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以前的台灣人究竟穿什麼呢?

【懶人包】—以前的台灣人究竟穿什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家好,我們是台灣服飾誌,在這次新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中,我們介紹了四十四件,從荷西時期到日治時期的穿著。

在這篇簡易的懶人包中,我們從書中節選十多件每個年代的代表服裝,希望大家可以在看完之後對以前的台灣服裝有更多的印象。

如果喜歡,希望也可以多多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在台灣的歷史上,也有屬於自己的服裝與故事。 ❤

raw-image

特別感謝本書繪師:阿毛子老師/LOGO設計:瑪莉布朗老師

【荷西時期】

1624年-1662年,荷蘭與西班牙於台灣的統治時期。

左:漢人女性──右衽衫裙省打扮,大航海時代下的交易與失聲/右:福爾摩沙長官──荷蘭風騎士裝的最高統領

左:漢人女性──右衽衫裙省打扮,大航海時代下的交易與失聲/右:福爾摩沙長官──荷蘭風騎士裝的最高統領

在歐洲人的服裝上,我們參考一些收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圖像版畫,包含描述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報紙版畫,與同時代荷蘭本地的畫作,並參照西洋服裝史,比對出最有可能的歷史服裝。

而漢人的紀錄我們則是參考了達佰的《第二、三次荷蘭使節出使大清帝國》。其中第二編,有關於當時臺灣及原住民之描述,並附有五張相關版畫。其中一張描繪臺灣島上漢人家庭用餐圖,是目前距離荷西時期最近的漢人圖像版畫。

【明鄭時期】

1662年~1683年間,由延平王鄭成功於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

左:巾帽衫袍,士大夫與郡王的日常便裝/右:寧靖王妃妾──殉國的五位女子,長衫髮冠與披風

左:巾帽衫袍,士大夫與郡王的日常便裝/右:寧靖王妃妾──殉國的五位女子,長衫髮冠與披風

在明鄭時期,儒家仕人的穿著、延平郡王的補服、五妃們的長衫披風,這些屬於明朝皇族的服裝禮制,也成為了臺灣歷史服裝的一部份。我們除了會介紹鄭家軍隊的盔甲,也會用結合當時的畫作與《大明會典》禮卷的紀載,並參考當時中國各式容像(肖像)作品,盡可能還原出當時的服裝。

【清領前期】(康雍乾年間)

清領前期為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明鄭王朝,至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的積極治理時期,這裡再細分為康熙、雍正、乾隆年間。

左:纏首短衣的勞動工人/右:坐牛車的逛街婦女──妝盈珠翠、袨服茜裙的村婦

左:纏首短衣的勞動工人/右:坐牛車的逛街婦女──妝盈珠翠、袨服茜裙的村婦

在移民與偷渡浪潮下的臺灣,遍地都是白手起家的墾戶與商賈,沒有妻女的男人們淪為意氣鬥爭的「羅漢腳」,人人崇尚財富與經濟利益,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逐漸展現了與中國不同的服飾風貌。

因為離地處偏遠的關係,清廷的管轄相對薄弱,以至於民風開放,法令不彰,相較於大陸地區的深閨女性,臺灣女子可以穿著大紅大紫的衣服在街上閒逛,不管是販夫走卒、市井小民甚至羅漢腳,都喜愛能表現華奢、用色豔麗的布料。

【清領中後期】

清領後期為清廷1874年到1895年割讓給日本為末的積極治理。這裡再細分為19th中-20th初,約嘉慶-光緒年間。

左:清朝文人,瓜皮小帽、馬甲與長袍/右:閩籍婦女──緄邊斑斕、技藝複雜的大襟衫

左:清朝文人,瓜皮小帽、馬甲與長袍/右:閩籍婦女──緄邊斑斕、技藝複雜的大襟衫

這個時期的臺灣,因為清領後期土地的開墾逐漸穩定,經濟也隨著開港貿易發達,社會的價值觀從過去羅漢腳的尚武奢靡、有錢就好,變得開始重視官職、教育與社會地位等,因此也建立了仕紳在地方的威望,形成了不同清領前期的社會風貌。

左:藍衫與袖口的反摺口袋,低調華麗的南部客家婦女禮服/右:緄邊配色素衫褲,受閩籍女性影響的北部客家禮服

左:藍衫與袖口的反摺口袋,低調華麗的南部客家婦女禮服/右:緄邊配色素衫褲,受閩籍女性影響的北部客家禮服

清領後期的臺灣社會漸趨穩定,民眾的階級、職業、族群,也相較於清領前期不羈的移民風氣有更加明顯的區隔。因此在服裝上,可以看見更多日常服裝與禮服等差別,也透過流傳的文物,發現閩籍婦女與客家婦女的分野;因此在這個時期,我們會較為著重於各族群的服裝差異介紹。

日治初期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1895年-1915年)至同化時期初期。

左:到底該不該剪頭髮啊?──日治初期地方鄉紳/右:女裝混搭──方便整潔的民國型(倒大袖)大襟衫

左:到底該不該剪頭髮啊?──日治初期地方鄉紳/右:女裝混搭──方便整潔的民國型(倒大袖)大襟衫

日治時期的臺灣,是服飾最多元的一個時代,日本人帶來了傳統的和服,洋服也隨著西化政策與商業流通來到台灣。原本已經深耕社會的「臺灣服」(清制服裝)更是不離民眾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方的文化交融逐漸有了新的風貌。

這種穿著西服的現代化潮流,基本上由中上層階級的男性開始,基層男子仍是維持清領時期穿著,而已經開始有混搭西服、剪髮的特徵;而女性也開始雖然上半身穿著傳統的大襟衫,下半身改為西式裙子。

由於社會風氣與教育程度不同,臺灣男性與女性受到現代化影響通常相差五到十年的時間,因此這種混搭折衷的穿衣方式,男性大約流行在一九〇〇年~一九二〇年間,女性約從一九一〇年代開始,至一九二九年代都仍然可見。

【日治中期】

日本統治台灣中期,同化時期(1915年-1937年)至皇民化時期初期。

左:漂丿的三件式西裝──紳士與仕紳都穿的「背広」右:摩登的洋裝「烏貓」──逐漸普遍的洋服女性

左:漂丿的三件式西裝──紳士與仕紳都穿的「背広」右:摩登的洋裝「烏貓」──逐漸普遍的洋服女性

這個時期,武力鎮壓慢慢減少,內地延長主義的「日台融合」方針也在臺灣起了作用,新式教育、現代化設施也在臺灣越發普及,帶給臺灣人不同的生活樣貌。

在這個年代,相較於前期的混搭風,成套的西服也終於在臺灣社會被民眾接受。雖然女性的西服流行與普及相較男性來的晚,但到一九三〇年代左右時,成套的洋裝也在中上層階級流行起來。

【日治晚期】

1937年-1945年的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中日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

左:戰時制服推動計畫──作為西裝替代的「國民服」/右:婦女團出動──戰爭期間的婦人決戰服(モンぺ/燈籠褲)

左:戰時制服推動計畫──作為西裝替代的「國民服」/右:婦女團出動──戰爭期間的婦人決戰服(モンぺ/燈籠褲)

為了統一國民精神,日本政府頒布了不少像是「國民服」、「興亞服」等戰時制服。而戰爭的陰影在一九四一年以後開始壟罩在臺灣島上,便於行動的「モンぺ」,學生的卡其色制服開始更為常見,人們的服裝開始以行動敏捷、節省布料,在空襲下逃脫為重點。

【特別收錄】

raw-image

在這本新書中,我們重新檢視過去的資料,增加更多的說明,勘誤過往缺漏的部分;並在原有的28張服裝基礎上,增添16張新的歷史服裝,重新繪製與考據,期待帶給大家更詳盡、更精美的台灣服飾。

raw-image

【明鄭】鄭家水軍:赤腳的海陸大軍,布面罩甲與硬裹巾──(《東印度旅遊見聞》)

【清領前期】羅漢腳:龍頭鳳尾好衣裾,綾襖錦襪的華麗穿著──(文獻重現)

【清領後期】閩籍褲裝少女:眉勒與同治年間興起的褲裝穿著──(傳世相片)

raw-image

【日治中前期】漢洋折衷的婚紗:西式白紗臺灣衫──(傳世相片)

【日治中期】女子高校水手服──(傳世相片)

【日治中期】夏冬混搭的男性和服──(台灣日日新報,國島水馬漫畫)

🎉《福爾摩沙時尚圖鑑》🎉

raw-image

由荷西時期到明鄭王朝,乃至清領時代與日本統治的二十世紀,從古畫、文獻、傳世衣物、老照片與政策中,一步步抽絲剝繭,還原出每個年代的台灣服裝。

大航海時代的荷蘭人怎麼穿?鄭成功的王袍是什麼?日治時代的台灣女生會穿和服嗎?清代的長袍馬褂大襟衫又有什麼差別?

服裝不只是遮蔽身體的日常用品,更是大時代變動下最忠實的見證者,是我們在了解台灣過去的文化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裝的歷史,就是台灣的歷史。

【購書方式】

博客來

聯經

誠品

金石堂

MOMO


avatar-img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268會員
78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 ,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 ,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