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以前的台灣人究竟穿什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家好,我們是台灣服飾誌,在這次新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中,我們介紹了四十四件,從荷西時期到日治時期的穿著。
在這篇簡易的懶人包中,我們從書中節選十多件每個年代的代表服裝,希望大家可以在看完之後對以前的台灣服裝有更多的印象。
如果喜歡,希望也可以多多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在台灣的歷史上,也有屬於自己的服裝與故事。 ❤
特別感謝本書繪師:阿毛子老師/LOGO設計:瑪莉布朗老師

【荷西時期】

1624年-1662年,荷蘭與西班牙於台灣的統治時期。
左:漢人女性──右衽衫裙省打扮,大航海時代下的交易與失聲/右:福爾摩沙長官──荷蘭風騎士裝的最高統領
在歐洲人的服裝上,我們參考一些收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圖像版畫,包含描述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報紙版畫,與同時代荷蘭本地的畫作,並參照西洋服裝史,比對出最有可能的歷史服裝。
而漢人的紀錄我們則是參考了達佰的《第二、三次荷蘭使節出使大清帝國》。其中第二編,有關於當時臺灣及原住民之描述,並附有五張相關版畫。其中一張描繪臺灣島上漢人家庭用餐圖,是目前距離荷西時期最近的漢人圖像版畫。

【明鄭時期】

1662年~1683年間,由延平王鄭成功於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
左:巾帽衫袍,士大夫與郡王的日常便裝/右:寧靖王妃妾──殉國的五位女子,長衫髮冠與披風
在明鄭時期,儒家仕人的穿著、延平郡王的補服、五妃們的長衫披風,這些屬於明朝皇族的服裝禮制,也成為了臺灣歷史服裝的一部份。我們除了會介紹鄭家軍隊的盔甲,也會用結合當時的畫作與《大明會典》禮卷的紀載,並參考當時中國各式容像(肖像)作品,盡可能還原出當時的服裝。

【清領前期】(康雍乾年間)

清領前期為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明鄭王朝,至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的積極治理時期,這裡再細分為康熙、雍正、乾隆年間。
左:纏首短衣的勞動工人/右:坐牛車的逛街婦女──妝盈珠翠、袨服茜裙的村婦
在移民與偷渡浪潮下的臺灣,遍地都是白手起家的墾戶與商賈,沒有妻女的男人們淪為意氣鬥爭的「羅漢腳」,人人崇尚財富與經濟利益,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逐漸展現了與中國不同的服飾風貌。
因為離地處偏遠的關係,清廷的管轄相對薄弱,以至於民風開放,法令不彰,相較於大陸地區的深閨女性,臺灣女子可以穿著大紅大紫的衣服在街上閒逛,不管是販夫走卒、市井小民甚至羅漢腳,都喜愛能表現華奢、用色豔麗的布料。

【清領中後期】

清領後期為清廷1874年到1895年割讓給日本為末的積極治理。這裡再細分為19th中-20th初,約嘉慶-光緒年間。
左:清朝文人,瓜皮小帽、馬甲與長袍/右:閩籍婦女──緄邊斑斕、技藝複雜的大襟衫
這個時期的臺灣,因為清領後期土地的開墾逐漸穩定,經濟也隨著開港貿易發達,社會的價值觀從過去羅漢腳的尚武奢靡、有錢就好,變得開始重視官職、教育與社會地位等,因此也建立了仕紳在地方的威望,形成了不同清領前期的社會風貌。
左:藍衫與袖口的反摺口袋,低調華麗的南部客家婦女禮服/右:緄邊配色素衫褲,受閩籍女性影響的北部客家禮服
清領後期的臺灣社會漸趨穩定,民眾的階級、職業、族群,也相較於清領前期不羈的移民風氣有更加明顯的區隔。因此在服裝上,可以看見更多日常服裝與禮服等差別,也透過流傳的文物,發現閩籍婦女與客家婦女的分野;因此在這個時期,我們會較為著重於各族群的服裝差異介紹。

日治初期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1895年-1915年)至同化時期初期。
左:到底該不該剪頭髮啊?──日治初期地方鄉紳/右:女裝混搭──方便整潔的民國型(倒大袖)大襟衫
日治時期的臺灣,是服飾最多元的一個時代,日本人帶來了傳統的和服,洋服也隨著西化政策與商業流通來到台灣。原本已經深耕社會的「臺灣服」(清制服裝)更是不離民眾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方的文化交融逐漸有了新的風貌。
這種穿著西服的現代化潮流,基本上由中上層階級的男性開始,基層男子仍是維持清領時期穿著,而已經開始有混搭西服、剪髮的特徵;而女性也開始雖然上半身穿著傳統的大襟衫,下半身改為西式裙子。
由於社會風氣與教育程度不同,臺灣男性與女性受到現代化影響通常相差五到十年的時間,因此這種混搭折衷的穿衣方式,男性大約流行在一九〇〇年~一九二〇年間,女性約從一九一〇年代開始,至一九二九年代都仍然可見。

【日治中期】

日本統治台灣中期,同化時期(1915年-1937年)至皇民化時期初期。
左:漂丿的三件式西裝──紳士與仕紳都穿的「背広」右:摩登的洋裝「烏貓」──逐漸普遍的洋服女性
這個時期,武力鎮壓慢慢減少,內地延長主義的「日台融合」方針也在臺灣起了作用,新式教育、現代化設施也在臺灣越發普及,帶給臺灣人不同的生活樣貌。
在這個年代,相較於前期的混搭風,成套的西服也終於在臺灣社會被民眾接受。雖然女性的西服流行與普及相較男性來的晚,但到一九三〇年代左右時,成套的洋裝也在中上層階級流行起來。

【日治晚期】

1937年-1945年的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中日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
左:戰時制服推動計畫──作為西裝替代的「國民服」/右:婦女團出動──戰爭期間的婦人決戰服(モンぺ/燈籠褲)
為了統一國民精神,日本政府頒布了不少像是「國民服」、「興亞服」等戰時制服。而戰爭的陰影在一九四一年以後開始壟罩在臺灣島上,便於行動的「モンぺ」,學生的卡其色制服開始更為常見,人們的服裝開始以行動敏捷、節省布料,在空襲下逃脫為重點。

【特別收錄】

在這本新書中,我們重新檢視過去的資料,增加更多的說明,勘誤過往缺漏的部分;並在原有的28張服裝基礎上,增添16張新的歷史服裝,重新繪製與考據,期待帶給大家更詳盡、更精美的台灣服飾。
【明鄭】鄭家水軍:赤腳的海陸大軍,布面罩甲與硬裹巾──(《東印度旅遊見聞》)
【清領前期】羅漢腳:龍頭鳳尾好衣裾,綾襖錦襪的華麗穿著──(文獻重現)
【清領後期】閩籍褲裝少女:眉勒與同治年間興起的褲裝穿著──(傳世相片)
【日治中前期】漢洋折衷的婚紗:西式白紗臺灣衫──(傳世相片)
【日治中期】女子高校水手服──(傳世相片)
【日治中期】夏冬混搭的男性和服──(台灣日日新報,國島水馬漫畫)

🎉《福爾摩沙時尚圖鑑》🎉

由荷西時期到明鄭王朝,乃至清領時代與日本統治的二十世紀,從古畫、文獻、傳世衣物、老照片與政策中,一步步抽絲剝繭,還原出每個年代的台灣服裝。
大航海時代的荷蘭人怎麼穿?鄭成功的王袍是什麼?日治時代的台灣女生會穿和服嗎?清代的長袍馬褂大襟衫又有什麼差別?
服裝不只是遮蔽身體的日常用品,更是大時代變動下最忠實的見證者,是我們在了解台灣過去的文化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裝的歷史,就是台灣的歷史。
【購書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 ,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1940年代的台灣因為科技發展,也興起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興職業」,許多婦女也投入職場工作。那麼,從事新興職業的婦女們,都穿些什麼呢?
現代女孩們的時裝被大概分為幾種風格,而某些打扮特別前衛或跟隨流行的人,偶爾會被戲稱為「潮潮」。 那你知道,台灣的日本時代也有屬於他們的潮潮嗎?究竟,當時的「潮潮」女孩們都穿些什麼呢?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新生禮嗎?日治時期的大學生,是穿什麼制服,又有什麼新生禮呢?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 ,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1940年代的台灣因為科技發展,也興起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興職業」,許多婦女也投入職場工作。那麼,從事新興職業的婦女們,都穿些什麼呢?
現代女孩們的時裝被大概分為幾種風格,而某些打扮特別前衛或跟隨流行的人,偶爾會被戲稱為「潮潮」。 那你知道,台灣的日本時代也有屬於他們的潮潮嗎?究竟,當時的「潮潮」女孩們都穿些什麼呢?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新生禮嗎?日治時期的大學生,是穿什麼制服,又有什麼新生禮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國中歷史 - 地理大發現國際競爭時期 荷蘭治臺時期,為西元 1624 ~ 1662年,前後共計 38 年。 西班牙治臺時期,為西元1626至1642年,西班牙帝國於北台灣歷時16年殖民統治。 鄭氏治臺時期約於西元 1662 ~ 1683 年,從鄭成功率軍戰勝荷蘭守軍,建立臺灣首個漢人政權開始,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1624年,距今400年,荷蘭人踏上台灣土地,帶來了一些文化影響,也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4年台南燈會以此為主題,推出了許多節目,包括耗費鉅資,請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新戲【1624】,唐美雲扮演荷蘭長官,扮相說有「寶塚」的感覺。 於此同時,西班牙新上任的文化部長,不認同西班牙五百年前在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國中歷史 - 地理大發現國際競爭時期 荷蘭治臺時期,為西元 1624 ~ 1662年,前後共計 38 年。 西班牙治臺時期,為西元1626至1642年,西班牙帝國於北台灣歷時16年殖民統治。 鄭氏治臺時期約於西元 1662 ~ 1683 年,從鄭成功率軍戰勝荷蘭守軍,建立臺灣首個漢人政權開始,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1624年,距今400年,荷蘭人踏上台灣土地,帶來了一些文化影響,也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4年台南燈會以此為主題,推出了許多節目,包括耗費鉅資,請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新戲【1624】,唐美雲扮演荷蘭長官,扮相說有「寶塚」的感覺。 於此同時,西班牙新上任的文化部長,不認同西班牙五百年前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