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執政後,每次選舉都會被更頻繁的內外積極檢討,
這是民主政黨思想和輿論活躍的好現象。
國民黨、民眾黨受到自發輿論的檢討則相對較少。
如果有人真正持續的、邏輯與標準一貫的、中立的檢討國民黨和民眾黨,
將有益於顯現藍白始終存在的弊端,
協助該黨支持民眾推動該黨改進,或者提早進入失望拋棄的階段。
以下將「核三公投敗選」議題,採用民進黨被檢討的標準所產出的「模疑檢討報告」:
民眾黨公投敗選內部檢討
基本事實:公投門檻 500萬,同意票 434萬,缺 64萬
2024總統大選藍白合總票數:836萬,流失 402萬支持者
2024政黨票藍白合總票數:780萬,流失 346萬支持者
假設情境:
原本以為反綠大聯盟很穩,投什麼都會贏,
爭取令全民花11億、舉辦核三公投後,卻沒達到預期。
模擬檢討意見:
A. 聲量互斥
1. 黃主席選前兩天自己家務事造成公關危機處理不當,模糊焦點使一些原本有機會認識到應同意延役的民眾未收到資訊而沒出來投票。
2. 選舉結果未出,黃主席就公開問鼎新北市長職位,同意核三延役的聲量有兩天因此減少。
3. 黨內未能約束前黨主席夫人出來發言搶聲量。
B. 選舉策略缺失
1. 沒有積極派員全國宣講公投同意,都只積極協助國民黨反罷免。
2. 辯論派學者或業界人士都很好,不該派黃主席出來辯論,被自己和吳亞昕瘋狂打臉。
3. 公投主文設定不佳,很多人覺得本來就都要主管機關同意,投了也沒用就不出來投。
C. 不得民心
1. 選前一週拋出對詐騙犯有利的刑事訴訟法,許多民眾反感,說「挺詐騙的核三我不要」而拒絕出來投票。
ps. 有的人可能對此指控感到莫名其妙,但早先民進黨內部流傳出「我不要厭女的台獨」意見,也是本來就無關的組合卻同樣被指涉。
2. 民眾黨和國民黨大罷免一波、二波、公投都一起站台,政黨品牌界線差異越來越模糊。部份對國民黨不滿的民眾,選擇缺席民眾黨黃主席所發起的公投。
原稿:建立於202508024
#反情報操作 — 敗選檢討
什麼是情報操作?
本系列文章發表所探究的情報操作,是指帶有惡意的個人或組織,用各種方式將想法、觀念、思考流程植入人們的大腦,影響接收訊息的人的思考,進行影響行為,達到想要的目的。將人的思維過程放慢來看,接收到資訊之後,會融合記憶、情感、分析方式、跳躍思考,達到一個暫時的想法。情報操作者有多種不同的手法,從資訊的篩選、解讀就開始加工:調閱需要的經驗、扭曲轉化記憶、召喚不同的情緒、引用想要的分析方式,為思維過程開路,到達他想要的結果。
作者:冰山小企鵝
長年居住在冰山上,觀察人類進行著各種加速冰山融化的行動,固定發表推文希望某天人類能看懂。自2020年起,經營X帳號:冰山小企鵝(@YaleChen2020) / X平台,以「情報操作」為主題,關注世界和人類腦內隱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