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爽乂爽五四到新村小商號:鬼斧神工的老屋新生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修繕後的集賢街54號老屋外觀。

修繕後的集賢街54號老屋外觀。

修繕前的集賢街54號老屋外觀。

修繕前的集賢街54號老屋外觀。

老屋伯樂,慧眼識老宅

新竹,是北台灣最早建城的城市。但說起北台灣的老建築群,大家總是津津樂道於世代文化創業群在大稻埕地區扶植文創品牌與各式微型創業、大溪老街以社區營造方式打造生態博物館。擁有許多文化資產資源的新竹,街廓卻難以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深度。在新竹,許多老屋或藏身於大型廣告之下,或被木作工程包覆原立面,要在城市裡找出老房子,需要多點耐心與好奇心。

首先發現集賢街 54 號這棟老房子的人,是藝術家葉佩如。本來她想著或許可能租下來、簡單整理當成畫室使用,但實際看屋時,發現屋頂破了一個大洞,需要做的修繕工作實在太多而作罷。而奇妙的因緣也總在出奇不意的時刻出現,最後竟是一對建築師夫婦,謝承諭與彭竹慈,他們想著或許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簡單修繕這棟老房子在這裡做一些具實驗性質的活動。

謝承諭建築師蒐藏了大量的樂高,希望能有個小小空間,展示他的樂高收藏,也分享給喜愛樂高的朋友們一同前來用樂高積木來激發創意、創作;彭竹慈建築師本身就對於文化資產議題相當有興趣,也是「不便利合作社」的創辦者。曾在市集中以「好宅普掛」的行動,利用大眾容易感興趣的心理測驗,來推廣老屋的保存、維護、活化等議題。「維修整理永遠都不會是最快、最方便的做法。但這一切的『不便利』換來的是更完整、多元的城市文化。」竹慈這樣說。兩位建築師都希望城市裡能有一個空間,以分享、互惠的形式來推廣自己認同的理念,因此將這棟老房子租下來。

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串連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於是 2016 年底,「爽乂爽五四」開幕了。因為這棟老屋鄰近西城門挹爽門與潛園爽吟閣,所以取了這兩個「爽」字;也因為這棟老屋位在集賢街,「乂」指才德出眾的人,音同「義」。後來因為拗口,大家親暱地叫這棟老屋「爽爽」。竹慈認為,雖然景物不再,仍盼望在這個空間裡做些不太一樣的行動,重啟竹塹文藝復興。於是,這個空間辦過市集、講座與「塑 ‧新築 shaping the built」展覽,聚集了許多友善環境、熱愛老屋、喜愛竹塹歷史的夥伴。

修繕前的老屋內部,屋頂破損。

修繕前的老屋內部,屋頂破損。

引入專業,讓老屋命運大不同

「這樣的房子可以住人喔?」剛簽下租約時,鄰居們總好奇地往內張望、觀察這群人想做些什麼。因為房屋受損嚴重,過去已閒置很長一段時間無人使用。竹慈在租下時,發現集賢街 54 號這棟老宅除了最明顯的屋頂破損之外,還有幾個問題,包含地板高低不平、壁面以紅磚砌成且工法並不細緻、欠缺建築資料,猜測當年可能沒有打足夠的地基,許多結構並不穩固……等等。因此,竹慈除了以鐵皮先包覆屋頂之外,也以許多 H 型鋼補強結構、以鋼板重新做地板,並選擇露出牆面原有的白灰與屋頂橫樑。但隨之而來必須承擔的,就是永遠都掃不完的落塵與無孔不入的濕氣,許多蟲、鼠也從縫隙中順勢鑽進屋內,「有一次還有一隻小貓呢!」新村小商號的共同創辦人怡伶補充。

建築師竹慈在舊城區中,有許多改造老屋的經驗。除了爽乂爽五四之外,江山藝改所 2.0、南瓜田幼兒園等商業空間都出自她的手筆。因為與集賢街 54 號這棟房子打的租約並不長,房東也較無意願再投入經費整修,對於竹慈來說,還是有些沒能在租約內完成的改造,讓她有點遺憾。「屋頂裝了一個通風球,但如果做屋頂隔熱會更好,」竹慈提到,這棟房子因為條件限制,必須從外部做隔熱層,隔熱層可以用空氣層、熱傳導係數低的建材,或能反射熱輻射的建材來做,做了就能夠一勞永逸,也節省能源。但若採行這種方式,就等於要再多做一層屋頂,耗費實在太大。

raw-image
raw-image

用老屋,護老屋:新村小商號

然而,爽乂爽五四初期的行動仍仰賴社群內的夥伴利用空暇時間彼此串連、規劃、舉辦。以致於這棟老房子雖然花了不少經費修繕完成,但閒置時間還是太多。一次偶然的機緣下,致力於推動減塑環保生活的「新村小商號」上一個租約結束、將尋找新據點時,竹慈熱情地邀約共同創辦人拉拉前來使用這棟老房子。因著對於土地的關懷,新村小商號團隊與這棟老房子一拍即合。

不過,進駐這幢老房子之後,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新村小商號是一間無包裝商店,除了販售諸如玻璃吸管、竹吸管、竹牙刷、食物袋等環保小物之外,也鼓勵大家自備容器前來購買各式生活必需品,包含雞蛋、米、油、鹽、各式醬料等。也與許多農友合作,在此推廣他們的農產品。店內的準備的多項商品皆以容器裝盛,無額外的塑料包裝,這樣的販售型態特別怕濕氣侵襲。新村小商號共同創辦人拉拉說:「燒炭、放除濕機,各式各樣的方法我們都嘗試了!」,足見他們花費了一番工夫,來維持商品在最佳狀態。

新村小商號倡導「環境永續」的概念,但環境永續絕對不是靠購買許多環保商品就能達成,而是能夠真正地愛物惜物、敬愛土地。拉拉和怡伶找來許多舊物來妝點空間,包含老式收銀機、零食櫃、曬米粉架……等等,親身走一遭,你將會對於團隊的巧思感到驚奇不已!

raw-image
raw-image

房屋基本資料

1. 修繕與裝潢時間:約3個月
2. 修繕經費:基礎修繕部分( 包含拆除、鐵工與木工等)約60萬
3. 老屋屋齡:約 60 年(推測興建於 1950 年代)
4. 老屋面積:室內面積含天井 20 坪、基地面積含前院 23 坪
5. 經營團隊人數:2 人

新村小商號
地址|新竹市集賢街 54 號
電話| 0919-047-071


文/吳君薇
攝影/董昱
修繕前照片提供/彭竹慈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17「老屋使用手冊」
購買請至: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HX9BE
讀冊網路書店:https://pse.is/HSDNL
上下游新聞市集:https://pse.is/FNNS3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域室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4:00-18:00,週末14:00-20:00,週一公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歲數近了中年,對於旅行遠遊或近賞心情也不一樣了,少了迫切的行動速達多了隨遇而安,面對職場江湖的喧囂,總是很急迫的工作計畫與不止息的報告擬定與種種超前佈署的理所當然指令,另一種自我平衡方式就是放空
Thumbnail
歲數近了中年,對於旅行遠遊或近賞心情也不一樣了,少了迫切的行動速達多了隨遇而安,面對職場江湖的喧囂,總是很急迫的工作計畫與不止息的報告擬定與種種超前佈署的理所當然指令,另一種自我平衡方式就是放空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盤點老舊宿舍與校舍,進行改造、活化,除了常見的文創園區,老舊校舍用途更廣 作者:郭一 官舍、宿舍無人住,搖身一變文創與教育場域 延伸閱讀 屏東菸廠再造重生!盤點全台活化老舊工廠,魔法生態園區都吸客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盤點老舊宿舍與校舍,進行改造、活化,除了常見的文創園區,老舊校舍用途更廣 作者:郭一 官舍、宿舍無人住,搖身一變文創與教育場域 延伸閱讀 屏東菸廠再造重生!盤點全台活化老舊工廠,魔法生態園區都吸客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走在新竹市街道上, 不難發現許多老建築,搖身成不同類型的商家,這些換裝的老屋儼然成為新竹市的新招牌,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城市新舊共融文化的風貌。 雖然這些老建築看起來都古色古香,且共同保留地方文化記憶,但實際上,它們背後的身份卻可能大不相同。
Thumbnail
走在新竹市街道上, 不難發現許多老建築,搖身成不同類型的商家,這些換裝的老屋儼然成為新竹市的新招牌,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城市新舊共融文化的風貌。 雖然這些老建築看起來都古色古香,且共同保留地方文化記憶,但實際上,它們背後的身份卻可能大不相同。
Thumbnail
這些老屋在書中的編排是按照坐落的縣市來分類的,因此很適合規劃成一趟縣市的深度旅遊
Thumbnail
這些老屋在書中的編排是按照坐落的縣市來分類的,因此很適合規劃成一趟縣市的深度旅遊
Thumbnail
眷村就是每一季境遷的記憶,是承裝接引的容器,是需要站穩在時代變數洪流下的生活,是匯聚的源、分支的流,從離散的苦和數不盡的重新來過緩慢沖積成的岸邊,帶進新來的人
Thumbnail
眷村就是每一季境遷的記憶,是承裝接引的容器,是需要站穩在時代變數洪流下的生活,是匯聚的源、分支的流,從離散的苦和數不盡的重新來過緩慢沖積成的岸邊,帶進新來的人
Thumbnail
在溫州街一帶散步,轉彎走入和平東路一段、遇見「大院子」。「大院子」是身世有點謎、命運頗多舛、但終究幸運重生的一幢日式老屋。它的前身帶有神祕謎樣色彩,一說是這裡曾為日本海軍招待所(水交社)、又有一說它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即現在的臺灣大學)單身教職員的宿舍...
Thumbnail
在溫州街一帶散步,轉彎走入和平東路一段、遇見「大院子」。「大院子」是身世有點謎、命運頗多舛、但終究幸運重生的一幢日式老屋。它的前身帶有神祕謎樣色彩,一說是這裡曾為日本海軍招待所(水交社)、又有一說它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即現在的臺灣大學)單身教職員的宿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