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害怕世界亂了方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自己的感覺,若說到美國作家,首先會想到海明威,然後就會想到史蒂芬金。畢竟《老人與海》幾乎是所有人都聽過的,而金的電影應該也是陪伴著我們長大的吧?

喜歡讀《巴黎評論》很重要的因素是在於每一位採訪編輯在對談前對於該作家的評價。不一定是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或是其他藝評文章中可以感受到的。初期的訪談,任何國家的作家們幾乎都待過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歐洲(主要是巴黎),當時的作家們的個性似乎比較接近在電影中看到的「藝術家」,而童年成長於戰後時代的作家們大致上比較親民友善。

金於十八歲時在雜誌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此時他也正好到緬因州立大學讀書,遇到了同身為小說家的妻子塔碧莎,他們育有三子,且婚姻關係依然穩定——光是這個陳述就和早些年在巴黎生活過,感情生活一團亂的作家們極為不同。他成名前也曾做過許多勞動工作,在洗衣店打工、當高中的英語老師,並且偶爾在男性雜誌發表短篇小說,勉强養家餬口。

儘管以暢銷度和電影改編的比例來看,金是很成功的作家,但書評對他的評論總是不留餘地。《紐約時報》就曾說「看似引人入勝,其實荒誕不經,譁眾取寵而已」,但後來他的作品贏來更多的讚譽,他也致力於推廣其他作家的作品,而受人尊重。

根據巴黎評論的編輯所述,金是忠實的紅襪隊粉絲,甚至會帶著稿子到球場,有空閒時間就會校對。這樣的陳述也將一位作家拉回到市民的生活中,就是一位素常的美國男人。我突然想到海明威反駁自己曾擔任報紙棒球賽事報導的「傳言」,不知道實際情況是什麼?

編輯對金的為人評價應該是我目前讀到最好的一位,當然也是因為不同年代的編輯有換人,或許寫作手法也有差異。「金為人殷勤得體、幽默風趣、態度誠懇、講話坦誠熱情,還是慷慨待客的好主人。採訪到一半,他端來了午餐,有烤雞、沙拉、涼拌捲心菜、通心粉和甜點」我想到莎岡的訪談是最短的,到一半時她說自己接下來有電台訪問,需要先行離開,當時編輯的敘述只是說二十一歲的她和母親告別,說自己幾個小時後就回家,也和《巴黎評論》道歉,當然編輯沒記下什麼,只說她看起來就像一位到索邦大學上學的大學生⋯⋯但我看到時就覺得這個作家或許不太友善,大可以把採訪安排在不同日子吧?

金說他六七歲時開始為自己編故事,十二歲時開始閱讀一般(非兒童)讀物。他居住的地方沒有圖書館,只有每週開來的圖書車,一人可以借三本但不限於兒童讀物,他說自己拿到什麼就讀什麼。卡繆也說過無法問一個喜歡閱讀的人都在讀什麼書,對他們而言就是喜歡這項活動。

我跳過了金對於自己作品寫作概念的說明,那些過於具體,除非是要研究他的作品。就取重點,他寫作的靈感可能來自於自己生活中的兩件毫無關聯的事情,或者從別人的作品中得到靈感。

我們害怕世界亂了方寸

這是金回應《巴黎評論》「你認為我們害怕的是什麼?」是說的。因為他說希望自己的小說有攻擊人的效果,讓人產生害怕,我個人覺得他在這上面確實很厲害!

於是他說身為人類害怕的是混亂和入侵者。害怕改變,害怕一切分崩離析、分寸大亂。而這些恐懼也正是他有興趣的地方,他說他也喜歡平凡生活的作品,而他自己卻做不到。

金說他寫的小說都是寫作當下的那個年代具體會遇到的事。從《魔女嘉莉》開始,是每個人生活中會遇到不可理喻的事而必須應付,醫生說你得癌症、有人打搗鬼惡作劇電話,或許可以說干擾者是幽靈、吸血鬼還是納粹戰犯⋯⋯說的就是日常生活被干擾。

讀到這裡,我突然想到或許有些作家當下在寫一個事實並不帶有寓言效果,但歷史總是奇妙的重複,關於人性的弱點或最直接的反應也不太會隨著時代改變,有時讀者感覺作家說的是一個隱喻卻可能完全不是!

來看看金怎麼吐槽《鬼店(The Shining)》(又譯《閃靈》)的電影改編

圍爐剛開時寫了一兩篇介紹文學改編的電影,當時有人推薦了《閃靈》,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好像不論風評如何,都還是有許多人看過。像這部電影比我老但我們這輩的人基本上若喜歡電影,應該也會看過!

以下是金的吐槽,我覺得很好笑就順便截取:

他說導演改編的太冷酷,沒有體現劇中家人之間的情感因素,而由謝莉杜瓦爾演的溫蒂簡直是對女性的侮辱。基本上她就是一個尖叫機器,絲毫看不出任何她參與家庭交流互動的痕跡。而劇中傑克尼克爾森的角色就和他演的一系列的摩托車騎士一樣——就是一個精神病摩托車手。而且金還說,「那傢伙就是一個瘋子,如果那傢伙去應徵這份工作時已經瘋了,那悲劇何來?」。

具體來說,他認為導演事先沒看過小說,只是為了自己想要的故事再請一位作家做劇本改寫。

讀完金的訪談,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他很看重讀者的反饋,也邀請讀者寫信給他。我猜測也可能是現代的作家相比以往更重視自己的形象呈現,所以他在記者面前的態度會比起六十年代受訪的作家友善許多,但要他針對其他的藝術呈現做評論,依然會有自己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3會員
232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5
在《碎片》中有封信看起來是出版社要求費蘭特針對「當時的義大利時事」寫一篇政治寓言小說被她拒絕了,她認為這些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提到「一個寫作的人,當然會冒一定的風險,但不會有生命危險或會進大牢」
Thumbnail
2023/06/25
在《碎片》中有封信看起來是出版社要求費蘭特針對「當時的義大利時事」寫一篇政治寓言小說被她拒絕了,她認為這些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提到「一個寫作的人,當然會冒一定的風險,但不會有生命危險或會進大牢」
Thumbnail
2023/06/05
費蘭特寫給出版社的書信基本上就是很有禮貌地一再強調自己隱身的立場,祝賀出版社成立十五週年,說的她可以寫出任意主題的內容表達恭賀,但即使寫了事實也會受到懷疑,這次她決定只真摯的祝福,不賣弄文學⋯⋯
Thumbnail
2023/06/05
費蘭特寫給出版社的書信基本上就是很有禮貌地一再強調自己隱身的立場,祝賀出版社成立十五週年,說的她可以寫出任意主題的內容表達恭賀,但即使寫了事實也會受到懷疑,這次她決定只真摯的祝福,不賣弄文學⋯⋯
Thumbnail
2023/04/30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Thumbnail
2023/04/30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1959-)最受肯定的兩本小說,《糾正》(2001)、《自由》(2010)都超過五百頁以上。堅持每天一定要寫五頁文章的自律的他,喜歡寫長句,喜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巨著,不喜歡傷感性文字。他是個成名前,成名中,成名後,寫作筆法跟思維都怎麼說呢,老派,的作家。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1959-)最受肯定的兩本小說,《糾正》(2001)、《自由》(2010)都超過五百頁以上。堅持每天一定要寫五頁文章的自律的他,喜歡寫長句,喜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巨著,不喜歡傷感性文字。他是個成名前,成名中,成名後,寫作筆法跟思維都怎麼說呢,老派,的作家。
Thumbnail
我自己的感覺,若說到美國作家,首先會想到海明威,然後就會想到史蒂芬金。畢竟《老人與海》幾乎是所有人都聽過的,而金的電影應該也是陪伴著我們長大的吧?
Thumbnail
我自己的感覺,若說到美國作家,首先會想到海明威,然後就會想到史蒂芬金。畢竟《老人與海》幾乎是所有人都聽過的,而金的電影應該也是陪伴著我們長大的吧?
Thumbnail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Thumbnail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Thumbnail
每個生命結局都是一樣的,那有什麼差別? 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活過。人不是生來等待失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不可以被打敗!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週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Thumbnail
每個生命結局都是一樣的,那有什麼差別? 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活過。人不是生來等待失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不可以被打敗!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週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Thumbnail
一。 原來有人也想寫下自己的人生軌跡,無論有不有趣,這樣看來,我寫的那些文章不過就是增加噪音,讓好的文章更難被發現,或者這樣的評價也已經是高估了我的作品,因為實際上根本沒有人會發現我的文章。 二。 我自己的「隨想」,朋友的評價是「我覺得自己都經歷過,沒必要看你的。」簡單來說,就是它們連存在的意義都沒
Thumbnail
一。 原來有人也想寫下自己的人生軌跡,無論有不有趣,這樣看來,我寫的那些文章不過就是增加噪音,讓好的文章更難被發現,或者這樣的評價也已經是高估了我的作品,因為實際上根本沒有人會發現我的文章。 二。 我自己的「隨想」,朋友的評價是「我覺得自己都經歷過,沒必要看你的。」簡單來說,就是它們連存在的意義都沒
Thumbnail
前幾天和聊了將近一個月的作家Q見了面,和想象中差異不大,必須面對公眾的人啊,總是可以從各種網路肉搜找到 而且更容易,於是見面似乎成了一種過程與儀式,對我來說沒有什麼神秘感的那種,也許對作家Q來說我更不明些。
Thumbnail
前幾天和聊了將近一個月的作家Q見了面,和想象中差異不大,必須面對公眾的人啊,總是可以從各種網路肉搜找到 而且更容易,於是見面似乎成了一種過程與儀式,對我來說沒有什麼神秘感的那種,也許對作家Q來說我更不明些。
Thumbnail
       其實之前曾有人陸續邀請我去講授電影相關課程,我都委婉拒絕了。聽起來好像有點傲嬌(都快餓死了還在談什麼高尚情操?),但我無法像妓女去販售藝術的知識。雖然經濟狀況仍舊不好,但與其為了金錢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充實自己。    
Thumbnail
       其實之前曾有人陸續邀請我去講授電影相關課程,我都委婉拒絕了。聽起來好像有點傲嬌(都快餓死了還在談什麼高尚情操?),但我無法像妓女去販售藝術的知識。雖然經濟狀況仍舊不好,但與其為了金錢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充實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