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是羅陀斯

14公開內容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九份礦工「招魂碑」材料為安山岩,碑體是方尖碑的形式、陽面刻有「招魂碑」三個大字,基座陽面刻有鐫文。由當時的知名漢詩人、漢學先生李石鯨撰文,另一名漢學先生吳如玉書法,當地的雕刻師蔣文峯鐫作,立碑人是臺陽鑛業當時的社長顏國年,與瑞芳鑛業所所長翁山英,建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12月。
Thumbnail
磚窯場工人有大量澎湖移民,臺灣煉瓦在今九如陸橋下建有簡單之四排工寮宿舍;磚窯場附近有一座「開王殿」,原是澎湖移民的信仰中心。市區內的磚塊銷售運送靠牛車,趕牛車的勞動者則多來自台南北門,聚居在此形成叫做「牛寮」的聚落。1966年高雄市政府將附近的垃圾堆積場填土掩埋,開闢中都街,才開始有中都這個地名。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和美煤礦因緊鄰新店溪,直接以溪水洗煤,並通過河運運輸,在今日碧潭旁的新加州景觀旅館附近上岸。過河後,原以人力搬運、1963年開始建立輸送帶將煤運上堤防,然後運至萬新鐵路(台鐵新店線,1968年廢線)新店驛向外輸出,即今日台北捷運新店站附近。
Thumbnail
在壽山這個地區的水泥工業,後來最為有名的,即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淺野洋灰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二戰之後為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從淺野洋灰高雄工場到台泥高雄廠,這一個地方有勞動抗爭的歷史,也留下若干產業的文化資產;這篇文章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勞動與產業文化記憶。
Thumbnail
嘉義工廠全盛時期約有三百名員工,2019年將原有之廠房設備轉型為觀光工廠,稱為「欣欣水泥森活園」。原來公田礦場開採之石灰岩,經空中索道吊掛傳送至廠區,後來索道設施已拆除,但廠區內原有之廠房建築及生產設施大致保留完整。園區開放日,每日會有上午十點及下午兩點,兩場定時導覽行程,介紹原來的水泥生產流程。
Thumbnail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Thumbnail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