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音符在戲院裡飛翔電影配樂專題

含有「當音符在戲院裡飛翔電影配樂專題」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寫了第一篇電影與音樂的交響詩之後,想再寫一系列有關於電影.戲劇與音樂的故事。因此搜尋了相關資料,發現這篇非常詳細的解說資料。         我把這篇好文的精華濃縮,用自己的三篇引文,每次三分鐘的閱讀時間詮釋她;如果以人生歲月的三分法來分享,那麼第一個時期將是你會不會愛上音樂的關鍵......
Thumbnail
去年在金馬影展,我看了為影迷量身訂做的紀錄片《電影配樂傳奇》,知道它會在今年三月上院線,當下決定這一期的專題要做「電影配樂」。但精彩的是,在文章紛紛上岸之後,我才發現作者們腦中的知識、耳邊的音符跨度,根本超越了紀錄片本身。
Thumbnail
出生在五〇年代黑膠問世後的人,對理解「album」會有所困難,畢竟不論黑膠、卡帶、CD、甚至數位音樂,都已不具備成冊的概念。那是要去試想在 78 轉唱片的 20 世紀初期,每面僅能灌錄三分半的長度,要集結成原聲帶常需要超過一張碟的容量,因此將一套數張的 78 轉唱片,以書頁的方式收藏⋯⋯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在許多情況下,一部平淡無奇的電影,卻會因為一首歌曲,突然擁有了傳世的價值。我們或許早已忘記電影的細節、故事的內容,但這些歌曲一響起(有的時候還不是『歌』,可能只是『配樂』裡一段如歌的旋律),強烈的畫面感、朦朧而美好的視聽印象,便長相左右。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歐陸配樂師人才輩出、才華洋溢,前往好萊塢的路上一直絡繹不絕,當原本芬芳於一隅的配樂師,突然能接下好萊塢大片,卻往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替他們高興的是能夠站上更大的舞台,擔心的卻也是:過去受人欣賞的特質,會不會因此消耗殆盡?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如果說好萊塢電影音樂是一座精心栽植的溫室花園,歐陸電影音樂更像是自由多元的原始林,對音樂異文化的消化吸納,開出美麗的花。以下這些名字,或許已經在好萊塢大放異彩,也或許正往好萊塢前進當中,你可以不喜歡,卻不能不知道他們。
Thumbnail
今年二月的德國柏林,殞落了一位作曲家,哀悼消息迅速在社群媒體上傳開,「不可置信」是每個人當下的反應。他是約翰.約翰森(Jóhann Jóhannsson),年僅 48歲。多數人在《愛的萬物論》認識他,我則從《世界異戰》的預告片開始聽見他。
Thumbnail
三個時代拍攝的三部《金剛》音樂,反映了好萊塢電影配樂不同時期的主流理念與美學,有如電影音樂發展史的縮影。流行趨勢潮來潮往,創作理念分分合合,歷史演變的軌跡不僅引人入勝,也帶領影迷和樂迷探索不同配樂型式與技巧背後的思考、美感與影響力,令人對電影音樂如何累積成一個動人且不應忽視的藝術資產,有更深的體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