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 | 老子的施/受智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道德 經》第八十一章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 三是人與己。 第一層牽涉牽涉到「得失觀念」。或許有得有失,或許先得後失,或許失而復得,或者無失無得,白忙一埸。擁有更多的,幫助人的力量就大;坦然接受人幫助,助人者也會很開心;如果細加體察,你的「得失心」就不致太重。

第二層牽涉到「公私之分」。有人公私不分,有人公私分明,有人先私後公,有人先公後私。這中間很多變項,牽涉到「道德觀的認取」。不該拿的,就算拿到,有一天也得吐出來,不是嗎?

第三層牽涉到「人我關係」。我爲人人,人人爲我;彼此効力,相互幫補,現代社會之所以各行各業都重要,便是這個緣故,因為你不知什麼時候會急需別人的專業協助。

因此,「和光同塵,與人爲善」非但不是古人的修養境界,反倒是現代社會的新道德修養。有人實現了自我理想,大家為他道喜;有人幫助別人實現了自我理想,他一定更開心;人我合作實現了共同的理想,大家一塊開心,不是嗎?所以,老子「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話不但不陳舊,反而閃爍著現代光芒,您説是嗎?

苗栗.龍騰斷橋(李建崑攝影)

苗栗.龍騰斷橋(李建崑攝影)



2.9K會員
53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