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辛永勝, 楊朝景, 老屋顏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5/04/04
之前看了老屋顏於2020年出版的
《老屋顏與鐵窗花》,本來以為已經很讚了,結果讀了他們的第一本書,才發現自己太過天真,與他們團隊同名的這第一本書一點也不遜色。
本書共分為兩大章節,第一章歸納臺灣老屋常用的幾種元素,並做工法上的簡單介紹。例如我很喜歡的磨石子與洗石子——小時候我覺得這兩者常常散發出一股俗氣感,熟料長大後越來越喜歡那種帶有光澤又不均勻的紋路、以及樸實的質感;但它們的工法其實會有一些環境上的問題,也沒辦法像其他元素一樣輕易拆下保存,往後大概只有越來越少見的份吧。
除此之外介紹到的,還有能夠變出豐富花樣的紅磚、簡約典雅的水泥花磚、應用多元的磁磚,以及後來被特寫成老屋顏第三本書的鐵窗花。透過對這些元素的了解,可以多少培養一些人對老屋的鑑賞力,是認識老屋之美的很棒的引子。
至於第二章的部分,則是實際篩選出台灣24間老屋,對其歷史脈絡、工法、現今的使用狀況等等娓娓道來。當中的老屋從日據時期到 1970 年代左右都有,有的具有時代意義,有的則是比較名不見經傳;如今透過老屋改造的過程,它們多半轉變成咖啡廳、藝廊、店面與旅社,在現代社會中存續下來,繼續譜寫新的生命。有人說「房子就是要有人住才不會壞」,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而在這24個標的當中,不乏幾處名號響亮的觀光景點,至今我去過的包含台北的青田七六、台南的林百貨、全美戲院等等。雖然先前造訪時也是感到很美、很喜歡,可是多半都是走馬看花,能夠看到的以視覺上的觀感為主;如今透過老屋顏的介紹,才有了時間長度上比較深刻的了解。
說到這裡,我認為老屋顏團隊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在於他們很會把這些美麗的事物推廣給他人,透過拍攝精美的照片與細膩的文字,老屋的脈動彷彿活水,讓人在慢慢吞嚥的過程裡也跟著進行了一趟美麗的旅程,甚至興起舊地重遊的念頭。
而在我還沒去過的地點當中,台北的紀州庵就是我很想去的一個景點。書裡介紹它曾經是一間三層樓高的宴會餐廳,從不同樓層分別可欣賞河上船隻與庭園造景,甚至鄰近河堤上曾有大橋直通主屋的二樓入口——看到這裡簡直嚇傻我了,根本就跟神隱少女的溫泉湯屋一樣嘛!原來過去的台北竟有如此豪華又風雅的娛樂場所,真的很讓人驚喜!只可惜現在留存下來的只剩下只有一樓的別館。儘管只是這樣,依然讓人非常想要前往朝聖!
另外高雄的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也是好美,ㄇ字型的結構在往常會讓我想起閩南建築,但是一二三亭是一棟二樓的水泥建築,犧牲門前的室內空間,換取的是一股靜雅的禪意。而一樓的藍灰色外牆與二樓垂落下的綠色植物相互襯托,簡直美到爆炸;二樓室內則有著柔和的採光與寬廣的空間,也令人十分嚮往!
除了以上兩處,我想去的點還有很多很多,衛屋茶事、合盛太平……難以一一列舉。幸運的是這些老屋在書中的編排是按照坐落的縣市來分類的,因此很適合規劃成一趟縣市的深度旅遊;在旅遊資訊充斥商業氣息的現代裡,我自己會很喜歡探訪老屋這樣的行程與步調。
另一方面,書裡所提供的老屋知識其實也很足夠讓人自行拓展身邊值得欣賞的美——繞過一個街區轉進小巷,抬頭看看巷弄裡具有年代感的各種街屋,一直是生活裡很棒的驚喜。而老屋顏在記錄這些房子的當下,不僅僅只是往回查看過去的痕跡,也珍惜著現在使用這些屋子的人們。感謝他們的文字裡帶有濃濃的溫度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