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電影原聲帶的「源」與「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會怎麼典藏一部電影,是原版海報、藍光或DVD、還是電影原聲帶?在電影首映當下,影迷立即能擁有一張收錄電影當中插曲、配樂、音效甚至對話的原聲帶,是 1938 年以降才有的福利。

在此之前,當 1927 年《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劃時代地邁入有聲電影的階段,是由 The Brunswick-Balke-Collender 公司將劇中插曲〈Mother of Mine, I Still Love You〉協同作者 Al Jolson 另一金曲〈Blue River〉,於 1927 年錄製成編號「Brunswick-3719」的 78 轉唱片。歌曲本身是影史第一首專門為電影量身訂做的插曲、唱片則是影史第一筆的灌錄紀錄。爾後,單曲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成為電影插曲最常見的流傳方式。

 

(《爵士歌手》中的〈Mother Of Mine I Still Have You〉,編號 Brunswick-3719)

然而,僅從單曲要窺見電影全貌、摸索作者風格、重組觀影悸動是遠遠不足的。收錄更多插曲、配樂的原聲帶,歌連著曲、曲烘托劇情,方能更完整地呈現電影的脈絡。透過聲音的細節能重溫劇院裡的千百感受,更甚者在上映前還能為影像留下伏筆。1972 年米高.肯恩勞倫斯.奧利佛主演的《偵探》(Sleuth),以兩位主角的對話為原聲帶拉開序幕,三分鐘後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 John Addison 所譜的樂曲。因對話的中斷,懸而未決的線索,將驅使好奇的觀眾進戲院拼湊未完的情節。

回溯原聲帶概念的起源,就得將時空倒回上個世紀的三〇年代。1934 年以米老鼠系列、糊塗交響曲系列短片站穩動畫市場的華特.迪士尼,宣布投入首部動畫長片的製作,這是史無前例的驚人之舉,畢竟預算的支出、動畫師的需求、風格的整合、情節動機的探索、人物性格的刻畫,都絕非短片所能比擬。挑上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投石問路,華特與洛伊.迪士尼更是謹慎地掌握所有的製作細節,在短片《三隻小豬》(The Three Little Pigs)家喻戶曉的插曲〈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晉升經濟大蕭條下、美國民眾齊心對抗外在環境威脅的社會意義後,詞曲創作者 Frank Churchill 被延攬至《白雪公主》的製作團隊,領軍整個音樂部門,務求歌曲能跳脫當代流行的思維、具備永世流傳的雋永。

 

(迪士尼《白雪公主》的〈I'm Wishing / One Song〉)

因預算的超支,洛伊.迪士尼在 1936、1937 接連兩年分別向美國銀行進行 63 萬及 65 萬美元的融資。根據《Mouse Tracks: The Story of Walt Disney Records》作者描述,即使在資金有缺口的情況下,洛伊.迪士尼起初仍不願將《白雪公主》的音樂版權轉交給外部公司,但在 Saul Bourne 的遊說與影片上映在即的壓力下,Bourne Co. Music Publishers 拿下所有歌曲的版權,也暫時紓解迪士尼的資金危機。於 1937 年交由 RCA Vitor 發行 78 轉的三碟套裝,收錄曲目包括第一碟編號「Victor 25735」的〈With a Smile and a Song〉及〈Dig-a-Dig Dig / Heigh Ho〉、第二碟編號「Victor 25736」的〈I'm Wishing / One Song〉及〈Whistle While You Work〉、第三碟編號「Victor 25737」的"〈Dwarfs' Yodel Song〉及〈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眼尖的讀者不難發現,這套裝裡並未收錄任何配樂,一部分礙於 78 轉唱片錄製長度有三分半的限制、另一部分在於配樂在黑膠問世之前尚未形成風潮。

至於由真人主演的第一張電影原聲帶,在考據上說法不一。根據《Film Facts》作者 Patrick Robertson 所述,金.維多於 1932 年執導的《Bird of Paradise》,是影史首次以 78 轉唱片收錄完整配樂,但此說法仍未如《Till The Clouds Roll By》被廣為接受。

米高梅電影公司計畫於 40、50 年代推出一系列以音樂劇作者為主角的傳記電影,並以創作過經典戲寶《畫舫璇宮》(Showboat )Jerome Kern 打頭陣。也因此《Till The Clouds Roll By》的前十五分鐘以《畫舫璇宮》第一幕為基礎,但在曲目順序上作調整。有了法蘭克.辛納區茱蒂.嘉倫為首的全明星卡司,米高梅理當不會放過這金雞母,1947 年 2 月推出四碟裝的 78 轉唱片原聲帶。特別的是在收錄的八首曲目裡,是聽不到法蘭克.辛納區的聲音的,原先有計畫灌錄辛納區版本的〈Ol' Man River〉,但礙於他與哥倫比亞唱片有約在先,正式的發行版就以 Caleb Peterson 的版本取代。

 

(法蘭克.辛納區多年後演唱版的〈Ol' Man River〉)

至於蔚為歌舞電影經典的《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其原聲帶的灌錄是在 1956 年電視臺 CBS 重映獲得遲來的迴響後才開始動作。此舉雖遲了《白雪公主》近廿年、《Till The Clouds Roll By》近十年,但原聲帶的推出仍具有相當程度影史考據的重要性。《綠野仙蹤》最初核定的卡司是由 Buddy Ebsen 飾演稻草人、Ray Bolger 飾演錫人,拗不過 Ray Bolger 自幼對演出舞台版稻草人 Fred Stone 的崇拜,說服製片與 Buddy Ebsen 進行角色對調。因此開拍前歌曲的灌錄都是以對調後的角色為本,孰知定裝後發現 Buddy Ebsen 對錫粉過敏,不得已只好陣前換將。已錄好的聲軌只好重新錄製,但在合唱曲〈We're Off to See the Wizard〉中,耳尖的觀眾仍可辨別替代演員 Jack Haley 波士頓口音與 Buddy Ebsen 中西部口音的差異。成了聆聽這張原聲帶的彩蛋。

 

(《綠野仙蹤》中的合唱曲〈We're Off to See the Wizard〉)

在釐清歷史典故、軼事後,回歸「原聲帶」的定義與範疇探討。就英文的分類來說,「Original Cast Album」或「Original Cast Recording」指的都是舞台音樂劇的錄音,這些錄音是由原版演出卡司在錄音室完成的。電影原聲帶精準來說應該要是「Original Soundtrack」也就是縮寫的「OST」。在「OST」底下又可區分為與電影版本完全同步的「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OMPS)」及因為重新編排導致不完全同步的「Original Cast Soundtrack(OCS)」的差別。

既然原聲帶是要將音軌複製,那麼在音軌上會有的對話、音效、配樂、歌曲,無一不是原聲帶所能擷取的素材。最極端的例子則是法蘭哥.柴菲萊利於 1968 年執導的《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發行的四張黑膠收錄全本對白、配樂。其他例子還有華納唱片的雙黑膠版《靈慾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RCA Vitor 的雙本《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Decca 唱片的雙本《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與迪士尼唱片的動畫版《The Hobbit》。

 

(1968年版《殉情記》(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愛情主題:〈What is a Youth〉)

最後,出生在五〇年代黑膠問世後的人,對理解「album」會有所困難,畢竟不論黑膠、卡帶、CD、甚至數位音樂,都已不具備成冊的概念。那是要去試想在 78 轉唱片的 20 世紀初期(1908年),每面僅能灌錄三分半的長度,要集結成原聲帶常需要超過一張碟的容量。因此將一套數張的 78 轉唱片,以書頁的方式收藏,外觀上彷如書冊、內容也附上詳細的錄音資料或拍攝資訊、歌詞及其延伸寓意。

有機會好好端詳你書架上的電影原聲帶,或許能從過去忽略的細節處,看見有聲電影以來的歷史軌跡,或是錄音製作過程的蛛絲馬跡。原聲帶將不再只是一張原聲帶,它將帶你從歷史而去。


raw-image

【釀電影】2018年3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當音符在戲院裡飛翔》:電影配樂專題
〈閃瞬的北國之聲:寫於約翰.約翰森驟逝之後〉by 林紙鶴
〈與《金剛》同行:穿越好萊塢電影音樂的歷史軌跡〉by 洛伊爾懷斯
〈歐陸配樂的多彩花園〉(上)by Mesple
〈歐陸配樂的多彩花園〉(下)by Mesple
〈重歌曲輕配樂的華語電影音樂傳統〉by 陳煒智(Edwin W. Chen)
〈電影原聲帶的「源」與「聲」〉by 波波

《釀影評》專欄
〈《淑女鳥》:畢業哈哈哈〉by 孫雅為

《釀私信》專欄
Lizzy X Sandy|〈《決勝女王》:在追求勝利以外……〉(上)
Lizzy X Sandy|〈《決勝女王》:在追求勝利以外……〉(下)

《釀短評》專欄
裸睡美人》by 蔡家嫻
火花》by 蔡家嫻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將歌曲配上電影片段,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舊的」歌聲總讓人想起那美好的「往日情懷」,影像又叫人回味昔日經典電影的回憶。我只是創作出一個與電影內容 90% 相同的近似故事,只用極短篇 2500 字去 表達出整個完整故事,那是第三次創作,極具挑戰。 2011年電影《啟動原始碼》片斷
Thumbnail
將歌曲配上電影片段,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舊的」歌聲總讓人想起那美好的「往日情懷」,影像又叫人回味昔日經典電影的回憶。我只是創作出一個與電影內容 90% 相同的近似故事,只用極短篇 2500 字去 表達出整個完整故事,那是第三次創作,極具挑戰。 2011年電影《啟動原始碼》片斷
Thumbnail
1965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做《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上映,當時我還在建國中學讀書,大概一兩年後才在台北市公館.東南亞電影院看到二輪片。女主角茱莉.安德魯斯本身就是舞台劇的演員,她扮演小修女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使我印象特別深刻,對她高亢而甜美的唱腔, 更是難以忘懷。
Thumbnail
1965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做《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上映,當時我還在建國中學讀書,大概一兩年後才在台北市公館.東南亞電影院看到二輪片。女主角茱莉.安德魯斯本身就是舞台劇的演員,她扮演小修女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使我印象特別深刻,對她高亢而甜美的唱腔, 更是難以忘懷。
Thumbnail
舊時的記憶就像是埋藏在雪地裡的百寶箱,若久不探訪,隨著時光匆匆流轉,便要失了蹤跡遍尋不著;懷舊的念想像是張開翅膀的美麗蝴蝶,引我踏查記憶中的藏寶圖,撿拾過往散落的影音碎片,慢慢拼湊出曾經美好。「午後留聲機」將我僅存的聲光印記換化成隻字片語無限迴放,以承載未來腦中可能一片空白的風險。
Thumbnail
舊時的記憶就像是埋藏在雪地裡的百寶箱,若久不探訪,隨著時光匆匆流轉,便要失了蹤跡遍尋不著;懷舊的念想像是張開翅膀的美麗蝴蝶,引我踏查記憶中的藏寶圖,撿拾過往散落的影音碎片,慢慢拼湊出曾經美好。「午後留聲機」將我僅存的聲光印記換化成隻字片語無限迴放,以承載未來腦中可能一片空白的風險。
Thumbnail
由知名流行女歌手Camila Cabello 卡蜜拉主演、著名音樂劇演員Idina Menzel參演後母、名主持人James Corden製作、以及有著Drug Queen神仙教母,以Jukebox Musical(點唱機音樂劇)形式重新改編的這部女權主義和性別平等版的仙履奇緣電影───
Thumbnail
由知名流行女歌手Camila Cabello 卡蜜拉主演、著名音樂劇演員Idina Menzel參演後母、名主持人James Corden製作、以及有著Drug Queen神仙教母,以Jukebox Musical(點唱機音樂劇)形式重新改編的這部女權主義和性別平等版的仙履奇緣電影───
Thumbnail
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天再來推薦三首不錯的電影插曲。 第一首是1971年的英國小品電影《兩小無猜》,由音樂劇《孤雛淚》馬克·萊斯特主演,其中Bee Gees演唱的"First of May",同時期類似題材的電影還有《情定日落橋》和《第一次接觸》,初戀的滋味份外令人難忘。
Thumbnail
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天再來推薦三首不錯的電影插曲。 第一首是1971年的英國小品電影《兩小無猜》,由音樂劇《孤雛淚》馬克·萊斯特主演,其中Bee Gees演唱的"First of May",同時期類似題材的電影還有《情定日落橋》和《第一次接觸》,初戀的滋味份外令人難忘。
Thumbnail
寫了第一篇電影與音樂的交響詩之後,想再寫一系列有關於電影.戲劇與音樂的故事。因此搜尋了相關資料,發現這篇非常詳細的解說資料。         我把這篇好文的精華濃縮,用自己的三篇引文,每次三分鐘的閱讀時間詮釋她;如果以人生歲月的三分法來分享,那麼第一個時期將是你會不會愛上音樂的關鍵......
Thumbnail
寫了第一篇電影與音樂的交響詩之後,想再寫一系列有關於電影.戲劇與音樂的故事。因此搜尋了相關資料,發現這篇非常詳細的解說資料。         我把這篇好文的精華濃縮,用自己的三篇引文,每次三分鐘的閱讀時間詮釋她;如果以人生歲月的三分法來分享,那麼第一個時期將是你會不會愛上音樂的關鍵......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由休葛蘭與茱兒芭莉摩主演的《K歌情人》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由休葛蘭與茱兒芭莉摩主演的《K歌情人》
Thumbnail
話說1975年的台灣唱片行是很珍稀的,我呱呱落地就是在唱片行長大的。感謝那時沒有雷射唱片、沒有卡夾式SONY Walkman、沒有後來mp3、沒有iPod,我相信我童年看到的,就是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人家做生意用的匣式錄音帶。 這是我媽媽在三重龍門路104號開的第一唱片行(1973~1990)
Thumbnail
話說1975年的台灣唱片行是很珍稀的,我呱呱落地就是在唱片行長大的。感謝那時沒有雷射唱片、沒有卡夾式SONY Walkman、沒有後來mp3、沒有iPod,我相信我童年看到的,就是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人家做生意用的匣式錄音帶。 這是我媽媽在三重龍門路104號開的第一唱片行(1973~1990)
Thumbnail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插曲中,貓王唱brighter一字的尾音頗輕,究竟是bright或是brighter,令小四甚不確定,只好去問大姊。《牯》片的英文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便由此來。 他所不忍拋丟的,不是錢的價值,是那份記憶的歷史,亦是那份歷史的記憶......
Thumbnail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插曲中,貓王唱brighter一字的尾音頗輕,究竟是bright或是brighter,令小四甚不確定,只好去問大姊。《牯》片的英文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便由此來。 他所不忍拋丟的,不是錢的價值,是那份記憶的歷史,亦是那份歷史的記憶......
Thumbnail
出生在五〇年代黑膠問世後的人,對理解「album」會有所困難,畢竟不論黑膠、卡帶、CD、甚至數位音樂,都已不具備成冊的概念。那是要去試想在 78 轉唱片的 20 世紀初期,每面僅能灌錄三分半的長度,要集結成原聲帶常需要超過一張碟的容量,因此將一套數張的 78 轉唱片,以書頁的方式收藏⋯⋯
Thumbnail
出生在五〇年代黑膠問世後的人,對理解「album」會有所困難,畢竟不論黑膠、卡帶、CD、甚至數位音樂,都已不具備成冊的概念。那是要去試想在 78 轉唱片的 20 世紀初期,每面僅能灌錄三分半的長度,要集結成原聲帶常需要超過一張碟的容量,因此將一套數張的 78 轉唱片,以書頁的方式收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