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北漂,是誰的北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很討厭最近政治人物拿「北漂」當話題來炒作。這個名詞來自對岸,至今他們也還沒有解決;事實上,只要有「商業中心」存在,工作人口往中心聚集的問題就不會完全解決。

raw-image

先看看「北漂」原本的意思

北漂,是指從其他地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謀生,卻沒有北京戶口的一類人。

因這類人在來京初期少有固定的住所,搬來搬去,給人飄忽不定的感覺,故此得名。城市給他們一份職業和一間出租屋,卻不承認他們屬於這個城市。在這些人的心理上也是一種漂的狀態,缺少一種心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漂」是問題嗎?是怎麼樣的問題?

所以,現在安徽人漂去北京就業的問題解決了嗎?北海道人漂去東京就業的問題解決了嗎?愛達荷州人漂去紐約就業的問題解決了嗎?台灣人漂去上海就業(或全世界各地亂漂)的問題解決了嗎?

十年來一直有人鼓吹對岸情勢一片大好,年輕人應該去對岸闖闖,薪水比台灣高幾倍(但是沒說生活費也不便宜),這些人是不是現在開始在談「北漂」了?

國人海外工作近73萬人 赴陸人數連3年減 | 產經 | 中央社 CNA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31日電)主計總處公布10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估計約72.8萬人,赴中國大陸工作者占逾5成。觀察98年至105年變化,赴陸工作者平均年增率為負0.1%,人數連3年減少,占比也連減5年。www.cna.com.twa

台灣今年有73萬人在海外工作,一半在中國。這個問題何解?

或者這些根本就不是問題,而是「自然現象」;只是看看用什麼角度談這些問題,對你比較有好處?

台灣的問題不在「漂」

台灣的問題很大,但不是怎麼漂的問題,而是城鄉發展的差距很大,以及南北失衡的問題。一方面是過去政治上重北輕南的政策,一方面是局勢改變(中南部的農工業在國際局勢發展之下,不如以往有就業吸引力等等)。

從前我們在做某些類型的媒體時,就很清楚很多想法和商品基本上就只有北中高三大城市、頂多加上台南會有機會,在其他農工縣市想都不要想。

但同樣的媒體在日本做得起來,是因為(先撇開人口數量不談)即使算進城鄉差異,至少有十幾二十個城市是潛在市場;更大的美國、以及其他已開發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各国人口列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dit descriptionzh.wikipedia.orga

發展相對均衡的特性,使得市場可以支持更多樣的商品與服務;台灣的人口雖然多,更是許多土地更大國家的好幾倍,但仍然常被說是「市場小」。

簡單的說,並不是「漂」的問題,而是消費人口結構、可支配所得集中度、以及城鄉差異(這個問題在這邊又算比較次要了,但也是關鍵之一)。

如果上面說的這些問題成立,就並不是單一城市的問題、甚至也不是單一國家的問題,而是國家的體質與走向,以及產業發展策略、教育、國土開發等等的問題。光是把問題放在「漂」上,是見樹不見林的想法。

岔題一下:十幾年前我曾經想移民去台東,事情幾乎已經成形;當時想到的一個疑點是,如果我是移民去更偏僻的澳洲鄉下,長輩的朋友可能會說「你兒子好厲害喔,移民去澳洲」,但如果是移民去台東,同樣的問題可能是「啊你兒子是怎麼了,該不會是跑路吧」。

「漂」可能解決嗎?誰能?

再回到「北漂」源頭的中國,如果不看目前還算有利的人口基數,諸如城鄉差距、人口移動、以及貧富不均的問題,遠比其他國家更加嚴重;如果沒有先解決這些問題,除非跟過去一樣,離鄉要發路條、限制國內移民(其實現在大城市早就限制戶口了),要解決「漂」的問題根本不可能。

如果有政治人物可以一手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去中國當總書記或國家主席才對。

話又說回來,台灣自己的城鄉、產業、人口發展問題,是中央政府執政者必須重視的責任(這也是我兩年前傾全力反對「科學園區」式的亞洲矽谷方案的原因;因為新的科技發展政策必須以全國、全產業為涵蓋範圍)。

如果不用比較激進的方法(例如遷都、限制移動、全島自由貿易區之類的),可能得花幾十年才會看到效果,但為了長遠發展還是得做;如果這一點沒做好,台灣仍然會是一個兩三千萬人口的「小市場」。

政治人物的遊戲,不在解決問題

我猜某些政治人物繼「北漂」之後,接下來會從對岸再借一些材料回來,套在台灣環境上搞假議題,像是「大齡剩女」、「低端人口」、「(某些)產業崩盤」、「投資外撤」之類的。

姑且不論台灣這類問題的顯著程度(多少會有,但狀況和成因跟對岸並不一樣),但如果大家看到題目就對號入座(「對對對,我的兒子去台北都很少回來」),而不去看背後的原因、以及源頭之處的對岸根本也束手無策,就中了政治人物的煽動伎倆了。

這種角度的「兩岸一家親」,還是不要比較好啦,各自的貓砂各自鏟就好。


後記

本文貼出之後,我的朋友 YingChu Chen 貼出了這篇文章,其中的資料非常齊全,比我用功太多,歡迎大家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瑞德的沙龍
785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傅瑞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3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2021/11/23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2021/10/21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2021/10/21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2021/10/21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2021/10/21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