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操作

含有「情報操作」共 10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9月3日中國軍演,意外流出習近平與普丁關於器官移植的對話。 其背後牽連到「器官外交」黑幕——中共向外國政要提供器官。 面對非法器官移植疑雲,中國政府常常拿死刑犯來坦。 在準備接招前,可先準備一些資料。 2009年即有分析評論指出: 「死刑犯」撐不起中國器官移植市場上的蘑菇雲
Thumbnail
如果有人真正持續的、邏輯與標準一貫的、中立的檢討國民黨和民眾黨, 則有益於顯現藍白始終存在的弊端, 協助該黨支持民眾推動該黨改進,或者提早進入失望拋棄的階段。 以下為「模疑檢討報告」: 假設情境: 原本以為反綠大聯盟很穩,投什麼都會贏, 爭取令全民花11億、舉辦核三公投後,卻沒達到預期。
Thumbnail
本文探討「核三重啟公投」背後的情報操作手法,如何藉由轉移焦點,影響大眾輿論,並分析其背後真實目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報操作如何影響民眾思考,以「核三啟公投」為例,說明操作者如何利用既有民怨與不信任感,引導民眾做出特定選擇。文章並定義情報操作,指出其手法包含資訊篩選、扭曲記憶、操控情緒等。
Thumbnail
823核三重啟公投引發熱議,本文試圖深入探討其背後真實目的,並非單純的核電議題,而是可能涉及反大罷免、核電產業利益以及11億公投經費所做的民調。作者以「情報操作」的觀點,分析公投可能如何影響民意並達到特定政治目的。
Thumbnail
725 是罷免投票前一天,賴清德提名大法官審查結果通過與否,是使民眾瞭解真相的最後關鍵機會。 中共在地協力媒體,顯然也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 當天早上的直播,畫面中可見立法院內的圈票處設著,等委員投完。 由於過程耗時,等再留意到更新消息時,直播新聞已顯示「民進黨OOO跑票」。
Thumbnail
726台灣大罷免結果掀起多國關注,至今仍未停歇。 寫這篇文章以及下這個標題,並不是要打擊士氣或者說風涼話。 而是從情報操作理論中,人們接收資訊到行動的整個流程的相關知識來討論。 從中可以發現不少問題,也得以獲得問題的解決方向。 人的行動由資訊而起,經過接收、認知解讀、思考、結論,而行動。
Thumbnail
正常世界裡要決定一個方向,民主社會就以投票定勝負。 有時候獲勝門檻票數會差一些,此時只需要小黨一起投票就可勝利。 但是自我膨脹的小黨就會以為「是我的選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習慣性的落入被道德綁架、情緒勒索的原支持黨,也可能會不小心卑微了起來。 雙方都忘記「票票等值、共同成就」的道理。
Thumbnail
「政治歸政治,XX歸XX」是極權國家長期操作的一個概念,意圖使人不表態。 我們可能以為大家都不表態很公平,但輿論的天平實際上卻傾斜了。 如果傾向民主的聲音真的都不表態了,就只剩傾向極權的聲音了。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長期下來,就只剩聽傾向極權的聲音長大的人。
Thumbnail
台灣首次規模最大罷免投票,已經結束。 有些懸念雖然看起來像自我安慰,還是可看看有沒有道理,也許其中有些與未來之路有關。 1. 投票率高是民主的勝利 2. 親共、通共、舔共,證據不足 3. 投票結果尚不能代表台灣整體意志傾向中共傾斜 4. 傀儡政權有望 5. 同意罷免方預見的未來關聯不起來 6...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