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自己的一種反思

更新於 2022/02/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妳要多愛妳自己一點,」同事轉過頭來對璇說道。「妳不愛妳自己,還有誰會愛妳呢?」
每次聽到這句話,璇都會有這樣的疑惑跑出來。「這我也知道,所以意思是...我還不夠愛我自己嗎?那怎樣才叫夠愛我自己?」上健身房,吃原型食物,算攝取的卡路里量,練瑜珈......各種大家說的「愛自己」的方式她都試過,可是,她還是覺得有什麼不夠。
那個「好像還是有哪裡不夠」的感覺像是模模糊糊地在對她說:「我一定還有什麼沒有做,我還不夠愛自己。如果我夠愛自己,我應該就不會有這種『哪裡不夠』的感覺了。」
直到有一次,璇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去了諮商,才意會到別人對她說的「愛自己」,常常是一種條件式的描述。換句話講,是別人先有了某些先入為主的假設,比如「妳要沒有什麼感覺/要能夠夠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要能夠永遠被別人『尊重』」,然後建構出一套以「愛自己」為名的故事。
後來,璇才慢慢發現,每次當她想著「我要愛自己」的時候,裡面就會有一股因為覺得「我不夠愛自己」而產生的緊張。

「愛自己」成為一種自我凝視的主流方式

當代是一個重視「愛自己」的時代。我們總會說著要愛自己,要愛自己更多一點,再多一點。這個「愛自己」彷彿變成了一種新的正確說法。然而,我們也常常可以留意到,「愛自己」有時會演變成逃避承擔責任的藉口,或者換個方式來講「我要打壓自己的感覺,我不應該有這種或那種感覺」,又或者變成一種下意識的操控他人。
「愛自己」是一個口號,可是在這個口號之下,我們常常缺乏「如何愛自己」的方式。也可能我們很快地接受「對,這個口號是對的,我要『更愛自己』一點。」。接著,在缺乏深究將這個口號當成價值觀來奉行時會有哪些挑戰或誤解,就將這種模糊、概化的論述當作某種人生觀。
我們往往會發現,「要更愛自己」這種說法,常常會伴隨著一種緊張感。似乎常常發生的是,當我們說著「要愛自己」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關注著那個「不愛自己」的緊張。這似乎是一體兩面的事:我們說著要愛自己的力道越強、頻率越高,我們就越容易留意到「我不愛自己」這一回事。
或許相對困難的事情是,我們似乎比較難允許自己,不用那麼用力地愛著自己。也就是,我們比較難對自己說,「噢,我不那麼努力愛自己也沒關係。」

允許愛自己的緊張被放下

實際上,「愛自己」本身就是矛盾的。有一種看似弔詭的情形是:試著往愛自己的反面走,也就是:不再努力嘗試著用各種方式愛自己,也不再努力聲明著「我要愛自己」時,往往會發現某種緊張開始脫落,某種內在的用力開始放鬆下來。
如果細細探究,會發現「愛自己」本身就是緊張。實際上的情形常常是,「愛自己」是一種對於自我的強烈凝視,這是一種過度關注自我的展現。換句話講,那是內在的一種聚焦:我們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足以證明「我不愛自己」的情境上。
這種過度聚焦本身就是緊張,好像我們需要用盡很大部分的注意力關注這個所謂的自己,或者時不時要留意到什麼時候那個證明我「不夠愛自己」的證據會出現。換句話講,「愛自己」本身往往會因為太過聚焦、凝視著自我,而使得愛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或許我們可以簡單的講:愛與自己是衝突的。當我們放下了對自己的執著,當我們內在真的放鬆下來,我們才可能經驗到愛的流動。

練習使用心來感受

我在想,這個時代對於「愛自己」這種說法會如此強調,可能涵蓋著一種普世的、比較深層的感覺:我感覺不到愛,我感覺不到被關懷;有很多人說要向內看,可是我往內看只看到一片空洞。
「愛自己」常像是這首歌的歌詞:這種說法營造了一個夢,並讓人活在對「某個可以愛自己的未來有一天會到來」的期望中。而這種期望本身旋即演變成困住我們的牢。
這個時代比較少有機會訓練用以感受愛的器官。這個器官是敏銳而柔軟的低谷,無條件地承接著一切的展現。這個器官一般被稱為心,而這個特質通常包含兩極化的特性:
  • 接受-透過留意、觀察、不喜好也不厭惡的接受、不來也不去的流動來自展現
  • 給予-透過祝福、祈願、祝願、盼望來自展現
而所謂「訓練感受愛的器官」,意思其實也很簡單:我們透過祈願他人、祈願世界,也祈願自己,來練習讓這個器官變得更細緻而柔軟。這個器官可能會因為種種過往的經驗而變得僵硬、鈍化、遲鈍、麻木、空洞,或者覆蓋上種種使之沉寂的感受,比如寂寞、悲哀、焦慮、無助、傷悲、疼痛等等。
然而,當我們開始祈願-這種祈願是輕輕鬆鬆地,不帶壓力的,也對任何的結果沒有期望的-當我們這樣做,我們也往往會感覺到,裡面有個僵硬的部分開始軟化、變暖。讓這種祈願變得一個自然、順暢、不帶期望的習慣,也就是在軟化我們的心。
這種祈願可能是,祈願騎過我們身旁的騎士行車平安,祈願便利商店的店員一切能夠順心。或者,祝願我們得以遠離一切苦因,祝願這個世界獲曉安全,得以免於痛苦。也或者,我們開始反過來,試著祝福這個感覺到不被愛的自己...。
這些就會帶來一種新的可能:那些因為愛自己而造成偏離愛的幻象開始消融。愛可能會開始被留意到-那是種不來不去的溫暖,是種自然而平穩的敞開。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感覺到,原本不受喜愛的那些部分開始有愛流動、進入,愛不愛自己不再是個問題或困境。
這是清淨心光明的自展現,愛的自湧動。這種自展現與我們做了什麼無關,與我們是誰無關,與我們喜歡什麼或厭惡什麼無關,與我們害怕什麼無關。
自展現就只是無條件地、平等地湧現著,而當我們能什麼都不做,只是祝願著這個世界,嘗試不期待第愛著這個世界時,世界會慢慢地、緩緩地回應著我們應對它的方式。到最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沒有世界,沒有我,只有神性的光明以溫暖的湧動開敞著。然後,我們會越來越習慣一再一再地帶著這種認識,重新進入人格中,重新進入日常生活裡,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文末,附上蒂帕嬤(DipaMa)對眾生的祈願文作結:
「願我與眾生心中沒有敵人,
願我與眾生沒有任何煩惱。
願我與眾生心中沒有恐懼,
願我與眾生身心皆得安穩。」
願聞此文的各位平安。
Dipa Ma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比較難在當代大師的著作中,讀到如這本書裡所描寫的,一名大修行者面對位於未知的恐懼、焦慮與擔憂,以及如何用無住之心來面對這一切。對任何對自己有興趣的人而言,這都是本少見而值得一讀的書。
    界線通常是我們那僵硬的自我防衛外界的方式。當一個人帶著臨在的品質開始與自己接觸時,我們生命中長期的防衛會軟化下來,那些生命的傷也有機會得以消融。中立,是我們得以回到臨在的一種基本品質。這篇便是試著描寫這種中立的品質。
    我們腹腔的內臟常常是種種情緒與壓力積累的地方,也是我們在因應強烈的環境事件時,最常直面承受的緩衝器。只要回想一下那些緊張的時刻,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什麼,大概就會知道「緩衝器」的意思: 「我的胃好像揪成一團。」 「我緊張到肚子都縮起來。」 「我的太陽神經叢好像一直在緊縮。」 生氣或憤怒 恐懼 悶
    中線是每一個系統的中心準則,也是所有生命賴以依歸的中心感。這種中心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可能因為種種日常生活的經驗,或者過去事件的持續影響,使得這種核心的穩定感變得模糊。這篇是試著在描寫BCST中一個重要的面向:使核心的穩定感重新浮上檯面。
    慣性(inertia,或者翻譯成惰性)是BCST工作中的重要核心。然則,我們卻不會將這個部分當成有某個地方出錯。慣性通常是在傳遞一些訊息給執行師知道,最主要的訊息通常是,這個人已經身心俱疲,或者生活似乎正壓垮著這個人。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我們比較難在當代大師的著作中,讀到如這本書裡所描寫的,一名大修行者面對位於未知的恐懼、焦慮與擔憂,以及如何用無住之心來面對這一切。對任何對自己有興趣的人而言,這都是本少見而值得一讀的書。
    界線通常是我們那僵硬的自我防衛外界的方式。當一個人帶著臨在的品質開始與自己接觸時,我們生命中長期的防衛會軟化下來,那些生命的傷也有機會得以消融。中立,是我們得以回到臨在的一種基本品質。這篇便是試著描寫這種中立的品質。
    我們腹腔的內臟常常是種種情緒與壓力積累的地方,也是我們在因應強烈的環境事件時,最常直面承受的緩衝器。只要回想一下那些緊張的時刻,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什麼,大概就會知道「緩衝器」的意思: 「我的胃好像揪成一團。」 「我緊張到肚子都縮起來。」 「我的太陽神經叢好像一直在緊縮。」 生氣或憤怒 恐懼 悶
    中線是每一個系統的中心準則,也是所有生命賴以依歸的中心感。這種中心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可能因為種種日常生活的經驗,或者過去事件的持續影響,使得這種核心的穩定感變得模糊。這篇是試著在描寫BCST中一個重要的面向:使核心的穩定感重新浮上檯面。
    慣性(inertia,或者翻譯成惰性)是BCST工作中的重要核心。然則,我們卻不會將這個部分當成有某個地方出錯。慣性通常是在傳遞一些訊息給執行師知道,最主要的訊息通常是,這個人已經身心俱疲,或者生活似乎正壓垮著這個人。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透過每天聆聽關於自愛的正面信息來增強自信心,建議在睡前聆聽這些信息以深化潛意識,從而更有效地顯化生活中的奇蹟和正向變化。 找一個舒服的方式,坐著或躺著靜靜的聆聽以下這些句子… 我的感受
    以照顧者來說,必然在星星兒從小的早期療育,訓練師就有要求照顧者把今天的進度,帶回家。 當然,這是在居家訓練之中,必要的〝複習〞。 而事實上,星星兒的立場,只要默默去做、默默付出,必然有旁人感受到星星兒的優勢。 別說在學校了,只要星星兒在早期療育課學到的一切,活用在日常生活,就能順利實踐。 星
    Thumbnail
    關於貓家人教會我的人生哲學2:愛自己是一種本能。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 是自然,是本能。 愛自己也是一種本能,而我們會有不愛自己的行為或念頭,其實是一種社會化的訓練。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在愛情的追尋中,會遇到許多錯誤的人或是錯過很多對的人,或許要經歷許多痛和失去,我們才會懂得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值得被愛,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懂得值得愛的人是誰。即使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對方,最後只剩下自己,仍然擁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Thumbnail
    你不用找到熱情,只要感受世界 當一個人不再需要靠沈醉於某件事情來讓自己感受到踏實和意義,那他就能無時無刻感受到踏實與意義 「找到你願意全心投入的理想」既能是一個人的動力,也能是一個人的枷鎖。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對自我探索的思考,並舉出常見的三種心理狀況
    Thumbnail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Thumbnail
    关于爱,你想要被宠成小孩儿?还是想要找到灵魂的伴侣? 爱的加法与减法,我第一次可以清楚地把它写出来。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透過每天聆聽關於自愛的正面信息來增強自信心,建議在睡前聆聽這些信息以深化潛意識,從而更有效地顯化生活中的奇蹟和正向變化。 找一個舒服的方式,坐著或躺著靜靜的聆聽以下這些句子… 我的感受
    以照顧者來說,必然在星星兒從小的早期療育,訓練師就有要求照顧者把今天的進度,帶回家。 當然,這是在居家訓練之中,必要的〝複習〞。 而事實上,星星兒的立場,只要默默去做、默默付出,必然有旁人感受到星星兒的優勢。 別說在學校了,只要星星兒在早期療育課學到的一切,活用在日常生活,就能順利實踐。 星
    Thumbnail
    關於貓家人教會我的人生哲學2:愛自己是一種本能。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 是自然,是本能。 愛自己也是一種本能,而我們會有不愛自己的行為或念頭,其實是一種社會化的訓練。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在愛情的追尋中,會遇到許多錯誤的人或是錯過很多對的人,或許要經歷許多痛和失去,我們才會懂得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值得被愛,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懂得值得愛的人是誰。即使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對方,最後只剩下自己,仍然擁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Thumbnail
    你不用找到熱情,只要感受世界 當一個人不再需要靠沈醉於某件事情來讓自己感受到踏實和意義,那他就能無時無刻感受到踏實與意義 「找到你願意全心投入的理想」既能是一個人的動力,也能是一個人的枷鎖。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對自我探索的思考,並舉出常見的三種心理狀況
    Thumbnail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Thumbnail
    关于爱,你想要被宠成小孩儿?还是想要找到灵魂的伴侣? 爱的加法与减法,我第一次可以清楚地把它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