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子彈飛一下

讓孩子的子彈飛一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曾經有個媒體要拍紀錄片,跟著我參加了不少活動。導演有一次與我在私底下聊天時感慨:「看來你的孩子,比較不正常!」

因為他發現我的雙胞胎女兒很喜歡跟著爸爸媽媽參加大人們的聚會,與他看到的絕大部分青少年都不同,通常大孩子都不喜歡跟大人在一起,不是扳著一張臉,就是躲到一旁自顧自的玩手機,幾乎不可能快樂地跟著不熟識的叔叔伯伯阿姨們聊天說笑。

的確,有許多朋友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充滿了困惑與挫折: 「這是我的孩子嗎?不久之前那個又甜美又貼心的小寶貝到那裏去了呢?」

家長們以為孩子被朋友們帶壞了,或者以為自己在那個環節做錯了什麼事,或者是否在不經意中某些狀況被自己疏忽掉了?

其實我相信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叛逆最主要是在反抗自己,憤怒於他們自身的徬徨與不知所措,甚至我也相信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比以前的青少年壓力還來得巨大許多,因為這一代的孩子在生理上來得成熟,但是以前十六、七歲早已進入社會承擔責任,但是現今身體已長大的孩子卻必須跟小小孩一樣接受父母保護,甚至乖乖聽話學習,好應付這個變化愈來愈快,又愈來愈複雜的社會,所以青少年的苦悶與壓力,家長應該要設身處地感受一下。

其實對於這些渾身上下長滿刺的青少年,大人們不要反應太快。家長要在家庭生活之外培養自己的嗜好,興趣,舒解自己的焦慮,甚至用幽默的心情來看待青少年孩子的搞怪與離譜的行徑。

因為我在許許多多朋友身上看到,當年他們為了孩子煩惱得白了頭髮,整天長呼短嘆的,可是過了那幾年,孩子還是順利長成上進有禮的青年。

不過,我相信家長還是會對孩子當下脫序的行為很受不了,忍不住會嘮嘮念,甚至動肝火大聲斥責。多年來我一直主張父母對孩子要多用點心,這個心是「心機」的意思,要用對待重要客戶或者老闆的心情來思考,因為我發覺許多父母總是以最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話來跟孩子對話,反正他們不像客戶也許會跑掉,他們也不是老闆會把我們炒魷魚。

美國南方有一句俗諺:「不要嚐試教豬唱歌!因為豬會不高興,你也會很累!」在真實世界我們當然不會去教豬唱歌,但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明明我們知道這時候跟孩子講這些話沒用,我們還是要說,明明我們講了又講,每次都沒用,結果我們還是用一樣的方式在罵?有沒有覺得,我們就是那個諺語所說的人嗎?

假如一個人反覆用一模一樣的方式操作一樣東西,卻希望有不同的結果,我們大概會認為他一定是瘋了,那麼我們又如何能認為自己「總是」很理智的在跟孩子溝通?

當孩子的挑釁行為像一顆子彈朝你射過來時,記得,請不要忙著反擊,就讓子彈飛一下吧!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暑假快到了,許多家長又要為該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活動而傷透腦筋,尤其現在學校的暑假作業愈出愈少,這兩個月左右漫長的暑假,的確必須好好規劃,因為一不留神,孩子可能染上壞習慣而無法自拔;但假若若妥善利用,
<p>發生一件事情,我們從什麼角度詮釋,就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情緒。達賴喇嘛強調,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溫床;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才是快樂的泉源。</p>
前陣子有則新聞,某家百貨公司主辦兒童繪畫比賽,以消費者的發票作為評比選票,一位家長動員親朋去消費換得許多選票,小孩卻落選,他一狀告百貨公司詐欺。 孩子參加比賽原本是件好事,從小我們便鼓勵女兒們參加比
走出停車場在路口張望著,就看到AB寶在遠方的大樓門口揮著手,看來她們自從上次訪問了檔案館後,對這位在臺北盆地東南隅的中央研究院已經熟門熟路了。
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作家、金鼎獎評審……,李偉文的身分很多,橫跨醫學、環保、文學各種領域,精采又豐富。
總是覺得長期以來,台灣人都懶得思考,或者應該說是不懂得如何思考,形之於外就是講話沒邏輯,前後矛盾。這些人即便考上頂尖大學或當到多高的主管,並不代表就知道如何思考。
暑假快到了,許多家長又要為該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活動而傷透腦筋,尤其現在學校的暑假作業愈出愈少,這兩個月左右漫長的暑假,的確必須好好規劃,因為一不留神,孩子可能染上壞習慣而無法自拔;但假若若妥善利用,
<p>發生一件事情,我們從什麼角度詮釋,就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情緒。達賴喇嘛強調,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溫床;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才是快樂的泉源。</p>
前陣子有則新聞,某家百貨公司主辦兒童繪畫比賽,以消費者的發票作為評比選票,一位家長動員親朋去消費換得許多選票,小孩卻落選,他一狀告百貨公司詐欺。 孩子參加比賽原本是件好事,從小我們便鼓勵女兒們參加比
走出停車場在路口張望著,就看到AB寶在遠方的大樓門口揮著手,看來她們自從上次訪問了檔案館後,對這位在臺北盆地東南隅的中央研究院已經熟門熟路了。
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作家、金鼎獎評審……,李偉文的身分很多,橫跨醫學、環保、文學各種領域,精采又豐富。
總是覺得長期以來,台灣人都懶得思考,或者應該說是不懂得如何思考,形之於外就是講話沒邏輯,前後矛盾。這些人即便考上頂尖大學或當到多高的主管,並不代表就知道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