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
天人之際
16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2
追蹤者
2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欣欣水泥嘉義工廠舊址
嘉義工廠全盛時期約有三百名員工,2019年將原有之廠房設備轉型為觀光工廠,稱為「欣欣水泥森活園」。原來公田礦場開採之石灰岩,經空中索道吊掛傳送至廠區,後來索道設施已拆除,但廠區內原有之廠房建築及生產設施大致保留完整。園區開放日,每日會有上午十點及下午兩點,兩場定時導覽行程,介紹原來的水泥生產流程。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3-03-26
3
護理天職在疫情蔓延時:我看《我們,長期抗戰中》
我們可以說,專業、團隊、投入、應變、付出、忘我、溫暖、同理,是這本第一線護理人員疫情觀察誌的主旋律。29位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天職者」們,將護理視為是自身的天職,扮演著疫情離亂中的天使角色、照護與撫慰人心,並在疫情方歇之時記述下來這些過程,成為一本繼續觸動人心的「療癒」之書。
2023-03-16
3
楊青矗的〈低等人〉與高雄煉油廠宿舍區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3-02-20
4
石底煤礦與楊逵的〈增產之背後〉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3-01-11
3
台日合璧、軍魂壟罩的紅毛港保安堂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2-12-25
4
寶覺寺(下):楊逵好友入田春彥暫厝地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2-12-11
4
寶覺寺(上):在台日本人遺骨安置所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寺內的紀念碑說明文大體堪稱中規中矩,主旨就是慰靈與台灣兵權益賠償,但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到戰爭罪行與發動戰爭者的究責問題。在認同問題上則顯有內部差異,整體日本氛圍濃厚,然〈招魂碑序〉有段文字是:「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且慘遭日軍強徵派遣南洋……心不甘情不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又無可奈何」。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2-12-11
0
纏碑與台糖屏東紙漿廠遺構
纏碑,原為屏東消防組長龍揖松藏於昭和18(1943)年3月31日所立之消防殉職碑,用以紀念屏東消防組救火隊的成立過程和因公殉職者。「纏」(まとい)為日本江戶時代以來消防組用以互相識別、在火場激勵士氣的一種旗印。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2-12-07
3
建豐煤礦遺址
建豐煤礦似乎是新竹縣最晚收坑的煤礦,昔日產煤以卡車載至內灣線的合興車站以運出礦區。近年橫山鄉公所修整斜坑口周圍的若干建築,包括礦場事務所與礦工工寮等,並建立觀景台等設施。除坑口周圍之遺址,延竹32鄉道再往上,尚有礦場風洞與儲煤櫃等遺跡。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2-12-05
2
瑞三鑛業蒸汽機關車與新平溪煤礦「獨眼小僧」
洪致文認為這輛位於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擁有多項唯一:台灣僅存1067mm軌距之礦業鐵道蒸汽機關車、瑞三礦業僅存的一輛蒸汽火車、日本統治時代海軍在台僅存的一輛火車等等,足可列入文化資產。但2013年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資審議時,委員們認為這輛火車頭的修復方法有問題,所以沒有通過審議。
發佈於
這裡就是羅陀斯
2022-12-04
4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天人之際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