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三國演義》借鑒了陳壽《三國志》的史料,但畢竟加入小說家的虛構成分。虛實之間,展現了他個人的史識。 正史必須求真,因而史料畢竟枯燥乏味。演義小說介乎虛實之間,以展現文才爲主,也比較有趣;因此絶大多數人讀完《三國演義》未必有讀《三國志》的雅興,所以,被羅貫中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顯然您注意到不同的文本,呈現了曹操各異的人格形象。我們無法起曹操於地下,親自和他訪談,衹能就文獻資料解讀,各説各話了。 我因任教之需,讀過他十多首樂府詩,覺得曹操還是充滿政治抱負的詩人,而不僅僅是個愛才、惜才又充滿權謀的政治家、軍事家。總之,感謝彼得潘長篇留言,我萬分珍視您的熱情閲讀與思考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