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去逛過秀泰了嗎?」
這是2016年,嘉義市民的最新問候語。人口數不及30萬人的小城,如今坐擁遠東、新光三越、耐斯廣場及秀泰廣場四家百貨公司,其密度可說是台灣之最。
「百貨公司」一詞是西方文明的產物,緣於1850年代的巴黎塞納河左岸的Le Bon Marché(樂篷馬歇,譯為「好交易」或「好市場」)。它把單打獨鬥的零售業,整合在一座寬廣高大又華麗的時髦建築物裡,迄今仍讓拜金女為之瘋狂。
樂篷馬歇(Le Bon Marché)Photo source : lebonmarche網站截圖
日本作為東亞最早接收西方文明的國家,江戶年代創立的「三越吳服店」,在1904年,打破了一樓店面的舊律,有了將樓上也闢為商場、販賣顧客可自由選購的多元化商品、採用女性店員並增設食堂⋯⋯等創舉,而這間店也是新光三越的始祖。
若要嚴格界定「百貨公司」,我想具有升降電梯會是一個指標。
日治時代,全台僅有三家百貨,分別是1932年開幕的臺北「菊元」 (7樓),同年開幕的臺南林百貨(ハヤシ) (6樓), 1941年開幕的高雄「吉井」(5樓),這些都是當時台灣的101。百貨內,讓人大排長龍的不是店鋪,而是電梯門口。正因為大家都沒看過流籠(電梯),也不會用,因此由穿著洋裝的電梯小姐來操作,所有人都想體驗不用自己爬樓梯,就可輕鬆抵達高樓層的科技感。
台南林百貨。Photo source : wikipedia
若以歷史輕軌電車的概念,架設年代為時間軸,以行駛路線為空間軸,時間與空間的相互垂直,就可輕易解構嘉義市百貨商圈的演化。
雖然日治時期的嘉義沒有百貨公司,但百貨店不少,都集中於元町(中央噴水池)附近,丸茂百貨店位於西門的二通(中正路)上。
丸茂百貨一樓販售民生用品,還分租給美容院,二樓賣婦幼商品(可見錢花在小孩和女人是會失心瘋的),三樓是洋酒禮品區,同棟大樓裡還有喫茶食堂,可說是一應俱全。後來轉型為丸茂度量衡,也就是俗稱「賣秤ㄟ」。但很可惜地,近年發生大火後,建築物付之一炬,現已改建大樓。
約莫在戰後初期的50年代,中正路447號還曾有間「美源百貨」,以販售女用品為主。如今老屋新生,我們期待老建築賦予新生命。
嘉義最早出現有電梯的百貨公司,要回溯到嘉義市升格的1982年。當時在文化路上,嘉南大飯店樓下開幕的遠東百貨,一樓化妝品專櫃,二樓女裝部,三樓家電雜貨,四樓還有戲院(金宮,銀宮),好不熱鬧。當時是「台灣錢,淹腳目」,股市上萬點的年代,文化路可以徒步從文化新村(今文化公園),經噴水池,晃遊到遠東百貨,人潮錢潮洶湧。
十年後,百貨公司遷移到垂楊路現址時,文化路逐年沒落,如今只剩下一半可逛。 2016年,秀泰廣場在文化路底盛大開幕,或許有一天,文化線能重新坐滿紅男綠女,重回「我的少男時代」。
嘉義市區曾出現史上基地面積最大的金財神百貨,位於民族路上(俗稱為夜市仔),裡面曾有好萊塢電影院、遊藝場、冰宮等各行業進駐,人潮不斷。可惜該棟首件官民合建大樓,因於九二一地震後變成危樓而沒落。
從此之後,爾後開幕的百貨公司似乎都賣力地活著,包含來跟遠東百貨作伴的衣蝶百貨(後易名為新光三越嘉義店),似乎都很嘉義,小巧而富有人情味。
直到21世紀後,在地企業耐斯集團,在忠孝路上和世賢路地下道口,開設了耐斯廣場,一旁是嘉義市唯一的五星級飯店「耐斯王子飯店」。
而最新開幕的秀泰廣場,帶來了各大都會區才有的連鎖餐廳和賣店,更出現了嘉義市區的第二家首輪電影院。嘉義人殷殷期盼的不單單只是百貨公司,而是「從此在嘉義看首輪電影,不再只是一枝獨秀。」
封面圖片來源:吳連銘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