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的線圖就讓人感覺比較安心。 — 徐小胖 我們伙伴中的一位徐小胖同學(第一期的學長XD),在前面交作業並做了些提問,無意間說了這句「名言」,一語道盡我們第一階段課程的本質精神,看了令我感動莫名。為什麼國泰的線圖可以給人這種「安心的感覺」呢?很簡單,因為從他的歷史線圖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20年來他的股價就是在35到55的區間遊走,這種明確區間的意義,不僅在讓你知道哪裡算是低價可以買,哪裡是高價應該賣,他最大的價值是在於他的「可預測性」,就算你在50塊買到,你也可以知道他的底部大約就是在35、40附近,只要價格再次來到這裡,你可以放心地加碼攤平,長期投資,並保有賺取價差的可能性。 我相信也有不少朋友有這種感覺了,在你做功課的過程中,甚至可能會有好幾次覺得「這檔我如果在那個時候買進就好了」。但是這並非那種「千金難買早知道」的哀嘆,不是別人會用「早知道我大立光2000的時候就壓身家」來回酸你的馬後砲預測,而是一種雖然帶著遺憾卻又潛藏著希望的自我提示,就因為標的背後的那個可掌握的規律性。我們再看一檔,2454聯發科。 有沒有覺得,如果我們早個半年十個月開這個版,你就會在今年年初買這支了?!所以你也可以發現,我現在教你的都是很紮實很實際的東西,都是早已存在的事實,只是你過去沒發現,而我現在告訴你了,如此而已。我沒有賣你軟體(我電腦白癡哪來本事研發軟體),不是教你什麼複雜的神功秘笈,更不是在跟你報牌炒股,我只是把我十幾年來在市場上所累積的智慧傳遞給你。 這裡要再提醒大家,我在第一堂課就已經開宗明義表明,我們會先學買股票再做期貨,而做股票又是從簡單、安全的價值投資開始學起,但是價值投資也不是就叫你蒙著眼睛無腦買來放,而是一樣要有策略性,把風險降到最低。我們先做歷史區間很明確容易判斷的標的,所以事實上我們目前的課程進度還沒脫離價值投資的範疇,尚未進入技術面價差投機的領域。前面幾堂課,只是讓各位建立一個基本架構,從這一堂課,我們就會開始慢慢進入實際買賣的操作原則和應具備的心理基礎。 我們今天要先處理的是作圖程序的最後一個問題,也就是「極端點」問題。我們前面說過,畫「頭部價」或「底部價」的原則之一,就是「忽略明顯的極端點」。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國中都學過的基本的統計觀念而已。 我們都知道要取數據的平均值時,要忽略明顯的偏離值,這樣得到的平均數才具有參考性。之前已經提過2008金融海嘯造成大多數股票的極端低點,像這種因為系統性大利空構成的走勢,如果我們在為標的定價時還把他考慮進去,事實上沒什麼意義,也會降低我們選取的數據之合理性。這裡我們再看一檔,2367燿華。 若我們以最近十年的線圖來看,他構成了一個漂亮的水平區間,但是他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之間,有一波多頭行情使股價上衝到20塊以上,然而,20塊這個價位已經有7、8年沒有來了,不要說20,連17都沒來過。如果我們要把他的「頭部價」畫在20塊或是18、19塊,這不是很不切實際嗎,幾乎沒參考性。就好像一個年收入80萬的人,突然有一天中了20萬樂透,你不會說他年收百萬,也不會把那20萬拿來算平均年薪。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連帶想到一個問題,就是「那如果我的股票衝過『頭部價』,我不就賺不到了?」,這裡我就要請各位注意了,我從來沒有說過高檔區要出清股票喔!再強調一次,高檔區未必要出清股票,等我們開始學技術分析系統,我就會教你加減碼與停損停利方法,該賺的絕不會讓你少賺到。 接下來,我們要針對各個價格位階,為各位建立一個初步的策略性概念。 我們買東西都會比較價格,這個東西賣這樣有點貴,那個多少錢喔滿便宜的,我們對這些東西貴俗的認知基礎是怎麼來的呢?除了同類物的比較外,主要就是靠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常去市場買菜的人就會知道XX菜這樣賣有點貴,OO菜在這個時節這樣還算便宜。那麼我們怎麼定一支股票的價格貴還是便宜?說實在不容易,許多書籍雜誌文章都會教你很多研究方法,但其實那些東西,如果不是學財會的,很多人其實看不懂或記不住,最重要的是,實用效果低。 我這裡就不舉例了,不過我相信曾經做過相關研究的朋友,一定都曾經有過幾種感覺:「明明照書上寫的那樣,這支價格應該算很便宜了,怎麼股價還一直跌感覺不知道要跌到哪裡去?」,或是「照公式算這檔在合理價位,可是他明明已經漲這麼高了,我真的是不敢買」,諸如此類。我們找這些「歷史區間呈水平狀態」的標的,就是為了容易而且確實地定義出他的價格昂貴度,以決定我們是不是要在此時,以多少資金投資這檔。 先來談談「合理價」。這麼叫做一檔股票的「合理價」呢?這裡我們給他一個粗略的定義,就是「如果我在這個價位買進,長抱三年以上,賠錢的機率趨近於零」(各位注意到了嗎,我們現在還在談長期投資喔,不是衝來衝去賺價差的喔)。 從線圖上來看,我們現階段所選擇歷史走勢成水平橫向區間的,原則上就是中線偏低的位置,但仍要觀察價格通過的次數(K線的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來看下面這檔勤美。 大家看我在30塊上畫的螢光綠線,就是1532在技術面上的合理價,從1997~2017超過20年的期間,這家公司的股價,不管是向上或向下,他每隔2~3年,必定會穿過(觸及)30塊這個價位,換言之,如果你在30塊買了這支股票,就算賠錢,最慘的情況下你三年內一定解套,而且這段期間你還收取了公司發的股利。 持有三年必賺的價位,你認為合不合理?我覺得很合理。這檔線圖能不能讓人感到安心?我覺得非常安心。從另一個方面看,如果你在45塊買到這檔股票,除非你抱幾天就跑,否則當他跌下去時,你很可能要等4、5年以上才「有機會」解套。什麼樣的人會在45塊買這檔股票呢?就是那些不會看線圖不懂財報整天追逐熱門股或聽老師、投顧或網路神人報牌的人。 除了選擇中線偏低的位置,並觀察價格通過的次數之外,也要看看價格在線的兩邊所分佈的時間比例如何。以這檔勤美來說,在整個歷史線圖,30元線上方與下方的K線分布數量比例,目測大約是1:1左右,這表示長期而言這家公司的股價在30塊以上和以下的時間分別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說,當你要為這類標的定合理價時,應該稍微偏向較近期、K線數量較多的那邊。所謂較近期,就是例如一檔股票五年以前K線較多分佈在30塊附近,而近五年較多分佈在20塊附近,那我們的合理價就應該定比較靠近20。 那麼最後,我們要談我們該如何針對價格位階擬定我們的投資策略,或者說建立我們的投資心態。 首先從合理價開始。如果你有意願,有心理準備,打算長期(持有三年以上)投資一檔股票(亦即這種水平歷史區間的股票),不做價差投機以領股息為主,那麼當一檔股票來到合理價(或者說「合理區」,就是合理價附近的區域)時,你可以慢慢分批買進。 如果你比較保守,認為合理價對你而言還是稍貴,或是你不想做太過長期的持有,或是其實你是比較積極的想賺幅度大一點的價差,或是你有某些理由或根據認為這檔股票價格有很高機會會來到低檔區,那麼你可以等他來到便宜價以下再開始買進。附帶一提,合理價(區)與低檔區的分別,也包含資金分配的比例,這應該是很淺顯的道理,價格高少買點,價格低可以多買點。 再來,當一檔股票的價格在高檔區,那你的基本心態當然就是要賣出而不是買進,以我之前在盤後分享過的持股3444利機為例,我是在綠圈的位置開始佈局,當他來到25塊,正好是我定的昂貴價,我一次就出掉10張了(我本來有20張,第一次漲停小出2張,連續第二次漲停賣了5張,結果第三天竟然繼續大漲,碰到25塊「整數點 + 昂貴價」,我就直接賣10張掉了(停利不會讓你破產))。 高檔區能不能買股票呢?當然可以,就好像低檔區也不是一定要買進。我們現在談的只是基礎的,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但是很有用),當股價在高檔區時,如果你有很堅實的根據,不管是技術面或基本面,能夠支持你買進的動機,那當然還是可以買,但是我們最基本要注意「資金比例」,也就是縱使你有再堅強的理由讓你願意在高檔區買進,你仍應該把投入資金比例限定在一個低的程度。 最後,股價在高低檔或合理價,也對於我們的一項交易決策有重大影響,那就是停損。停損是交易上最違反人性的一個動作,因為停損就是實現損失,實現損失就是實現痛苦,我們人(動物)都厭惡遭受痛苦,更不用說自己造成(實現)痛苦,所以我們都不喜歡停損。如果你在合理價甚至低檔區買到股票,當價格繼續下跌,你可以有個不停損的理由,甚至加碼,心理壓力也較低。如果你是在高檔區買進,而後市不如預期,那麼你就必須停損,更遑論加碼攤平。 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當股價來到合理價,你可以開始以領取股利為心態,做少量分散的長期投資。 當股價來到低檔區,你可以稍微提高資金比例,積極買進,雖仍以長期投資的心態,但有一定幅度的價差利潤時也可賣出實現獲利。 當股價來到高檔區,以賣出(非放空)為原則,若有相當理由,則可少量買進,不向下攤平,必須停損。 你可能會說,那我們就等價格都來到低檔區再買就好了啊。那當然,買賣不就是這樣嗎?低買高賣是賺錢的不二法門。問題就是你想買的標的不一定會來到你想要的價位,有合理價你不買,他未必會來到便宜價,這都是機會與風險的取捨。所以我們才要在這裡學習,怎樣讓風險最小化,讓機會極大化,例如怎樣可以讓我在合理價又能確認安全地買,不錯過機會。 如果你要說,那我不管怎樣都是要低檔再買就對了啦,合理價也不買,沒來就找下一支沒差。那我會說,你真的是個聰明人,大概比市場上8成以上的人還要聰明,事實上如果你能永遠堅持這種心態,你其實可以不用繼續學這個課程了(我說真的),因為長期而言你幾乎穩贏的,投資就這麼簡單。不過當然,有時候價格來到低檔區,也未必真的百分之百可以買進,偶爾(雖然機率不高)也會有破底風險,所以我們才要在這裡學習,如何避免這種風險,把本來就不低的勝率再更提高。 今天的課程就先到這裡為止,本週作業,除了繼續掃圖畫線,蒐集「庫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