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自己的一種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妳要多愛妳自己一點,」同事轉過頭來對璇說道。「妳不愛妳自己,還有誰會愛妳呢?」

每次聽到這句話,璇都會有這樣的疑惑跑出來。「這我也知道,所以意思是...我還不夠愛我自己嗎?那怎樣才叫夠愛我自己?」上健身房,吃原型食物,算攝取的卡路里量,練瑜珈......各種大家說的「愛自己」的方式她都試過,可是,她還是覺得有什麼不夠。

那個「好像還是有哪裡不夠」的感覺像是模模糊糊地在對她說:「我一定還有什麼沒有做,我還不夠愛自己。如果我夠愛自己,我應該就不會有這種『哪裡不夠』的感覺了。」

直到有一次,璇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去了諮商,才意會到別人對她說的「愛自己」,常常是一種條件式的描述。換句話講,是別人先有了某些先入為主的假設,比如「妳要沒有什麼感覺/要能夠夠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要能夠永遠被別人『尊重』」,然後建構出一套以「愛自己」為名的故事。

後來,璇才慢慢發現,每次當她想著「我要愛自己」的時候,裡面就會有一股因為覺得「我不夠愛自己」而產生的緊張。

「愛自己」成為一種自我凝視的主流方式

當代是一個重視「愛自己」的時代。我們總會說著要愛自己,要愛自己更多一點,再多一點。這個「愛自己」彷彿變成了一種新的正確說法。然而,我們也常常可以留意到,「愛自己」有時會演變成逃避承擔責任的藉口,或者換個方式來講「我要打壓自己的感覺,我不應該有這種或那種感覺」,又或者變成一種下意識的操控他人。

「愛自己」是一個口號,可是在這個口號之下,我們常常缺乏「如何愛自己」的方式。也可能我們很快地接受「對,這個口號是對的,我要『更愛自己』一點。」。接著,在缺乏深究將這個口號當成價值觀來奉行時會有哪些挑戰或誤解,就將這種模糊、概化的論述當作某種人生觀。

我們往往會發現,「要更愛自己」這種說法,常常會伴隨著一種緊張感。似乎常常發生的是,當我們說著「要愛自己」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關注著那個「不愛自己」的緊張。這似乎是一體兩面的事:我們說著要愛自己的力道越強、頻率越高,我們就越容易留意到「我不愛自己」這一回事。

或許相對困難的事情是,我們似乎比較難允許自己,不用那麼用力地愛著自己。也就是,我們比較難對自己說,「噢,我不那麼努力愛自己也沒關係。」

允許愛自己的緊張被放下

實際上,「愛自己」本身就是矛盾的。有一種看似弔詭的情形是:試著往愛自己的反面走,也就是:不再努力嘗試著用各種方式愛自己,也不再努力聲明著「我要愛自己」時,往往會發現某種緊張開始脫落,某種內在的用力開始放鬆下來。

如果細細探究,會發現「愛自己」本身就是緊張。實際上的情形常常是,「愛自己」是一種對於自我的強烈凝視,這是一種過度關注自我的展現。換句話講,那是內在的一種聚焦:我們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足以證明「我不愛自己」的情境上。

這種過度聚焦本身就是緊張,好像我們需要用盡很大部分的注意力關注這個所謂的自己,或者時不時要留意到什麼時候那個證明我「不夠愛自己」的證據會出現。換句話講,「愛自己」本身往往會因為太過聚焦、凝視著自我,而使得愛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或許我們可以簡單的講:愛與自己是衝突的。當我們放下了對自己的執著,當我們內在真的放鬆下來,我們才可能經驗到愛的流動。

練習使用心來感受

我在想,這個時代對於「愛自己」這種說法會如此強調,可能涵蓋著一種普世的、比較深層的感覺:我感覺不到愛,我感覺不到被關懷;有很多人說要向內看,可是我往內看只看到一片空洞。

「愛自己」常像是這首歌的歌詞:這種說法營造了一個夢,並讓人活在對「某個可以愛自己的未來有一天會到來」的期望中。而這種期望本身旋即演變成困住我們的牢。

這個時代比較少有機會訓練用以感受愛的器官。這個器官是敏銳而柔軟的低谷,無條件地承接著一切的展現。這個器官一般被稱為心,而這個特質通常包含兩極化的特性:

  • 接受-透過留意、觀察、不喜好也不厭惡的接受、不來也不去的流動來自展現
  • 給予-透過祝福、祈願、祝願、盼望來自展現

而所謂「訓練感受愛的器官」,意思其實也很簡單:我們透過祈願他人、祈願世界,也祈願自己,來練習讓這個器官變得更細緻而柔軟。這個器官可能會因為種種過往的經驗而變得僵硬、鈍化、遲鈍、麻木、空洞,或者覆蓋上種種使之沉寂的感受,比如寂寞、悲哀、焦慮、無助、傷悲、疼痛等等。

然而,當我們開始祈願-這種祈願是輕輕鬆鬆地,不帶壓力的,也對任何的結果沒有期望的-當我們這樣做,我們也往往會感覺到,裡面有個僵硬的部分開始軟化、變暖。讓這種祈願變得一個自然、順暢、不帶期望的習慣,也就是在軟化我們的心。

這種祈願可能是,祈願騎過我們身旁的騎士行車平安,祈願便利商店的店員一切能夠順心。或者,祝願我們得以遠離一切苦因,祝願這個世界獲曉安全,得以免於痛苦。也或者,我們開始反過來,試著祝福這個感覺到不被愛的自己...。

這些就會帶來一種新的可能:那些因為愛自己而造成偏離愛的幻象開始消融。愛可能會開始被留意到-那是種不來不去的溫暖,是種自然而平穩的敞開。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感覺到,原本不受喜愛的那些部分開始有愛流動、進入,愛不愛自己不再是個問題或困境。

這是清淨心光明的自展現,愛的自湧動。這種自展現與我們做了什麼無關,與我們是誰無關,與我們喜歡什麼或厭惡什麼無關,與我們害怕什麼無關。

自展現就只是無條件地、平等地湧現著,而當我們能什麼都不做,只是祝願著這個世界,嘗試不期待第愛著這個世界時,世界會慢慢地、緩緩地回應著我們應對它的方式。到最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沒有世界,沒有我,只有神性的光明以溫暖的湧動開敞著。然後,我們會越來越習慣一再一再地帶著這種認識,重新進入人格中,重新進入日常生活裡,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文末,附上蒂帕嬤(DipaMa)對眾生的祈願文作結:

「願我與眾生心中沒有敵人,
願我與眾生沒有任何煩惱。
願我與眾生心中沒有恐懼,
願我與眾生身心皆得安穩。」

願聞此文的各位平安。

Dipa Ma

Dipa M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大軒的沙龍
17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羅大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8
戀愛是如此普遍而常見,這件事似乎具有一種呼喚的特性,似乎有一種拉力或渴望存在,讓我們不斷地朝那個地方尋去。我們尋找,卻又會在戀愛可能出現時開始遲疑。戀愛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那麼矛盾:我們對此充滿憧憬,裡面卻又似乎充滿矛盾。 羅伯特‧強森的《戀愛中的人》,是一本從榮格取向出發,從崔斯坦和伊索德的故事,來試
Thumbnail
2022/11/08
戀愛是如此普遍而常見,這件事似乎具有一種呼喚的特性,似乎有一種拉力或渴望存在,讓我們不斷地朝那個地方尋去。我們尋找,卻又會在戀愛可能出現時開始遲疑。戀愛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那麼矛盾:我們對此充滿憧憬,裡面卻又似乎充滿矛盾。 羅伯特‧強森的《戀愛中的人》,是一本從榮格取向出發,從崔斯坦和伊索德的故事,來試
Thumbnail
2022/07/29
在傳統佛教裡,一種主要鍛鍊注意力的方式是奢摩它(śamatha)。透過帶領者介紹的方式,不同的修驗者大體上在走奢摩它之路時,會經驗到大體上類似的經驗。雖然說這些經驗並不具必然性-亦即,不一定會經驗到這些;然則,這些經驗通常有個出現的次序。 會這樣講,主要與猴子本身的特性有關。
Thumbnail
2022/07/29
在傳統佛教裡,一種主要鍛鍊注意力的方式是奢摩它(śamatha)。透過帶領者介紹的方式,不同的修驗者大體上在走奢摩它之路時,會經驗到大體上類似的經驗。雖然說這些經驗並不具必然性-亦即,不一定會經驗到這些;然則,這些經驗通常有個出現的次序。 會這樣講,主要與猴子本身的特性有關。
Thumbnail
2022/07/18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2022/07/18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幾年的疫情時代,線上和實體都充斥著以“愛自己”、“找自己”為中心思想的課程、書籍、商業產品等,例如: 美妝行業:愛自己吧!每一天都要美美噠❤️ 保健品行業:愛自己吧!吃保健品保健康❤️ 身心靈課程:愛自己吧!來上課了解自己❤️ 奢侈品行業:愛自己吧!買買買來犒賞自己❤️ 股票投資:愛自己吧!賺得盆
Thumbnail
這幾年的疫情時代,線上和實體都充斥著以“愛自己”、“找自己”為中心思想的課程、書籍、商業產品等,例如: 美妝行業:愛自己吧!每一天都要美美噠❤️ 保健品行業:愛自己吧!吃保健品保健康❤️ 身心靈課程:愛自己吧!來上課了解自己❤️ 奢侈品行業:愛自己吧!買買買來犒賞自己❤️ 股票投資:愛自己吧!賺得盆
Thumbnail
近期有感,要「愛自己」這件事也算是老生常談,有關於自我照顧的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似乎都脫離不了這份勉勵。久而久之,竟也轉變為一種無形的壓力,就像曾聽好友訴說,聽到別人提醒要「好好照顧自己」,雖然知道是出於善意的關懷,卻不禁自我責怪:「對,我就是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Thumbnail
近期有感,要「愛自己」這件事也算是老生常談,有關於自我照顧的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似乎都脫離不了這份勉勵。久而久之,竟也轉變為一種無形的壓力,就像曾聽好友訴說,聽到別人提醒要「好好照顧自己」,雖然知道是出於善意的關懷,卻不禁自我責怪:「對,我就是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Thumbnail
愛自己有時並不等同於自我提升,它是更深刻、更內在的層次,關於對自己的感受及傾聽自己的需求。是身體、心智、靈魂的合一,以正確的方式來練習對自己的愛吧。
Thumbnail
愛自己有時並不等同於自我提升,它是更深刻、更內在的層次,關於對自己的感受及傾聽自己的需求。是身體、心智、靈魂的合一,以正確的方式來練習對自己的愛吧。
Thumbnail
「愛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觀點。然而,「愛自己」本身就阻礙著愛的自湧動被留意與覺察。當我們能從「是否愛自己」這種判斷之中放鬆下來,我們就從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慌亂之中放鬆下來,愛的湧現也就更容易被發現。
Thumbnail
「愛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觀點。然而,「愛自己」本身就阻礙著愛的自湧動被留意與覺察。當我們能從「是否愛自己」這種判斷之中放鬆下來,我們就從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慌亂之中放鬆下來,愛的湧現也就更容易被發現。
Thumbnail
愛自己不是一直買東西犒賞自己,更不是用娛樂麻痺自己,而是陪著自己照顧自己。是在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學會不譴責自己的情緒、學會不忽略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愛自己不是一直買東西犒賞自己,更不是用娛樂麻痺自己,而是陪著自己照顧自己。是在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學會不譴責自己的情緒、學會不忽略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這社會越來越多人說要「愛自己」,它似乎成了一種流行口號,但它到底要如何開始? 你是否覺得自己也愛自己啊,為何工作不順、感情不順、總是遇到不好的對象?或是感情總是敗在差不多的原因? 這篇分享我怎麼愛上自己的,願藉由我的故事讓你覺得不孤單。
Thumbnail
這社會越來越多人說要「愛自己」,它似乎成了一種流行口號,但它到底要如何開始? 你是否覺得自己也愛自己啊,為何工作不順、感情不順、總是遇到不好的對象?或是感情總是敗在差不多的原因? 這篇分享我怎麼愛上自己的,願藉由我的故事讓你覺得不孤單。
Thumbnail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了很久,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愛自己並不是指「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叫做愛自己。現在人的生活品質往往都有一定基礎,所以要過上好的生活雖然辛苦,但並非像以前那樣毫不可能,網路上有許多人喜歡探討「愛自己」,老實說這個詞彙很抽象,我也一直不……
Thumbnail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了很久,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愛自己並不是指「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叫做愛自己。現在人的生活品質往往都有一定基礎,所以要過上好的生活雖然辛苦,但並非像以前那樣毫不可能,網路上有許多人喜歡探討「愛自己」,老實說這個詞彙很抽象,我也一直不……
Thumbnail
你聽過或看過幾次「要愛自己」這句話了?   愛自己就跟財務自由的傳說一樣,說的人多,看過的人很少 有許多人都在傳播「要愛自己!」這件事,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句口號的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 這句話老少咸宜、萬人皆可用。跟所謂的人人希望「財務自由」一樣,
Thumbnail
你聽過或看過幾次「要愛自己」這句話了?   愛自己就跟財務自由的傳說一樣,說的人多,看過的人很少 有許多人都在傳播「要愛自己!」這件事,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句口號的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 這句話老少咸宜、萬人皆可用。跟所謂的人人希望「財務自由」一樣,
Thumbnail
我們是否都被「愛自己」這三個字綁架了?在「愛自己」論調風行的情況下,「愛自己」已經不是普通的做自己,反而成為一種流行,成為一種必須這麼做的壓力。當「愛自己」變成枷鎖而非原本的善待自己,那就不能說的上是在愛自己。
Thumbnail
我們是否都被「愛自己」這三個字綁架了?在「愛自己」論調風行的情況下,「愛自己」已經不是普通的做自己,反而成為一種流行,成為一種必須這麼做的壓力。當「愛自己」變成枷鎖而非原本的善待自己,那就不能說的上是在愛自己。
Thumbnail
愛自己看起來很棒,感覺正向合理,卻有點說不出所以然來。一個方法如果人人都能用,的確算是好方法,但我實在不建議沒有自己思想的生搬硬套,如果心理建設變得這麼簡單粗暴,那就愛自己僅僅就是一個「口號」。
Thumbnail
愛自己看起來很棒,感覺正向合理,卻有點說不出所以然來。一個方法如果人人都能用,的確算是好方法,但我實在不建議沒有自己思想的生搬硬套,如果心理建設變得這麼簡單粗暴,那就愛自己僅僅就是一個「口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