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一些傑出的導演手法 (5)-剪接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則上剪接和鏡頭一樣,是電影特有的元素,而前者類似於戲劇中的換場,而切換的方式便決定了氣氛是延續還是轉換;但由於在一場戲中往往不只有一個鏡頭,因此剪接有相較於戲劇的換場更多的功能。以下列出一些筆者腦中印象深刻的剪接:

1. Jean-Luc Godard(高達):À bout de souffle(斷了氣,1960)

講到剪接不可能不提到這部片,因為跳接(jump cut)的手法就是從這片開始的;這樣在意外中誕生的手法或許也說明了一件事情:在影劇中真正重要的並非連不連戲這種對表面上的合理性的講究,而是在於劇情上劇情或理路發展是否合情合理。(現在youtube上已經有這部已經上映滿50年的電影的全片了,因此想要了解片中的跳接段落的讀者,可自行收看片中開車行駛等段落,或是直接在youtube搜尋"jump cut"便可找到該段落。)

2. Nicolas Winding Refn(尼可拉溫迪黑芬):Drive(落日車神,2011)

這部片儘管劇情簡單到有點老套,但還是靠著非常出色的剪接得到該年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在片中的飛車場景以及殺人場景都是筆者看過最好的之一,筆者永遠無法忘記片中主角殺完人後,導演立刻以淡出的方式轉換到下一個場景,好讓上一景的情緒張力依然能延續到下一幕,而絕佳的畫面其色調也使得這些剪接更為出色。可惜的是由於這是去年的電影,筆者在網路上找不到那些傑出的段落的影片,因此有興趣的影迷可以自行找來收看,導演傑出的手法應該不會讓人失望。

3. 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多福諾蘭):Batman Begins(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

對於這部暑假即將上映的三部曲終曲,影迷們一直有很多討論,其中的熱門話題之一是:這部片和《黑暗騎士》究竟何者比較吸引人,而少數人會覺得前者比較好看。當然不可諱言地,《黑暗騎士》的劇情實在是太吸引人了,但前者對筆者而言,在剪接上處處都在加強蝙蝠俠的形象。例如下面所附的蝙蝠俠第一次出現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導演把蝙蝠俠出現的鏡頭剪得愈短愈好,甚至讓一個動作還沒完全結束就到下一個鏡頭;這樣的剪法無疑地會讓前一個鏡頭看起來感覺更迅速。當然這種剪法在一般的武打戲並不是那麼罕見,但Nolan的驚人之處在於他把這種剪法沿用到Bruce穿上蝙蝠俠裝備的畫面,並且在拍攝時畫面不捕捉全身以及頭部以營造神秘感,並且在最後接上蝙蝠車飛越出水濂洞(?)的畫面成功地完結該橋段。不得不承認筆者一開始對美漫改編的電影並不感興趣,但在看完這部片以後不得不承認Nolan的天分實在太驚人了!也希望暑假他能再度帶給我們更多不一樣的手法和畫面思考處理!(可惜的是一般觀眾大概都沒注意到蝙蝠俠著裝段落的精采之處,因此找不到連結,有興趣的影迷可能得麻煩自行找影片來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59會員
57內容數
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週刊編集、香港映畫手民。但偶爾還是會想聊聊最喜歡的音樂,以及曾經發生在你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事。
2020/09/28
儘管劇情的緊湊度相當程度上會影響對觀眾的吸引力,但台灣新電影裡許多慢步調的導演都曾經公開讚賞某些好萊塢片或所謂的「商業片」(儘管個人愈來愈不太習慣使用這個詞),或者有一些作品很明顯是向新電影取經而大獲成功的;在這裡將把這些作品整理出來,並且指出這些作品是那些元素獲得這些新電影導演的青睞。
Thumbnail
2020/09/28
儘管劇情的緊湊度相當程度上會影響對觀眾的吸引力,但台灣新電影裡許多慢步調的導演都曾經公開讚賞某些好萊塢片或所謂的「商業片」(儘管個人愈來愈不太習慣使用這個詞),或者有一些作品很明顯是向新電影取經而大獲成功的;在這裡將把這些作品整理出來,並且指出這些作品是那些元素獲得這些新電影導演的青睞。
Thumbnail
2020/09/28
在電影中一開始先有一段開場是很常見的作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可以掌握整齣戲的基調;而由於開場也是整齣戲的一部分,因此開場也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觀眾對整齣戲的觀感和定位。之前已經提過一些制式和非制式的傑出開場方式,這次則是以整篇篇幅再提一些各式各樣的傑出開場作品。
Thumbnail
2020/09/28
在電影中一開始先有一段開場是很常見的作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可以掌握整齣戲的基調;而由於開場也是整齣戲的一部分,因此開場也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觀眾對整齣戲的觀感和定位。之前已經提過一些制式和非制式的傑出開場方式,這次則是以整篇篇幅再提一些各式各樣的傑出開場作品。
Thumbnail
2020/09/28
在不同性質的橋段採用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甚至是底片,是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的重要手法之一。但必須說不是每個導演都用得很好,筆者最近看了一些電影後,突然想起那些傑出的作品是怎麼處理的;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手法都是對影像作概念正確的處理,因此往往大受觀眾歡迎或是影展的常勝軍。
Thumbnail
2020/09/28
在不同性質的橋段採用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甚至是底片,是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的重要手法之一。但必須說不是每個導演都用得很好,筆者最近看了一些電影後,突然想起那些傑出的作品是怎麼處理的;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手法都是對影像作概念正確的處理,因此往往大受觀眾歡迎或是影展的常勝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談論現代超級英雄電影時,很難忽略《黑暗騎士》。這部2008年上映的電影,作為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已經被譽為是一個超級英雄電影的經典。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關於蝙蝠俠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正義、犯罪和道德的電影。
Thumbnail
談論現代超級英雄電影時,很難忽略《黑暗騎士》。這部2008年上映的電影,作為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已經被譽為是一個超級英雄電影的經典。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關於蝙蝠俠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正義、犯罪和道德的電影。
Thumbnail
先說結論,2022年由Matt Reeves執導,Robert Pattinson主演的蝙蝠俠(The Batman)無疑是一部相當值得進到戲院觀賞的電影,高質感的畫面呈現與運鏡與令人震撼興奮的旋律和音效,精緻巧妙地組合成一次頂尖的聲光饗宴,是一場令人不禁沉醉其中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先說結論,2022年由Matt Reeves執導,Robert Pattinson主演的蝙蝠俠(The Batman)無疑是一部相當值得進到戲院觀賞的電影,高質感的畫面呈現與運鏡與令人震撼興奮的旋律和音效,精緻巧妙地組合成一次頂尖的聲光饗宴,是一場令人不禁沉醉其中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諾蘭幫大家找到了一套,屢試不爽、普遍有效的「好結尾公式」了。
Thumbnail
諾蘭幫大家找到了一套,屢試不爽、普遍有效的「好結尾公式」了。
Thumbnail
儘管劇情的緊湊度相當程度上會影響對觀眾的吸引力,但台灣新電影裡許多慢步調的導演都曾經公開讚賞某些好萊塢片或所謂的「商業片」(儘管個人愈來愈不太習慣使用這個詞),或者有一些作品很明顯是向新電影取經而大獲成功的;在這裡將把這些作品整理出來,並且指出這些作品是那些元素獲得這些新電影導演的青睞。
Thumbnail
儘管劇情的緊湊度相當程度上會影響對觀眾的吸引力,但台灣新電影裡許多慢步調的導演都曾經公開讚賞某些好萊塢片或所謂的「商業片」(儘管個人愈來愈不太習慣使用這個詞),或者有一些作品很明顯是向新電影取經而大獲成功的;在這裡將把這些作品整理出來,並且指出這些作品是那些元素獲得這些新電影導演的青睞。
Thumbnail
在電影中一開始先有一段開場是很常見的作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可以掌握整齣戲的基調;而由於開場也是整齣戲的一部分,因此開場也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觀眾對整齣戲的觀感和定位。之前已經提過一些制式和非制式的傑出開場方式,這次則是以整篇篇幅再提一些各式各樣的傑出開場作品。
Thumbnail
在電影中一開始先有一段開場是很常見的作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可以掌握整齣戲的基調;而由於開場也是整齣戲的一部分,因此開場也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觀眾對整齣戲的觀感和定位。之前已經提過一些制式和非制式的傑出開場方式,這次則是以整篇篇幅再提一些各式各樣的傑出開場作品。
Thumbnail
在不同性質的橋段採用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甚至是底片,是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的重要手法之一。但必須說不是每個導演都用得很好,筆者最近看了一些電影後,突然想起那些傑出的作品是怎麼處理的;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手法都是對影像作概念正確的處理,因此往往大受觀眾歡迎或是影展的常勝軍。
Thumbnail
在不同性質的橋段採用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甚至是底片,是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的重要手法之一。但必須說不是每個導演都用得很好,筆者最近看了一些電影後,突然想起那些傑出的作品是怎麼處理的;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手法都是對影像作概念正確的處理,因此往往大受觀眾歡迎或是影展的常勝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