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投票

含有「罷免投票」共 4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探討「核三重啟公投」背後的情報操作手法,如何藉由轉移焦點,影響大眾輿論,並分析其背後真實目的。
Thumbnail
823核三重啟公投引發熱議,本文試圖深入探討其背後真實目的,並非單純的核電議題,而是可能涉及反大罷免、核電產業利益以及11億公投經費所做的民調。作者以「情報操作」的觀點,分析公投可能如何影響民意並達到特定政治目的。
Thumbnail
725 是罷免投票前一天,賴清德提名大法官審查結果通過與否,是使民眾瞭解真相的最後關鍵機會。 中共在地協力媒體,顯然也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 當天早上的直播,畫面中可見立法院內的圈票處設著,等委員投完。 由於過程耗時,等再留意到更新消息時,直播新聞已顯示「民進黨OOO跑票」。
Thumbnail
726台灣大罷免結果掀起多國關注,至今仍未停歇。 寫這篇文章以及下這個標題,並不是要打擊士氣或者說風涼話。 而是從情報操作理論中,人們接收資訊到行動的整個流程的相關知識來討論。 從中可以發現不少問題,也得以獲得問題的解決方向。 人的行動由資訊而起,經過接收、認知解讀、思考、結論,而行動。
Thumbnail
這次大罷免以大失敗為結果結束了,不知到大家在這次的風波中看到了什麼?我看到的是民粹.是誰在操弄民粹呢?在我看來,雙方都有 操作起來就是抓準選民的想法,吸引能認同我方立場的人.將對方塑造成"壞的".要如何塑造呢?這就和雙方的做法言行有關了.民粹的做法比較偏向極端,但很極端的作法只能吸引到一部
Thumbnail
台灣在 2025 年 7 月經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投票行動,針對多位立委展開政治問責。然而,這場被喻為「民主火力展示」的罷免潮,卻也暴露出台灣當前政治環境中令人憂心的幾個深層問題。 非黑即白的論述,讓社會陷入集體焦慮 這次罷免行動中,政黨與支持者普遍採取「敵我分明」的語言策略——支持罷免即是愛
Thumbnail
新黎明會的罷免陰謀已被警方超自然事務部粉碎,但曉雯的陰陽眼仍感應到一股黑氣,潛藏在台北市的政治漩渦中。趙子昂,這位不分區民代,雖因共犯暴露而聲勢大跌,卻未放棄野心。情報顯示,他正聯合幽界叛徒,試圖成為在野黨得新共主...
Thumbnail
因為罷免的結果,我們可能都受了傷。是否我們有機會好好看看自己經歷了什麼,幫自己照顧一下,好嗎?
Thumbnail
【笨蛋,問題在經濟,在民生】 美國總統柯林頓1992年競選總部牆上貼著一句話:“It’s the economy, stupid.” (由幕僚詹姆斯・卡維爾所寫,用以提醒全黨:民生議題才是核心。)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句話依然適用於台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