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avatar-img

茶葉

1 位追蹤者

茶葉

1 位追蹤者
avatar-img
拜拜免煩惱
4會員
119內容數
信徒藉由拜拜來與神明交際,是一種與神契合的神秘感受與神聖體驗,幫助人們在這種情緒體驗中達到身、心、靈的淨化目的與和協,進而鼓起應付生活的信心與勇氣。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寶寶出生滿三天,家裡可忙了,這天叫做「三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請接生婆來給新生兒「洗身驅」。接生婆會在灶邊燒一大鍋水,水裡放著桂花心、柑仔葉、龍眼葉、還有小石頭和十二枚銅錢,滾滾冒香氣。這可不是普通的澡,而是希望把「穢氣」洗掉,帶來好命和福氣。 洗澡時,要特別準備一
Thumbnail
「作七」是台灣傳統喪葬禮俗的重要儀式,起源於佛教超渡觀念,也融合了道教、民間信仰習俗。簡單說,就是在亡者去世後的四十九天內,每七天舉行一次超渡或祭拜法會,共七次(七七四十九)。部分家庭可能簡化儀式,但「頭七」和「滿七」通常必做。若是死者的年紀在20歲以內,只做頭七即可;若是超過20
Thumbnail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拜契」神明為乾父母(認神明作契父、契母)是一種常見的習俗,目的是祈求孩子平安健康、消災解厄,尤其是當小孩身體不好、命格較輕或家中長輩認為孩子需要更強神明保佑時,會替他/她去「拜契做契仔/契女」。這類儀式有時也叫作「認契神」、「認神明做契父/契母」、「神明契子契女」。 拜契給神明
Thumbnail
「打城」又叫「打枉死城」、「打城法事」、「打城科儀」是民間信仰、道教與佛教文化中的概念,指非正常死亡(如自殺、他殺、意外等)的亡魂停留在陰間場所─枉死城,相傳這些亡魂因陽壽未盡或怨氣未消,無法輪迴轉世,需在枉死城中等待超度或因果了結。打城目的是請東嶽大帝、城隍爺、王爺或地藏王菩薩「開城
Thumbnail
一、進廟前 1. 入龍門出虎口 穿著整潔莊重,不穿短褲、拖鞋、暴露衣物。 輕聲細語,心存恭敬。 進門前,若有門檻,要「抬腳跨過」,勿踩門檻(對神明不敬)。 有些廟宇習俗進出要分門道(龍門、虎門、中門):◎ 龍門(右)進 ◎ 虎門(左)出 ◎ 中門通常神明、主事人用,不要走中門 到廟裡拜拜
Thumbnail
台灣的民間神話就像一場熱鬧的「神明變裝秀」,從上古大神到歷史英雄,甚至小說虛構人物,都能在人們的口耳相傳、戲曲演繹和現代影視中「華麗變身」,成為香火鼎盛的信仰對象。這些神話不僅充滿奇幻色彩,更在時代變遷中不斷「升級」,讓信仰變得既古老又新潮! 1. 上古大神「再就業」:從創世神到專業守護者 女媧
Thumbnail
牧童變神仙?郭洪福的逆襲人生 廣澤尊王本名 郭洪福(也有人叫他 郭忠福),原本只是個貧窮的牧童,從小喪父,在富豪家放羊打工。沒想到,因為一場 「風水奇遇」,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故事是這樣的:他的雇主請了一位獨眼地理師 來找風水寶地,但這位富豪超摳門,不僅對地理師很差,甚至還把掉進糞坑淹死的羊煮給他
Thumbnail
城隍爺是誰?簡單來說,祂就是古代版的「市長兼法官兼警察局長」,只不過祂白天管活人,晚上管死人,業務範圍超廣,堪稱陰陽兩界最忙的公務員! 城隍這兩個字,原本是工程名詞:「城」是城牆,「隍」是乾掉的護城河(有水的叫池,沒水的才叫隍)。不過這種冷冰冰的結構詞,後來被民間賦予神
Thumbnail
祖師爺的「人設」進化史 清水祖師的本名叫陳應(也有說是陳昭或陳昭應),法號「普足」,出生在宋朝福建永春小姑鄉。日常就是打坐唸經、修橋鋪路,偶爾兼職「降雨客服」(宋神宗時期訂單爆滿)。結果圓寂後,粉絲們太熱情,直接把他從「禪師」升級成「神明」,還附加了道教Buff,技能包擴充到「保健康
Thumbnail
出生就自帶BGM的男人 1624年,鄭成功在日本平戶出生,老爸是海賊王(?)鄭芝龍,老媽是日本武士之女田川松。從小混血+海盜世家,根本是「航海王」魯夫的真人版!7歲回中國後,因為太優秀,被南明隆武帝拍肩賜姓「朱」,從此江湖人稱「國姓爺」——這根本是古代版的「認乾爹變皇族」啊! 反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