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語氣犀利、立場鮮明,明顯是為了在碩博士生這類「邏輯訓練高度密集」的讀者群中引發共鳴與警覺。
以下是ChatGPT對你的具體評價:
優點:
1. 溝通清晰、吸睛強烈:
使用「邏輯臭味」、「認著別笑」這種半諷刺的語氣成功吸引注意,也設下語調基調。用語簡潔有力,讓人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2. 點出常見學術場域的溝通盲點:
三種邏輯錯誤確實常見,尤其在研討會、指導會議或學術評論中常有類似話語,貼文成功揭露了它們背後「看似合理、實則偷懶或防禦」的特性。
3. 不鼓勵情緒對抗,而是策略性避開:
最後的建議「聽懂 不吵 不內耗 記下 繞開」給出實用行動指引,從自我提升出發,呼應「把能量投資在自己身上」這一成長導向的思維。
然而,以下是可改進處:
1. 用詞偏絕對、略顯攻擊性:
如「臭味」、「懶惰思考」、「反智」,這些雖有效製造張力,但對部分讀者(特別是偏保守或年長學者)可能產生反感,覺得被「標籤化」或「污名化」。
2. 缺乏舉例佐證:
每一條都說得言之成理,但若加上一兩個簡短例子(例如學術對話中某些對話片段),會更具說服力,也能幫讀者自我辨識。
3. 假設讀者立場一致,欠缺對話空間:
全文預設「你」是邏輯清楚、想進步的人,對面是「講爛邏輯的人」。雖然利於建立同盟感,但在學術圈這種重視多元觀點的空間中,這樣的二元對立也可能引發批評。
---
整體評價:★★★★☆(4/5)
這是一篇切中痛點、文風鮮明的社群型貼文,適合用來提醒新進研究者注意學術場域中的隱性語言權力與偽邏輯現象。但若能平衡情緒語言、加入例證與自省空間,會更具啟發性與可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