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很多人看過我的書或是文章,而且也認同我的觀念和做法,但面對股市一直在萬點附近,仍舊不敢進場,仍舊害怕套牢,因此還是只敢存定存。國內定存利率太低,無法打敗通貨膨脹率,所以轉去存利率至少3%起跳的外幣定存,但這樣就真的能打敗通貨膨脹率嗎?
一般美元定存利率大約在2到3 % 之間,比較起來,也比台幣定存高,而且報酬率有機會超過3 %,好像可以打敗通貨膨脹率。但是台幣從來就不是非常弱勢的貨幣,只要台幣從31元升值到30元,一美元的匯差損失就有台幣一元,換算比例就超過3%,所以存到後來,反而還是賠錢的。
不知大家還記得嗎?前幾年最夯的就是人民幣定存了,因為專家都預測,人民幣未來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而且定存利率又是台幣的好幾倍,因此大家都趨之若鶩,拚命把台幣換成人民幣。結果呢?人民幣不只沒漲,還一路狂貶,匯率損失的價差,遠遠超過了定存利率的收益。
以前很多人也愛存澳幣或紐幣存款,因為紐澳貨幣持續升值,而且存款利率也不錯,確實讓大家既賺了利息,又賺到匯差,但現在已經很難再有這種好康了。
至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我相信沒有人會把錢拿去存在這些國家的銀行裡,即使定存利率超過50%,但匯率貶值可能超過100%,甚至還可能根本領不出來。
既然我們都是在台灣過日子,用的都是新台幣,為什麼就不能只專注在台幣投資上呢?如此一來,只有投資風險,沒有匯率風險,不是比較容易掌控嗎?為什麼一定要那麼貪心兩頭賺呢?
撇開匯率的因素,海外投資真的就比國內投資安全,而且會賺更多嗎?
國外的金融人才真的比台灣本地多太多,當然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國外金融市場是非常開放而自由的,才能設計並推出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的金融商品,而這也是銀行理財專員最愛銷售給大家的東西。
每個理財專員好像都有三寸不爛之舌,拿出一張張圖表,然後把很多金融商品解釋得非常專業,但有時候因為太專業,結果就是幾乎聽不懂。就算聽不太懂,但在那個氣氛下,好像不買就會錯過發財的機會,所以很多人都買了這些海外的金融商品。
碰到這種情況,我給大家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不懂的東西就不要投資」。你要一直問、一直問,問到完全了解為止,千萬不要因為怕被人家笑而裝懂。說不定你一直問下去,會把理財專員問倒,這樣你就能避開風險了。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在一家非常大的上市公司專門負責各項投資的專案。在連動債當紅的那幾年,他完全沒買,我問他原因,他只說:「我看不懂,我就不會買。」連他這麼專業的投資專家都說不懂了,我真的不相信有幾個人能看懂那些連動債的內容。
我也是因為聽了他的話,才沒有聽信理財專員的建議,去買雷曼連動債,因為他們解釋半天,我只聽懂這兩句話:「利息比銀行定存好一點點,而且雷曼兄弟是全球第四大投資銀行,絕對不會倒。」結果,雷曼兄弟還是倒了,甚至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
當年買雷曼連動債的人都是非常保守、也就是只敢把錢存在銀行的人,結果因為相信了理財專員的話術,卻不敢承認自己不懂,畢生積蓄就這樣付諸東流了。
銀行理財專員如果推薦的是國內的金融商品,相較之下就簡單很多,而且還沒有匯率的風險。要怪就怪大家老是誤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超愛買海外的金融商品。
當然,很多人擔心兩岸局勢,會影響台灣經濟,希望透過外幣投資來分散政治風險。但是,如果台灣政局真的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只要你還住在台灣,你做任何的避險,其實都是徒勞無功的。
除非你已經移民海外,或是你的子女正在海外求學,所以你的資產中已經有外幣資產,或是必須有些外幣資產,不論是美元、日圓、歐元,或人民幣,你做這些海外投資,才不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或許你的資產配置,本來就有外幣這一塊,那你大可以不必透過台幣來買海外基金啊,你直接用美元去國外開戶,買國外的股票、基金,或債券。如果未來不打算把它換回台幣,而是一直在海外直接做投資,當然就能避開匯率的風險。這樣就只剩下投資本身的風險了,也就不會像我前面說的暴露在兩種以上的風險之中。
我只能說,外匯投資不是一個容易賺錢的投資工具,但碰到好機會,還是要去買外匯,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旅遊」。當一美金只要29元台幣,100日圓只要25元台幣就能換到的時候,趕緊去買一些,這樣你下一次出國一定會很開心,因為買什麼東西都變得好便宜,這樣何嘗不是一種「小確幸」呢?
本文摘錄自我的最新著作《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