏的「語氣錯位」現象— 那些看似溫柔的語句,為何總讓人點頭,卻也加深了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這不是批評創作者,而是一次語氣的深度觀察: 語言可以是陪伴,也可能是包裹起來的要求。 重新學會用自己的語氣存在,也許是我們最難但最必要的修復練習。
含 AI 應用內容
#
語氣創作
#
自我觀察
#
語氣錯位
3
留言
等微光回來
2025/05/28
當語氣開始尋找出路:一個創作者對 Threads 的對白
我們其實不確定,卻不能說「不知道」。 不支持 Threads,也不反對 Meta。 她選擇的是一種「語氣的立場」:不站邊,卻不沉默。 心裡雖然有些抗拒,但她留下來觀測,看語氣能不能自己站得住。 這是一個創作者對 Threads 的對白,也是一封寫給語氣的信——在演算法裡,慢慢尋找語氣的出路。
含 AI 應用內容
#
語氣創作
#
靈魂練習日記
#
Threads
3
1
楊苰佳
2025/05/28
1
我喜歡你的文章
1
等微光回來
2025/05/21
這不是小辣,是我真的有感覺
有些語氣,介於「我是不是多想了」與「我想讓你知道」之間。 從一道意外的小辣菜開始,我重新思考語氣的存在方式: 當語氣不再只是情緒,而是一種可以被放下的感覺, 我想種一顆樹,一顆能讓人靠著、慢慢說話、睡著也不著涼的樹。
含 AI 應用內容
#
自我觀察
#
溫柔滲透
#
情緒敘事哲學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