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avatar-img

天人之際

6 位追蹤者
avatar-img
6會員
40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金瓜石金泉寺所收納供奉骨骸,有不少是來自溫州的死難礦工,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得知此事,除派員舉行追悼法會與參加普渡外,並籌畫建立紀念碑,委由著名的礦業史學家唐羽撰寫碑文,2002年8月18日立碑,題為「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9月3日(農曆7月26日)於普渡同時舉行揭幕儀式。
Thumbnail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韓江,其2021年的作品《永不告別》,描寫一名作家慶荷,接到受重傷住院的摯友仁善之請託,要她到仁善位於濟州山間的家中搶救一隻鸚鵡。慶荷冒著大風雪、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仁善的家,鸚鵡已然死亡,然而慶荷也因此發掘出仁善家的傷痛歷史,也就是七十餘年前濟州廣大民眾所經歷過的四三事件。
Thumbnail
北村里屠殺是濟州四三之中罹難者最多的單一事件,北村里因此成為四三死難者最多的村莊之一。玄基榮在1978年發表以四三為主題的《順伊三寸》,成為四三文學的先驅性經典,同標題主故事〈順伊三寸〉,即是以村中一名女性長輩順伊三寸的經歷,描寫這場北村里大屠殺的經過,以及遺留給當地倖存民眾的傷痛。
Thumbnail
九份礦工「招魂碑」材料為安山岩,碑體是方尖碑的形式、陽面刻有「招魂碑」三個大字,基座陽面刻有鐫文。由當時的知名漢詩人、漢學先生李石鯨撰文,另一名漢學先生吳如玉書法,當地的雕刻師蔣文峯鐫作,立碑人是臺陽鑛業當時的社長顏國年,與瑞芳鑛業所所長翁山英,建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12月。
Thumbnail
因為紀念四三事件,讓民眾不要忘記當年的歷史與傷痛,當地的運動者推出「濟州黑色旅遊」(Jeju Dark Tours)的網站與旅遊行程,藉由實地參訪四三事件遺址,來緬懷犧牲者並記取歷史教訓。我在濟州的行程,不局限於四三事件,其實相當程度就是我自己規劃的「濟州黑色旅遊」。
Thumbnail
雖然都是根基於訪談的整理,但《炭空》與《末代女礦工》的偏向於非虛構寫作,將訪談內容寫成故事,與礦場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交織在一起,有較多感性的部分;兩本老礦工口述歷史報告書,則將訪談內容經整理後,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完整呈現出來,每年度並針對若干礦業勞動主題加以解說,有較多總體性結構分析的色彩。
Thumbnail
一踏進客運站,就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我彷彿回到小時候,在地方小鎮的客運站搭車的情景:雖然內裝有重新整理過,然候客室內是木製長條椅,老式傳統的販賣部,售票窗口上方掛著老地圖與紙印的時刻表,整體樣貌看起來似乎還停留在前電子時代。站體樸素而帶有歲月感,月台廊柱與路線招牌形式古典。
Thumbnail
花輪小學校創立於明治六(1873)年,現存建築建於昭和六(1931)年,2001年廢校,稍後被登錄為日本的有形文化財,2003年成立紀念館。因為是木造建築,走踏在長廊上仍會喀喀作響,還保有當年的氣氛,並有展示從明治時代以來的小學營養午餐演變。
Thumbnail
安樂寺據傳創建於第八或第九世紀,八角三重塔是日本現存唯一的八角形三重塔,據考證建於十二世紀末,在1952年被列為日本國寶。屋簷下的垂木呈放射狀、而非平行狀,稱為「扇垂木」,乃受到從中國宋朝傳過來的佛教建築影響,是典型的禪宗樣。雖是三重塔,但在三重屋簷下方還有一層「裳階」(遮雨棚),看起來像是四層。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