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對台灣人來說,差不多就是「等垃圾車來接垃圾」的同義詞。
住在大樓裡的人或許有大樓管理人員定時定點處理垃圾,不需要將就倒垃圾的時間;人口簡單、沒有大樓管理人員處理垃圾的人,就得將就垃圾車的行程,來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免沒辦法倒垃圾。
「等垃圾車來接垃圾」也是我的童年記憶之一。
小時候垃圾車的擴音器總是開得比救護車還大聲,幾條街外都聽得到。依稀聽到垃圾車在遠方的音樂聲時,就是開始打包家裡垃圾的時候,等到垃圾車停在巷子口,音樂響得震天動地,剛剛好出門把垃圾送走。
那時垃圾車播的音樂總是一成不變:「少女的祈禱」這首歌。
因為習慣性制約的結果,現在每次聽到這首曲子都會讓我想要倒垃圾。我很懷疑當初主事者選「少女的祈禱」作為垃圾車的理由。唯一能想到的是,自己在當「少女」的時候,的確會「祈禱」媽媽不要叫我出去倒垃圾。
台北市政府的「愛台北」手機APP最近推出垃圾清運到點提醒功能,民眾不但可清楚掌握居住地周邊各垃圾收運點、及收運時間,還能依據住家距離,設定提早5至30分鐘垃圾車到點提醒,讓民眾不必再擔心忘了倒垃圾。
這可以說是為倒垃圾疲於奔命的人,解決了一大難題。
在菲律賓的黎牙實比(Legazpi City),垃圾也是「不落地」的。
市政府之下有個負責社區清潔、晚間巡邏的行政單位,叫Baranggay,類似台灣的區公所,負責管轄範圍內的垃圾傾倒服務。
黎牙實比的垃圾車和台灣不一樣的是,這些車子比較小,而且不會唱歌。
這裏的人習慣把垃圾綁成一袋,吊在門外(或牆外)。清潔人員會開著垃圾車挨家挨戶地收垃圾,我們不需要「等垃圾車來接垃圾」。
新搬進我們社區的住戶通常會自備堅固耐用的垃圾桶放在門口,想說這樣比較美觀又衛生。但通常過沒幾天垃圾桶就被偷了,垃圾留在地上,還被野貓咬得整地都是。於是,他們也就學會了「入境隨俗」這件事:把垃圾吊在牆上中,避免野貓咬破垃圾袋。
這也算是垃圾「不落地」的一種。
前幾天我們這區Baranggay的垃圾車壞了,車子送修期間好幾天沒清運垃圾。
因為垃圾一直都在,野貓們也越來越興奮,每天晚上都來玩垃圾袋、樂此不疲;於是第二天住戶又得重綁垃圾。於是大家的「垃圾球」也不斷增生、長大。
每次垃圾袋被咬破,
Janice就會把垃圾綁高一些,野貓越跳越高,我們家的垃圾球也升到了門頂。
垃圾「不落地」有圖為證。
垃圾車昨天終於修好,大包小包的垃圾球終於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