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什麼?」

更新於 2022/04/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很少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是我常在個案中觀察到的情況。
當我們被問到「你想要什麼」時,常出現的答案有兩種:
  1. 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比如說「我不要生病」「我不要貧窮」「我不要再看到這個人」等等。
  2. 想要某一個客體,比如說:想要美好的房子、理想的職務、居住的環境、想像中的伴侶......。
單就第二點來講,這是種與客體掛勾在一起的想要,是一種將目標鎖定在唯物取向上的一種朝向未來的看。這種看會造成一些困難,主要是一來這種目標要變成現實需要時間,二來即便獲得這種目標了,滿足感維持的時間也不長久。
這也反映人心常在追逐這件事,不是正在追逐的過程中,就是追逐到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後,發現自己獲得的,其實是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了,可是我怎麼還是不滿足?」
《常清靜經》裡面這樣描述「人心常在追逐」這種情況:
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心智常常處在經文中所提到的這種狀態:忙碌、不安,而且躁動。我們不僅在追逐的時候躁動、不安、緊張;就算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了,我們仍會害怕有一天會失去我所得到的東西。
得到或者沒有得到想要的事物,兩者都是苦,這兩種苦可以歸結為二:愛別離(想到要離開自己所貪渴的事物,或者要與自己所愛的人別離,因而產生苦),以及求不得(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沒有經過訓練的心智,容易流於對外物的時常追求。而就根源上來講,這是我們的心智對於無常難以接受,因而形塑的一種展現。
讓我們再回歸到標題那個問題,我們想邀請讀到這篇文章的人試著去感覺、探索,或者摸索這個問題:「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佛教在探索這個問題上時,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觀點:先放下這個問題,試著深入地看清楚這個問著「我想要」的這個「我」究竟是什麼。可能你已經讀過某些關於三法印的說法,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無我」;然而,這是否只是心智上的了解?換句話講,是否我在心智上了解了「沒有我」,卻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展現著「有我」?
除了誠實地探看自己以外,宗薩仁波切在《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中提到自我的六種貪愛,也可以當作一個探看的線索。這六種貪愛是「有我」常見的六種偏愛,分別如下:
  • 對於麻煩、複雜化、「事情不可能這麼簡單」這種觀點的偏愛
  • 對於貧窮、空洞、「我不夠」「我要更多」的偏愛
  • 對於怠惰、散亂與漠不關心的偏愛
  • 對於情緒化與容易受到鼓動的偏愛
  • 對於容易被人、事、物、環境因素控制的偏愛
  • 對於種種使我們無法實然地看見現實情況的極端觀點(邪見)的偏愛
在這裡,我覺得我們可以讓這個問題往後拉一步,也就是從「我想要什麼」這個問題上往後再退一步,想想看「這個在想要的我是誰」。
讓這個問題-「我想要什麼」-變得難以回答的情形,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狀況:我們太過習慣關注狀態的變化結果,過程反而很少被關注。舉個最小的例子,就只是在看螢幕的當下,對於我們身體的感受是什麼呢?通常來講,我們不太會去留意手指滑動的過程,肩膀的肌肉收縮與延長的過程,或者身體各處不同的過程。
我們在關注螢幕時,常常只是不太經心地滑動著手指,或者移動著滑鼠。我們關注著螢幕是不是移動到我想要看的地方,或者就只是很專心地盯著某段畫面或文字看。
這種對自己的漫不經心,也加深了我們回答「我想要什麼」這個問題的困難度-因為我們不太常注意自己要什麼。
所以,現在我們在身體上,在周圍的空間上,感覺到了什麼呢?就只是簡單地、開放地觀看著一切,而不聚焦在特定的事物上。在這個時候,我們感覺到了什麼呢?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們最深處的傷被看見,痂就會脫落,陳舊、固著的人格就會開始鬆動。我們會開始意會到:原來我不需要如此用力地抵抗自己,或者防衛外界。原來生命有著這種簡單的樣態。願這篇能給予某些人支持,或者慰藉。
    在我們裡面的孩子有一種渴望:父母是完美的,不好是因為我不好。然而,當我們真實地放下這些渴求向前走,看見過去的已經過去時,生命中的困頓才可能被超越。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重新讓自己安頓,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去做任何事;相反地,當我們帶著安頓的內在態度做好那些所謂的小事-打掃、乘車、走路、說話;或者,感受著這個世界的流動-風的吹撫、陽光的照撫、空氣的溫度、周圍的空間,這就是調頻至祈禱。而能夠全然地臨在在這些小事中,就是在每一件事中體現愛的質性。
    「愛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觀點。然而,「愛自己」本身就阻礙著愛的自湧動被留意與覺察。當我們能從「是否愛自己」這種判斷之中放鬆下來,我們就從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慌亂之中放鬆下來,愛的湧現也就更容易被發現。
    我們比較難在當代大師的著作中,讀到如這本書裡所描寫的,一名大修行者面對位於未知的恐懼、焦慮與擔憂,以及如何用無住之心來面對這一切。對任何對自己有興趣的人而言,這都是本少見而值得一讀的書。
    當我們最深處的傷被看見,痂就會脫落,陳舊、固著的人格就會開始鬆動。我們會開始意會到:原來我不需要如此用力地抵抗自己,或者防衛外界。原來生命有著這種簡單的樣態。願這篇能給予某些人支持,或者慰藉。
    在我們裡面的孩子有一種渴望:父母是完美的,不好是因為我不好。然而,當我們真實地放下這些渴求向前走,看見過去的已經過去時,生命中的困頓才可能被超越。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重新讓自己安頓,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去做任何事;相反地,當我們帶著安頓的內在態度做好那些所謂的小事-打掃、乘車、走路、說話;或者,感受著這個世界的流動-風的吹撫、陽光的照撫、空氣的溫度、周圍的空間,這就是調頻至祈禱。而能夠全然地臨在在這些小事中,就是在每一件事中體現愛的質性。
    「愛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觀點。然而,「愛自己」本身就阻礙著愛的自湧動被留意與覺察。當我們能從「是否愛自己」這種判斷之中放鬆下來,我們就從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慌亂之中放鬆下來,愛的湧現也就更容易被發現。
    我們比較難在當代大師的著作中,讀到如這本書裡所描寫的,一名大修行者面對位於未知的恐懼、焦慮與擔憂,以及如何用無住之心來面對這一切。對任何對自己有興趣的人而言,這都是本少見而值得一讀的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會說,現階段的我跟一年前的我又變得不一樣了。研究所剛畢業時我一直想要補足那些我沒有的能力,因為我看到的都是我的不足之處,看到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懂而我不懂,即便事實並不是如此。然而,在工作一年多後的現在,我開始慢慢的想要去看見我的長處了,想要去思考,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
    【溝通預約須知】 🐱 會先確認寵物相關細節(10項)後,再進行與寵物的對話式溝通 🐱 毛孩年齡須六個月以上 🐱 必須是寵物主要照護人 🐱 一個時段一人一寵 ⚠️因毛孩視角與我們不同,準確率7~9為正常⚠️有想問的人/事/物/場景,請事先準備照片 ⚠️服務價格/匯款帳號按 服務項目
    Thumbnail
    我小時候到長大常常會被問,你以後想要做什麼?尤其當問你的人,是你的父母或者長輩時,壓力就會特別大,當你的身邊又有很多優秀的人時,假如你說出一個比較不同的決定時,又會被拿來說,你怎麼會這麼沒有上進心呢?尤其現在的資訊如此的發達,訊息的流通快速,當自己選擇了某一條道路時,常常會因為別人的想法
    Thumbnail
    每年年底,尋找屬於自己的寧靜時間,陪伴自己,真正面對自己。通過敘說自己的故事,發現生命中的獨特意義事件和例外,成為更喜歡的自己。
    Thumbnail
    情緒這東西真的很微妙,你看不到它,你不知道它在哪,有時候也不知道它到底在不在,但它卻是生活中每一秒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著。 任何東西都是累積而成的,憂鬱的情緒也是。 一直假裝著,直到眼淚開始佔據我大部分獨處的時間。 我什麼都不想要,甚至不想活了,但很想哭。
    Thumbnail
    多半的人,不是不夠上進,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然而然,追求更多的收入、權力、名聲,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人生目標。 人生多半的難題,都難在不清楚自己要往哪裡去。如果大半時間,你也這麼想,這篇內容很適合你,它會幫助你釐清迷茫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迷茫。
    Thumbnail
    國小的時候,老師總會出個題目,要大家描述長大後的願望,是想當什麼樣的職業。當時的我想要當警察,想成為正義的那一方,打擊犯罪,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殊不知想要當警察沒這麼簡單,光是身高太矮就直接被刷下來,年紀輕輕的就體驗到現實的殘酷!
    Thumbnail
    我不要正能量,不要樂觀向上 我就是要很負很負很負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會說,現階段的我跟一年前的我又變得不一樣了。研究所剛畢業時我一直想要補足那些我沒有的能力,因為我看到的都是我的不足之處,看到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懂而我不懂,即便事實並不是如此。然而,在工作一年多後的現在,我開始慢慢的想要去看見我的長處了,想要去思考,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
    【溝通預約須知】 🐱 會先確認寵物相關細節(10項)後,再進行與寵物的對話式溝通 🐱 毛孩年齡須六個月以上 🐱 必須是寵物主要照護人 🐱 一個時段一人一寵 ⚠️因毛孩視角與我們不同,準確率7~9為正常⚠️有想問的人/事/物/場景,請事先準備照片 ⚠️服務價格/匯款帳號按 服務項目
    Thumbnail
    我小時候到長大常常會被問,你以後想要做什麼?尤其當問你的人,是你的父母或者長輩時,壓力就會特別大,當你的身邊又有很多優秀的人時,假如你說出一個比較不同的決定時,又會被拿來說,你怎麼會這麼沒有上進心呢?尤其現在的資訊如此的發達,訊息的流通快速,當自己選擇了某一條道路時,常常會因為別人的想法
    Thumbnail
    每年年底,尋找屬於自己的寧靜時間,陪伴自己,真正面對自己。通過敘說自己的故事,發現生命中的獨特意義事件和例外,成為更喜歡的自己。
    Thumbnail
    情緒這東西真的很微妙,你看不到它,你不知道它在哪,有時候也不知道它到底在不在,但它卻是生活中每一秒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著。 任何東西都是累積而成的,憂鬱的情緒也是。 一直假裝著,直到眼淚開始佔據我大部分獨處的時間。 我什麼都不想要,甚至不想活了,但很想哭。
    Thumbnail
    多半的人,不是不夠上進,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然而然,追求更多的收入、權力、名聲,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人生目標。 人生多半的難題,都難在不清楚自己要往哪裡去。如果大半時間,你也這麼想,這篇內容很適合你,它會幫助你釐清迷茫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迷茫。
    Thumbnail
    國小的時候,老師總會出個題目,要大家描述長大後的願望,是想當什麼樣的職業。當時的我想要當警察,想成為正義的那一方,打擊犯罪,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殊不知想要當警察沒這麼簡單,光是身高太矮就直接被刷下來,年紀輕輕的就體驗到現實的殘酷!
    Thumbnail
    我不要正能量,不要樂觀向上 我就是要很負很負很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