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幹話」與二行程機車之命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6月17日,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有一場與一般陳情抗議相當不同的集結活動。面對政府與主管機關將修法賦予地方政府劃設「空品區」限制二行程機車進入與行駛、環保署試圖以更新的嚴格排氣標準刻意刁難老式車輛,半強迫地淘汰所有的二行程機車,包括筆者在內的二行程、四行程,甚至電動機車及汽車車主、老車、新車玩家,都到場參加、聲援這場「2018 全國二行程凱道大會師」活動。

身為一輛車齡二十多年但保養良好的Kawasaki B1騎士,或許參加這樣的活動並不是什麼出人意料的選擇。相信許多特意從全台各地趕來,在端午連假中花上大半個白天的時間參加這場抗議活動的老車車主,跟筆者一樣,都是為了守護自己心愛的老車與自身的權益而來。

在包括這場抗議活動在內的,為二行程機車辯護的主調中,經常可以聽到「老車帶來的回憶與故事」、「古典的機械工藝美感具有文化財價值」等聲音。筆者雖然非常理解也同意這些感受與說法,但見諸活動現場環保署官員的(跳針)對談說詞,以及活動前後網路上、媒體上的許多雜音,很明顯地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無法被這些回憶、故事與美學所打動的。

只要會噴煙,就是該立刻、馬上消失的罪惡象徵,而不去分辨是剛發動尚未熱車時的正常排氣現象,或者是保養欠佳缺乏用心造成的惡劣車況所引致(畢竟自2003年台灣停產二行程機車起,經過一代人的時間,已有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二行程引擎的運作原理)。這或許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人是視覺的動物,對於眼睛看得到的污染物深惡痛絕,但對於看不見或遠在數十公里外的污染源,就寬容許多,甚至覺得為了在城市中使用更多電力來取代燃油,所以把污染成本和風險轉嫁給火力發電廠附近的偏鄉居民是心安理得之舉。

原因是什麼呢?或者,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機車族在號稱完成民主化的台灣,是一個奇妙的存在。儘管族群龐大,但是在大眾跟政府主管機關的眼中,似乎是不足為懼,可以盡情地軟土深掘的對象。首先,可以把機車族群區分成大型重機與普通輕重機車,或者燃油車及當紅炸子雞的電動機車;也可以把他們分成(暫時)尚無後顧之憂的四行程機車車主跟所謂「念舊的」二行程機車車主。這樣一來他們之間就會互分彼此,有所高低。但不管你騎的是什麼車,在主管機關或大多數主流政客的眼中,機車都是「落後國家的象徵」,是應該要終極消滅的負面因素。有人會為了休閒而騎機車是不可想像、無法理解的。這時起,那種高高在上的「文明人」派頭,就表露無遺。

於是幾十年來,我們有了世界上最奇怪的車種分流道路法規;不分路口特性與環境的兩段式左轉與待「撞」區,替汽車駕駛省下了左轉時需要負擔的注意義務,再把時間成本與車禍風險轉嫁到「要左轉得先靠右待轉」的機車騎士跟右轉汽機車駕駛人身上;在橋樑或高速公路交流道設計堪比模型軌道車的詭異機車引道動線,把無數機車族每天通勤的過程上升到突破奇門遁甲陣的高度;可以製造、買賣各種必要或非必要的改裝品,但只要裝上車就是違法,即使你只是希望多一盤碟煞讓制動力更好、行車更安全⋯⋯。

即使這樣,大部分的台灣機車騎士們數十年來,也都順從地接受了。也許,對許多機車族來說,「騎機車」早已變成一個不得不忍受的狀態:惡劣的路況、破碎的路權、被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取消的停車空間、全世界最嚴格的詭異車體法規與環保標準、不思進取的國產機車製造商、莫名其妙的進口車高關稅和驗車辦法、歧視且針對性的交通執法⋯⋯凡此種種,或許都讓一生多數不得不駕駛機車渡過人生中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台灣機車駕駛人,把邁入四輪生活、擺脫機車龍頭當成一種解脫。

這或許也能解釋某些弱肉強食的台灣道路現象——因為騎機車的注定是汲汲於營生的弱者,不可能有人為了休閒或樂趣寧願去當「下等人」,所以大小車輛、四輪與兩輪之間惡意逼車、擋車的糾紛層出不窮。因為看你不起,所以怎麼對待你都行。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若是回想起自己那些不得不騎機車渡過的時光,想來不會太有什麼「回憶」、「文化」或「情感」,更遑論美感昇華了。可能只會為擺脫日曬雨淋和所謂肉包鐵的生命危險感到慶幸而已。這樣一來,要他們認同「老車的價值」,而且容忍老車以它(經過妥善保養維護後)被製造出來時的標準在道路上行駛,似乎就變成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沒有人覺得用新的標準去要求老車有什麼不合情也不合理。

正如有民眾會去檢舉台鐵特地保存修復的蒸汽火車,迫使在復駛活動中別具意義且受到期待的寶貴蒸汽機車頭,徒然成為被柴油(!)或電力機車推動的1:1可動模型,淪為國內外鐵道社群笑柄;缺乏匠人文化積累的後果是人們已不懂得欣賞昔日的技術,而只把它們當成礙眼的存在,再用低妥善高汰換的純經濟思維,把堪用甚至保養良好的東西壓成廢鐵之後,拿著政府補助去購買額外耗費資源與能源生產出來的「綠能」商品。

靜態保存是一種魔咒,對於那些想要消滅路上看不順眼的古董的人來說,也是一張好用的王牌,「你們可以專案申請上路,或用卡車載運老車出入空品區」——這真是最高段的幹話了,然而它雖然充滿官樣傲慢,卻是官員心中最誠實的想法。

參加這場抗爭的二行程機車車主們,誰也沒有說要全面恢復到二、三十年前那種路上每輛機車都噴著濃煙的狀態,或者要求開放重新生產、銷售二行程機車(儘管依然有廠商在研發更新、效能更好的二行程引擎與車款)。連「讓整修翻新好的老車重新掛牌上路」這種在國外再正常不過的要求,都還沒有提出來。他們只是想默默地陪著自己的車走得更遠,更長久。但是環保機關跟不抱同情的社會大眾,只會把保養良好的老車跟年久失修疏於維護的代步車等量齊觀,一竿子打翻它們,要求它們消逝在廢鐵場跟熔爐中。

但是即使如此,筆者還是會騎著自己的川崎B1,行駛到它機械生命所允許的最後一天為止。


※本文於2018年6月20日同步發表於《自由評論網》「神楽坂週記」專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神楽坂 雯麗的沙龍
230會員
174內容數
後見之萌,是由一群熱愛各種懷舊與經典復古趣味的作者,所精心打造的小巧共筆寫作專題。也許你因為生活與忙碌,已經淡忘了那份「深入探索某個嗜好」的樂趣,但我們會努力讓你回想起來。
2020/09/24
在1960~1990年代的台灣,正版概念並不普及,不但未經授權的自行翻譯、盜印漫畫眾多,亦有照著原作整體重繪的仿作,甚至還有許多自行使用受歡迎作品人物和要素的「二創」作品存在。
Thumbnail
2020/09/24
在1960~1990年代的台灣,正版概念並不普及,不但未經授權的自行翻譯、盜印漫畫眾多,亦有照著原作整體重繪的仿作,甚至還有許多自行使用受歡迎作品人物和要素的「二創」作品存在。
Thumbnail
2019/01/16
在港片《救世神棍》中,扮演達達大師的陳小春要求粉絲們與他一起替傳言中昏迷不醒的大明星鮑華(杜德偉飾)齊心祈禱。眾人圍著鮑華入住的醫院,一邊哭一邊齊唱他的名曲——
Thumbnail
2019/01/16
在港片《救世神棍》中,扮演達達大師的陳小春要求粉絲們與他一起替傳言中昏迷不醒的大明星鮑華(杜德偉飾)齊心祈禱。眾人圍著鮑華入住的醫院,一邊哭一邊齊唱他的名曲——
Thumbnail
2018/12/27
自從幾年前用日文漢字或(擬似)漢詩手法寫就的「偽中國語」在日本網友,主要是推特使用者之間流行起來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推特上就會出現一串令日本人(還有大致看得懂這種假中文的華文使用者)捧腹大笑的「偽中國語」對話出現。
Thumbnail
2018/12/27
自從幾年前用日文漢字或(擬似)漢詩手法寫就的「偽中國語」在日本網友,主要是推特使用者之間流行起來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推特上就會出現一串令日本人(還有大致看得懂這種假中文的華文使用者)捧腹大笑的「偽中國語」對話出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今(26)日,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全促會)偕同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TMA等團體,於交通部外圍發起陳抗集會。
Thumbnail
今(26)日,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全促會)偕同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TMA等團體,於交通部外圍發起陳抗集會。
Thumbnail
重型機車蔚為風潮,在駛用交通工具的新型態選擇,也是進化系列中的新風貌。 相對就造成道路使用與停放車位困擾有增無減,經常傳聞與汽車行駛或停放的爭議不斷,甚至為上高速公路含快速公路的路權鬧上新聞事件。 交通順暢與停放便利和人車分流是各縣市鄉鎮治理為首要件,但似官方機構是無動於衷或凡是慢半拍補充措施的急救
Thumbnail
重型機車蔚為風潮,在駛用交通工具的新型態選擇,也是進化系列中的新風貌。 相對就造成道路使用與停放車位困擾有增無減,經常傳聞與汽車行駛或停放的爭議不斷,甚至為上高速公路含快速公路的路權鬧上新聞事件。 交通順暢與停放便利和人車分流是各縣市鄉鎮治理為首要件,但似官方機構是無動於衷或凡是慢半拍補充措施的急救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某天看到一則新聞標題說著「消滅機車族」的口號, 此話一出,立馬遭到「機車族」一頓唾罵,意指候選人為了競選搶新聞版面,遭到痛罵後被封鎖。 身為機車族十多年的我也覺難度很高。 先不論候選人政見究竟是搶版面還是真誠的競選政見,執行難度比我減肥還難阿。 但當我用行銷角度思考時,突覺這主題蠻有趣,讓我來試著用
Thumbnail
某天看到一則新聞標題說著「消滅機車族」的口號, 此話一出,立馬遭到「機車族」一頓唾罵,意指候選人為了競選搶新聞版面,遭到痛罵後被封鎖。 身為機車族十多年的我也覺難度很高。 先不論候選人政見究竟是搶版面還是真誠的競選政見,執行難度比我減肥還難阿。 但當我用行銷角度思考時,突覺這主題蠻有趣,讓我來試著用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圖: 立法委員邱顯智擬號召機車族上凱道爭取路權 貼文連結: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46353240478282&id=100053108... --- 按讚加分享,拉拉身邊你我他 ----- 更多閱讀: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圖: 立法委員邱顯智擬號召機車族上凱道爭取路權 貼文連結: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46353240478282&id=100053108... --- 按讚加分享,拉拉身邊你我他 ----- 更多閱讀:
Thumbnail
 紅燈。穿著套裝的OL、帶著長袖和口罩的中年阿姨,以及像我這樣的通勤機車族停在十字路口。這是台灣的日常風景。儘管大多數人都搭得起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車,但摩托車,或說機車,在台灣仍然很受歡迎。
Thumbnail
 紅燈。穿著套裝的OL、帶著長袖和口罩的中年阿姨,以及像我這樣的通勤機車族停在十字路口。這是台灣的日常風景。儘管大多數人都搭得起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車,但摩托車,或說機車,在台灣仍然很受歡迎。
Thumbnail
6月17日,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有一場與一般陳情抗議相當不同的集結活動。
Thumbnail
6月17日,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有一場與一般陳情抗議相當不同的集結活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