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台灣大罷免結果掀起多國關注,至今仍未停歇。
寫這篇文章以及下這個標題,並不是要打擊士氣或者說風涼話。
而是從情報操作理論中,人們接收資訊到行動的整個流程的相關知識來討論。從中可以發現不少問題,也得以獲得問題的解決方向。
人的行動由資訊而起,經過接收、認知解讀、思考、結論,而行動。
欲使他人與我們有相同的行動(例如投下同意罷免),
就需要認真瞭解與思考上述的過程。
假設某個立委有無可辯駁的叛國的國防提案或同意相關法案,
或是有明確的暴力攻擊同事的情況,
這在一般中間選民來講,都是不可接受,值得投下同意罷免的事情。
先就上述背景為基礎來討論:
1. 接收
大千世界資訊量很多,收不收得到相關資訊是第一個關卡。
在這裡先說明一個「資訊濃度」的概念,資訊濃度如果是 100%,表示當天、每個人在各種管道都看得到。
通常是新聞媒體都在報導、各個群組都在討論,每個人都必定會看到這個資訊。
如果資訊濃度每天都是 50%,表示第一天有 50% 的人沒看到,這 50% 沒看到的人在第二天會剩下 25%,到第三天剩下 12.5%。
50% 已經算重大事件,大部份的事件,資訊濃度都偏低,而且越多天越低。
以 10% 來計算,不知情的人數依天數為 90%, 81%, 72.9%, 65.6%, 59%, 53.1%, 47.8%。七天時,仍然有大約 50% 的人不知此事。

(Claude 作圖。不知情人數比例越低越好,但不知情人數要下降是個很長的過程)
在路上看著川流不息忙忙碌碌的人,他們到底有多少人接收到某個資訊?10% 都有點樂觀。
很多事情在兩三天之後就沒有再獲報導,只剩群組或口耳相傳,資訊濃度超低。
「接收」的問題,能透過志工勤力的站路口,在有限的資源內用各種方式宣傳。
儘量處理到極限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機會接收到資訊。
我們可以發現,有的人到罷免投票前兩週收到投票通知單才知道有罷免,如果沒看公報或信箱裡的 DM,也還不知道需要罷免的理由。
2. 認知解讀
資訊的呈現方式、清晰度、重點強調、前後附加資訊,都會影響人們的認知解讀。
以無可辯駁的情況為例:叛國提案及表決、暴力攻擊。
如果被情報操作者操作,也會使選民在這個步驟走入「不同意罷免」的未來。
例如中共在地協力媒體如果報導時,在資訊後補充說:
民進黨先OOXX
民進黨也OOXX
或者提供了看似正確的理由,
說刪凍潛艦預算要等浮起來再說。
看似正確,但一擋就阻礙潛艦發展兩年,也沒有要一起想出折衷的方式。
也就是說,無可辯駁的應罷免理由,簡單的被能被媒體、政客、網軍化解掉了。
對策是預先想對方的回應,先從上游堵住或馬上堵住可能的操作。
例如:
讓民眾簡單的回到「不該做的事就是不該做,別人做過也不會成為正確。」的常識,維持罷免理由。
預先說明:OOO可能會說XXX,但實質影響就是兩年。
難道沒有折衷的方法,一定要延誤兩年有利敵國入侵?
能夠預先推演的情況很多,在此先不往細討論。
也許很多人聽到立法委員的這些不當作為,卻沒有走向「同意罷免」的決定,可能就是被誤在這個階段。
3. 思考
到了思考階段,人要綜合各種資訊做出同意、不同意;去投票、不去投票的決定。
此時有更多資訊需要一起納入評估。
延續前述無可辯駁的情況,叛國、暴力,都足以使人投下同意罷免。
但人的思想很複雜,如果對於叛國提案、暴力攻擊所賦予的權重不夠,
不成為唯一必要決定時,也有可能走入不同意罷免的決定。
對策是因應各種論點的反擊要足夠使它們無效化,例如常見的:
A. 做一半罷掉不具正當性(陳柏惟就曾做一半被行使罷免權而下台)
B. 一萬會不見(應評估立法委員的適任性,而不是被他們從我們口袋拿出的錢吸引)
C. 五天假不見(假放得多,收入同樣會被老闆依成本暫緩調薪、本來也有特休假,加加減減沒差太多)
D. 一黨獨大(拿出預藏的里長、議員、議長、市長的黨籍統計)
E. 罷團都在抹紅(停用標籤化,用反標籤起頭,加上證據應對。可採取「談及民進黨」來使對方回復正常思考能力:我沒有要抹紅他啦,但是你看看他做的OOXX,是不是對入侵者有利。如果是民進黨做這樣的事,你覺得對嗎?)
4. 結論
同意罷免的結論形成之後,仍然需要持續鞏固,以免受到情勢更新、外界資訊或回擊的論述所影響。
例如:
選舉公報出來之後,有立委對此進行回應。
此時需要針對回覆內容,再發出一輪傳單反擊。
最後階段出現普發現金的威脅,可能使人在財務壓力之下容易變心。
該如何反擊呢?
反對罷免的一波一波說做一半就罷免而不具正當性,那也要一波一波的回應實行罷免權的正當理由。
若未能維持同意罷免的結論,則每個選民仍有可能改變。
5. 行動
結論到行動間,有時仍然有一點距離。
下雨可能影響投票率
懶惰可能不想出門
覺得必勝或必敗可能放棄投票
投票日的新聞可能影響投票(例如趙少康亮票可能帶動一些人出來投票)
綜合各種情況,人們需要有的概念或提醒
可能如下:
A. 在投票日前一天提醒親朋好友投票
B. 民主概念的深化(實踐、表態、主動)
C. 展現出門投票的意願
D. 投票日展現自己投完票的手章
E. 如果有重要新聞不違反不得宣傳但可以促進投票的,可以轉發。
瞭解上述原理,將
資訊到行動之間的關卡一一打通,
如此一來,青鳥便可上青天。
原稿:建立於20250805
#情報操作 角度討論 罷免難,難如上青天
什麼是情報操作?
本系列文章發表所探究的情報操作,是指帶有惡意的個人或組織,用各種方式將想法、觀念、思考流程植入人們的大腦,影響接收訊息的人的思考,進行影響行為,達到想要的目的。將人的思維過程放慢來看,接收到資訊之後,會融合記憶、情感、分析方式、跳躍思考,達到一個暫時的想法。情報操作者有多種不同的手法,從資訊的篩選、解讀就開始加工:調閱需要的經驗、扭曲轉化記憶、召喚不同的情緒、引用想要的分析方式,為思維過程開路,到達他想要的結果。
作者:冰山小企鵝
長年居住在冰山上,觀察人類進行著各種加速冰山融化的行動,固定發表推文希望某天人類能看懂。自2020年起,經營X帳號:冰山小企鵝(@YaleChen2020) / X平台,以「情報操作」為主題,關注世界和人類腦內隱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