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外幣定存可以打敗通貨膨脹率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就算很多人看過我的書或是文章,而且也認同我的觀念和做法,但面對股市一直在萬點附近,仍舊不敢進場,仍舊害怕套牢,因此還是只敢存定存。國內定存利率太低,無法打敗通貨膨脹率,所以轉去存利率至少3%起跳的外幣定存,但這樣就真的能打敗通貨膨脹率嗎?


一般美元定存利率大約在2到3 % 之間,比較起來,也比台幣定存高,而且報酬率有機會超過3 %,好像可以打敗通貨膨脹率。但是台幣從來就不是非常弱勢的貨幣,只要台幣從31元升值到30元,一美元的匯差損失就有台幣一元,換算比例就超過3%,所以存到後來,反而還是賠錢的。


不知大家還記得嗎?前幾年最夯的就是人民幣定存了,因為專家都預測,人民幣未來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而且定存利率又是台幣的好幾倍,因此大家都趨之若鶩,拚命把台幣換成人民幣。結果呢?人民幣不只沒漲,還一路狂貶,匯率損失的價差,遠遠超過了定存利率的收益。


以前很多人也愛存澳幣或紐幣存款,因為紐澳貨幣持續升值,而且存款利率也不錯,確實讓大家既賺了利息,又賺到匯差,但現在已經很難再有這種好康了。


至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我相信沒有人會把錢拿去存在這些國家的銀行裡,即使定存利率超過50%,但匯率貶值可能超過100%,甚至還可能根本領不出來。


既然我們都是在台灣過日子,用的都是新台幣,為什麼就不能只專注在台幣投資上呢?如此一來,只有投資風險,沒有匯率風險,不是比較容易掌控嗎?為什麼一定要那麼貪心兩頭賺呢?


撇開匯率的因素,海外投資真的就比國內投資安全,而且會賺更多嗎?


國外的金融人才真的比台灣本地多太多,當然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國外金融市場是非常開放而自由的,才能設計並推出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的金融商品,而這也是銀行理財專員最愛銷售給大家的東西。


每個理財專員好像都有三寸不爛之舌,拿出一張張圖表,然後把很多金融商品解釋得非常專業,但有時候因為太專業,結果就是幾乎聽不懂。就算聽不太懂,但在那個氣氛下,好像不買就會錯過發財的機會,所以很多人都買了這些海外的金融商品。


碰到這種情況,我給大家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不懂的東西就不要投資」。你要一直問、一直問,問到完全了解為止,千萬不要因為怕被人家笑而裝懂。說不定你一直問下去,會把理財專員問倒,這樣你就能避開風險了。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在一家非常大的上市公司專門負責各項投資的專案。在連動債當紅的那幾年,他完全沒買,我問他原因,他只說:「我看不懂,我就不會買。」連他這麼專業的投資專家都說不懂了,我真的不相信有幾個人能看懂那些連動債的內容。


我也是因為聽了他的話,才沒有聽信理財專員的建議,去買雷曼連動債,因為他們解釋半天,我只聽懂這兩句話:「利息比銀行定存好一點點,而且雷曼兄弟是全球第四大投資銀行,絕對不會倒。」結果,雷曼兄弟還是倒了,甚至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


當年買雷曼連動債的人都是非常保守、也就是只敢把錢存在銀行的人,結果因為相信了理財專員的話術,卻不敢承認自己不懂,畢生積蓄就這樣付諸東流了。


銀行理財專員如果推薦的是國內的金融商品,相較之下就簡單很多,而且還沒有匯率的風險。要怪就怪大家老是誤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超愛買海外的金融商品。


當然,很多人擔心兩岸局勢,會影響台灣經濟,希望透過外幣投資來分散政治風險。但是,如果台灣政局真的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只要你還住在台灣,你做任何的避險,其實都是徒勞無功的。


除非你已經移民海外,或是你的子女正在海外求學,所以你的資產中已經有外幣資產,或是必須有些外幣資產,不論是美元、日圓、歐元,或人民幣,你做這些海外投資,才不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或許你的資產配置,本來就有外幣這一塊,那你大可以不必透過台幣來買海外基金啊,你直接用美元去國外開戶,買國外的股票、基金,或債券。如果未來不打算把它換回台幣,而是一直在海外直接做投資,當然就能避開匯率的風險。這樣就只剩下投資本身的風險了,也就不會像我前面說的暴露在兩種以上的風險之中。


我只能說,外匯投資不是一個容易賺錢的投資工具,但碰到好機會,還是要去買外匯,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旅遊」。當一美金只要29元台幣,100日圓只要25元台幣就能換到的時候,趕緊去買一些,這樣你下一次出國一定會很開心,因為買什麼東西都變得好便宜,這樣何嘗不是一種「小確幸」呢?


本文摘錄自我的最新著作《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




(全文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施昇輝的小資幸福講堂
22.9K會員
425內容數
小資族群看過來,我是最「樂活」的理財專家,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你輕鬆投資!
2025/04/26
兆豐金預計今年配發1.6元現金股息,我非常失望。以本週五收盤價37.45元計算,股息殖利率只有4.27%。0056前兩季合計已配2.14元,用第一次除息前收盤價36.39元計算,「兩季」的股息殖利率都有5.88%,已經遠勝兆豐金「一年」的股息殖利率了。未來該如何看待兆豐金和0056呢?  
2025/04/26
兆豐金預計今年配發1.6元現金股息,我非常失望。以本週五收盤價37.45元計算,股息殖利率只有4.27%。0056前兩季合計已配2.14元,用第一次除息前收盤價36.39元計算,「兩季」的股息殖利率都有5.88%,已經遠勝兆豐金「一年」的股息殖利率了。未來該如何看待兆豐金和0056呢?  
2025/04/19
在上一週的激情之後,本週相對平靜。上週指數收19528點,本週收19395點,小跌133點。本週最低19196點,最高20023點,震盪只有827點。本週行情就是一個「盤」字,但最大的隱憂來自成交量的急速萎縮,因此對未來行情很難樂觀看待。怎麼辦?  
2025/04/19
在上一週的激情之後,本週相對平靜。上週指數收19528點,本週收19395點,小跌133點。本週最低19196點,最高20023點,震盪只有827點。本週行情就是一個「盤」字,但最大的隱憂來自成交量的急速萎縮,因此對未來行情很難樂觀看待。怎麼辦?  
2025/04/12
本週大家有幸見證了一天跌停一天漲停的歷史時刻。本周五開低走高,收最高19528點,一天的高低落差更高達1110點,但大家絕對不要以為警報解除了。川普關稅暫緩90天實施,算是開了人道走廊。國安基金看來本週五有進場,算是包車來接投資人避難。接下來該怎麼做,比較安全呢?  
2025/04/12
本週大家有幸見證了一天跌停一天漲停的歷史時刻。本周五開低走高,收最高19528點,一天的高低落差更高達1110點,但大家絕對不要以為警報解除了。川普關稅暫緩90天實施,算是開了人道走廊。國安基金看來本週五有進場,算是包車來接投資人避難。接下來該怎麼做,比較安全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通膨?所以? 錢會變薄所以投資股票,但現在又覺得房子才抗通膨了,對吧? 通膨,時常成為投資的理由。聽起來合理,但投資終究必須回到非常簡單的思維:「投資一元,何時能穩當賺回這一元?」 迷惘的循環1:股票|通膨會造成貨幣購買力降低,於是懵懵懂懂的散戶,怕貨幣貶值,把錢移到股市買了昂貴的股票。 迷惘的循環
Thumbnail
通膨?所以? 錢會變薄所以投資股票,但現在又覺得房子才抗通膨了,對吧? 通膨,時常成為投資的理由。聽起來合理,但投資終究必須回到非常簡單的思維:「投資一元,何時能穩當賺回這一元?」 迷惘的循環1:股票|通膨會造成貨幣購買力降低,於是懵懵懂懂的散戶,怕貨幣貶值,把錢移到股市買了昂貴的股票。 迷惘的循環
Thumbnail
先說987我不是投資專家,不過身為一個(前)科學家,google一下找規律總是可以知道一些大原則,至少不會被訪間的假投資真坑錢專家騙。 鄭重說明,這不是投資建議,只是跟大家說一些事實。 買外幣會有匯差的,而且還挺多的 不管你是不是投資理財VIP戶不用手續費,反正買外幣就是有匯差,而且還真不小(美金相
Thumbnail
先說987我不是投資專家,不過身為一個(前)科學家,google一下找規律總是可以知道一些大原則,至少不會被訪間的假投資真坑錢專家騙。 鄭重說明,這不是投資建議,只是跟大家說一些事實。 買外幣會有匯差的,而且還挺多的 不管你是不是投資理財VIP戶不用手續費,反正買外幣就是有匯差,而且還真不小(美金相
Thumbnail
投資界常流傳一種說法:散戶能投入的研究時間、心力相對有限,因此獲利能力通常輸給大戶。但我投資台灣股票及外幣時,發現只要懂得跟大戶借力使力,散戶也能趨吉避凶。 在說如何借前,先分享我的投資經驗......
Thumbnail
投資界常流傳一種說法:散戶能投入的研究時間、心力相對有限,因此獲利能力通常輸給大戶。但我投資台灣股票及外幣時,發現只要懂得跟大戶借力使力,散戶也能趨吉避凶。 在說如何借前,先分享我的投資經驗......
Thumbnail
曾經有人說:「美元兌台幣30以下閉著眼睛換,放久都賺錢。」台幣從2019年中一路升值約2年,很多朋友是從30以下開始換美元,換到後期甚至懷疑人生。 物換星移,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近來美元呈現「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出了出口商,許多擁抱美元的朋友「終於」嘗到豐收的滋味。
Thumbnail
曾經有人說:「美元兌台幣30以下閉著眼睛換,放久都賺錢。」台幣從2019年中一路升值約2年,很多朋友是從30以下開始換美元,換到後期甚至懷疑人生。 物換星移,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近來美元呈現「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出了出口商,許多擁抱美元的朋友「終於」嘗到豐收的滋味。
Thumbnail
投資理財才能保護自己的財富,在高通脹時代,手持現金,財富只會不斷縮水。外匯在國際市場一直很受歡迎,它有很多投資優勢。下麵為大家講講外匯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外匯投資? 外匯是什麼? 外匯投資可以長線投資也可以短線投資 外匯投資環境更加安全 限價平台保證不滑點的真相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嗎?
Thumbnail
投資理財才能保護自己的財富,在高通脹時代,手持現金,財富只會不斷縮水。外匯在國際市場一直很受歡迎,它有很多投資優勢。下麵為大家講講外匯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外匯投資? 外匯是什麼? 外匯投資可以長線投資也可以短線投資 外匯投資環境更加安全 限價平台保證不滑點的真相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嗎?
Thumbnail
由於台灣教育中除了大學財經相關系所外,從小到大都沒有理財教育課程,在理財知識及行為上常常會走錯路或掉入陷阱,理財及投資方法很多種,不見得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或是不能混和運用,多吸收相關正確的理財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很重要,常見的理財投資工具有哪些?自己又適合哪幾種呢?
Thumbnail
由於台灣教育中除了大學財經相關系所外,從小到大都沒有理財教育課程,在理財知識及行為上常常會走錯路或掉入陷阱,理財及投資方法很多種,不見得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或是不能混和運用,多吸收相關正確的理財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很重要,常見的理財投資工具有哪些?自己又適合哪幾種呢?
Thumbnail
從個體來看,「錢」是衡量一個物品所擁有價值的媒介,我們人們通常會用錢來交換某個實體物品,本質上是用錢交換所有權。 但把視角拉遠來看,取而代之的就是整個你的投資觀念與你是否了解資本運作的原理,唯有了解之後才不會陷入「金融盲區」。 一、沒有投資規劃,就等於 all in 法定貨幣...
Thumbnail
從個體來看,「錢」是衡量一個物品所擁有價值的媒介,我們人們通常會用錢來交換某個實體物品,本質上是用錢交換所有權。 但把視角拉遠來看,取而代之的就是整個你的投資觀念與你是否了解資本運作的原理,唯有了解之後才不會陷入「金融盲區」。 一、沒有投資規劃,就等於 all in 法定貨幣...
Thumbnail
不同理財商品的報酬及風險 最近半年來,全球的疫情影響,各國央行都在印鈔票救經濟,所以要把銀行中的錢都逼出來刺激經濟,原本的理財族因為受不了理財商品利率愈來愈低,就紛紛把錢投入股市,我記得一年多前我為了做個人資產配置,然後研究了一些理財商品,那時的利率如下 1、台幣定存=>年息1.09%(原
Thumbnail
不同理財商品的報酬及風險 最近半年來,全球的疫情影響,各國央行都在印鈔票救經濟,所以要把銀行中的錢都逼出來刺激經濟,原本的理財族因為受不了理財商品利率愈來愈低,就紛紛把錢投入股市,我記得一年多前我為了做個人資產配置,然後研究了一些理財商品,那時的利率如下 1、台幣定存=>年息1.09%(原
Thumbnail
就算很多人看過我的書或是文章,而且也認同我的觀念和做法,但面對股市一直在萬點附近,仍舊不敢進場,仍舊害怕套牢,因此還是只敢存定存。國內定存利率太低,無法打敗通貨膨脹率,所以轉去存利率至少3%起跳的外幣定存,但這樣就真的能打敗通貨膨脹率嗎?
Thumbnail
就算很多人看過我的書或是文章,而且也認同我的觀念和做法,但面對股市一直在萬點附近,仍舊不敢進場,仍舊害怕套牢,因此還是只敢存定存。國內定存利率太低,無法打敗通貨膨脹率,所以轉去存利率至少3%起跳的外幣定存,但這樣就真的能打敗通貨膨脹率嗎?
Thumbnail
如果臺灣銀行的定存利率從1%提高到4%,股市一定會崩盤,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把股票賣了,通通拿去存定存。  
Thumbnail
如果臺灣銀行的定存利率從1%提高到4%,股市一定會崩盤,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把股票賣了,通通拿去存定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