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評論

含有「巴黎評論」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是1953年創辦的美國文學雜誌,其中的〈作家訪談錄〉最他們最持久也最著名的專欄,從西蒙波娃、莎崗、海明威、米蘭・昆德拉、亨利・米勒,到近期的史蒂芬・金、石黑一雄、村上春樹──多數文學愛好者喊得出名字的當代作家都曾經接受過《巴黎評論》的採訪。
Thumbnail
《Revue de Paris》的英文明明就是The Paris review卻不是《The Paris review》?讀這篇文章會覺得我一直在寫「巴黎評論」,但真的是兩個刊物用不同語言取一樣的名字來誤導人! 寫這篇文章只是要和大家分享前幾天發現的事,但或許是個無聊的發現。
Thumbnail
我自己的感覺,若說到美國作家,首先會想到海明威,然後就會想到史蒂芬金。畢竟《老人與海》幾乎是所有人都聽過的,而金的電影應該也是陪伴著我們長大的吧?
Thumbnail
我正坐在墾丁華泰瑞苑的房間內打這篇文章,這是一個遲來的行程,2019年的中秋來此過節後,計畫隔年要再來一次,沒想到年底發生了疫情,行程一延再延——雖然在台灣看似不太受到疫情影響,封鎖外國旅客之後在國內旅行應該是更方便的,但之前一切處於未知,也沒有心情旅行。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那說出「媚俗」一詞的人怎麼說自己?
Thumbnail
Poshlust(poshlost)是俄羅斯文「庸俗」的意思,但它沒有一個對應的英文字,因此我也不太確定自己了解是否正確,但就先假裝我理解而寫了這篇雜談。 我沒帶過小孩也沒研究過教育,但我猜測應該有專家說「不要在繪本後告訴孩子該學到什麼」吧?
Thumbnail
《裸體午餐》實在不容易閱讀,我決定繼續讀巴黎評論的納博科夫訪談。看得出來編輯又問他一些令人不耐煩的問題,可能是Lolita太「成功」了,不論過了多久還是要被提起;也問他針對評論家的看法,我喜歡納博科夫的回應,簡單的是說,若這些人有許多樣本數並觀察多國的作家即可以相信評論家,反之,無需在意他們所言。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不知為何的,發現自己似乎逐漸喪失下標能力,而這本應該是我擅長的事情之一,想起過去受公關訓練時是極為重要的部分,除了將黑的說成白的之外。本文依然一篇雜談,但不想一直濫用這兩個字。我說的雜談是沒什麼價值的,而名作家們的雜談可以稱為是經典。 我媽說:「難怪他這麼直接。」 雜談就是莫名其妙的會打出很多。
Thumbnail
大年初二,甜點店營業到晚上六點,其實在外來人口居多的竹北市,今天大概不會有太多客人,只是有些熟客預計在過年期間購買禮盒,希望能帶去拜訪親戚,我們才決定開門做生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