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企業文化夢—在地建築的修復與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文/廖芷瑩.攝影/啦嘟嘟工作室

走在新竹市街道上, 不難發現許多老建築,搖身成不同類型的商家,這些換裝的老屋儼然成為新竹市的新招牌,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城市新舊共融文化的風貌。
雖然這些老建築看起來都古色古香,且共同保留地方文化記憶,但實際上,它們背後的身份卻可能大不相同。有些是大家所熟悉的「文化資產」類別,例如:「古蹟」或「歷史建築」;有些則是近年來許多人所投入的「非文化資產」私有老建築修復再利用。
私有老建築修復的背後,是地方人士或文化團體長久努力的成果,也是立基在文化部 2018 年「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推出後,中央政府補助個人、家族或企業自行修復老建築後所出現的城市風景。
在老建築的在地守護者中, 一些特別的「地方企業」,除了把地方風土議題作著創新創業初心,更期望老建築修整後除了美觀之外,更能幫助其永續發展使用,因此這些企業重新思考「老屋再生」議題, 並將其納入商業經營範圍,陸續修整多間老屋並進駐使用。
此單元邀請讀者們,透過新竹老建築再利用經營者的方法與過程,也透過臺灣北中南三地的資深老建築修復企業對談,更了解臺灣私有老建築修復與再利用的現況與發展。

私有老建築修復小字典

  • 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文化部從 2018 年開始推動的計畫,希望由公私部門協力合作,協助1971年前興建的老建築有系統地進行文史調查研究、修復原則集略、細部設計、施工等工作,由政府補助30%至50%,最高80%的補助,讓私有老屋也能獲得專業協助。
  • 以修代租:想進駐老建築卻又尚未有能力買下建物的經營者,或屋主產權複雜及無意願售出的租屋者,近年會透過「幫助屋主修繕及保養老屋以替代租金」的方式,繼續延長老屋壽命。
  • 公民協力購屋:2021年,臺南市的湯德章故居面臨判定無文化資產身分,可能有被拆除的疑慮,在地公民團體發起「公民集資購屋」,將這棟非文化資產的老建築買下,並交付公益經營,也成為公民集資購屋(救屋)的先例。
  • 老屋欣力:臺南市NGO團體「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於2008年開始所推動的工藝運動。希望除了文化資產能被留下外,一些保有地方歷史文化意義的老建築也能透過公民公益運動被保留。
  •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畫: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於2010年開始推行的計畫,其主要內容是藉由既有老建築,設立任務型的「前進基地」,也建立都市更新前的活化使用機制,以提供都市更新的整合平臺。並期望在基地內,以創新行動整合地方網絡與創意,加速產業升級。

鴻梅文創志業的新竹老建築修復

創立於 2016年的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它旗下不僅自有「或者工藝櫥窗」、「或者風旅」、「或者新州屋」,更和政府合作經營「或者書店」、原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大同 108 舊城再生基地等空間,這些老建築的再利用及修整,都與其事業的初心「分散式美術館」相關,更與他們對於新竹這座城市的想像相連,而這龐大事業體背後的推手是曾在科技業創業的陳添順,Ben。

Ben 因熱愛文化與藝術,他在退去科技公司職位後,毅然決然待在家鄉投入文創事業, 並將此公司定義為一間社會企業,希望未來能把剩餘資源繼續回饋在地文化。

透過鴻梅文創(以下簡稱鴻梅)的經營方式、修復老屋案例,讓我們一起了解在地企業如何利用政府資源、規劃設計,為老屋帶來新生命。

兩個概念快速了解「鴻梅—或者」

分散式美術館

鴻梅以「分散式美術館」的概念作策展及經營。幾年前,Ben 帶著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夥伴到日本參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時,看見藝術結合地方創生的策展方法。他說:「當時我們看到『分散式美術館』的概念,他們透過藝術創作,重新讓人看見荒廢學校與老房子的價值,並吸引有想法的年輕人回鄉……而我也因此受到啟發,想讓人們來到大新竹地區時,以步行或機車, 就能找到喜愛的人文藝術空間,也就是 living museum,無牆美術館概念。」鴻梅的基底因此概念而誕生。

雖然他回臺後,因蔦屋書店的影響而選擇先開設竹北的「或者書店」,但北川富朗辦藝術祭的方法與震撼已為他種下「老建築再利用」的種子。一兩年後,鴻梅除了承接政府進駐或 OT 案,更開始自行購屋、改建新竹市區的老屋,繼續擴大這座「分散式美術館」的範圍及影響力。

五感式閱讀

老屋是記憶的載體,更是商業經營者的夥伴。不管是哪種老屋或事業,鴻梅希望所有經營都有一個主軸,那就是「五感閱讀」的推廣。

Ben 說:「像是書店中,用眼睛的閱讀是最常見的,另外我們也能以吃東西的味覺、手作的觸覺等五感,閱讀生活與生命。」鴻梅選擇的事業,不論是哪種文化藝術內容,都希望繞著「閱讀」前進, 期望店裡的產品都是顧客「閱讀生活」的介質。

怎麼辦?在地企業經營 老建築的規劃與選擇

raw-image

大同路與中央路交叉路口的兩棟老建築近年華麗轉身,原本的髮廊成為了「或者工藝櫥窗」,另一邊的新竹舊城再生基地則引入「或者文史書房」。這兩間新穎的店鋪是鴻梅文創經營體的一部分。然而細究這兩間經營體,其背後的屬性、裝修方式都不同。鴻梅對於六間經營體的定位與選擇各有不同,其中一些選擇更是公司能繼續發展老屋的關鍵。

老屋任務大不同

此兩棟老屋,一為政府進駐案,一為自行購買營運的建築體。政府案屬於短期任務型,適合推廣與合作開拓市場。然而,掌握自有老屋的長期與實驗性安排,則能為公司發展新的可能。

政府老屋的經營必須考慮公益性、公共性等面向, 因此每年結案有特定 KPI,另還有租約期限,並要接受政府的嚴謹合約。因此鴻梅將其定位為「和政府一起開拓及推廣相關市場」,規劃較為短期, 但希望藉由合作讓公有老建築能繼續被活用和認 識,所以他們將「書店」或「講座」設置在這些空間內。

然而,自有建築不需擔心空間回收的問題,相對限制較小,因此公司會將較具挑戰且需長遠規劃的內容放進自有老屋。像是明年開幕的或者新州屋,即是以「共創廚房 」為主軸,透過食物和料理來分享五感閱讀。而如此需長期規劃的設置, 裝潢成本也較高,因此公司會選擇將此營運方式放在自有建築體,以拓展公司未來的可能性。

raw-image

持有老屋或合作經營

raw-image
raw-image

鴻梅能自有多棟老建築,倚靠著大型資金的投入,這點無疑是鴻梅與其他小型地方企業最不同的地方。Ben 說到,「讓員工們能無後顧之憂地使用空間」是他當初買房子的初心,因此他投入「重資本」買房與經營。

但隨著許多在地屋主找上 Ben,希望鴻梅能幫忙修復與規劃新竹市老屋的利用,公司未來希望能嘗試不同方案,例如找尋興趣與理念相近的單位集資一起經營下一個事業體,或以修代租說服屋主等方式都是企業將來的考量,也是公司在經營五年後趨於更彈性走向的規劃。

raw-image

如何找資源

如果你擁有一棟老屋,可以如何尋找相關資源呢?

如果建築是文化資產,可以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26 條,不受《區域計畫法》、《建築法》、《消防法》等法規限制,且有許多修復先例與補助。非文化資產修整時就必須考量運用業種,如:旅宿業(或者風旅) 及餐飲業(即將開幕的新州屋店面) 的開業建築相關規定。

相對的,運用私有老建築修復及經營的政府補助也是一種管道。像是鴻梅文創曾參與新竹市「老竹塹 老屋味」及中央的「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兩者對前期的調查、修繕與經營多少有一定的幫助。

然而,文化部目前的老建築修復計畫中明確規定補助「特定項目」50% 以下的修繕經費,並非全部經費(新州屋為 40%)。所以在經營規劃時, 要規劃好如何運用相關資源,並也要有自行籌措剩餘資金的能力。

鴻梅老建築案例

修復進行式 歷史及營運規劃

擁有一棟老房子之後,該做些什麼來重新擦亮它的價值?一起來看看「新州屋」的案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新州屋

日治昭和時期 1934 年的竹塹城非常熱鬧, 市政廳附近不僅有喫茶店、菓子店、鐘錶行、眼鏡店外,此年又迎來第一家百貨:新州屋。許多大人小孩盛裝走入這間時髦的商家,為的就是一睹眾多舶來品擺進櫃內的華麗樣貌,看得自己也閃閃發亮。

這間位於目前東前街 16 號的新州屋,乘載了許多老新竹人的回憶,它與 1932 年開設的臺南「林百貨」及臺北「菊元百貨」是同時期的大型百貨店,這乘載記憶風華之處,曾經歷三任屋主,首任即是日治時期新竹商擘之一的戴吳獅,第二任則是 1970 ~ 1980 年代在此開設「昇龍百貨」的韋泂沂,第三任是鴻梅老闆陳添順。

raw-image
raw-image

這些故事是新州屋團隊在文化部補助計畫支 持及公司出資規劃下,請來不同專業團隊進行建築與在地街區調查——在地文史調查曾與見域工作室合作,建築結構和歷史則和謝佩娟老師團隊請益——並以 Open House 活動,邀請前屋主的後代、街坊鄰居走進此空間,讓大家留下新州屋改建前的最後回憶。

raw-image
raw-image

在營運歷程中,企業因經營經費限制與經營策略,並無法像許多文化資產建築,能將時間全投注在修復工作上,因此在新州屋的例子中,鴻梅除了申請政府經費補助,進行調查研究和社區鄰里擾動外,更在開幕前兩年就已找好掌店經理人,並請他協助相關美學、策略規劃,最後找出商店的特色與核心理念, 並將它運用在將來的「共創廚房」經營上。

修復私有老建築Q&A

Q:「文化資產」修復和「私有老建築」修復有何不同?

A: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提的「文化資產」,指的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民俗等,根據《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規定,所有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修復前都必須完成調查研究,並須詳列修復過程,補助經費也在文資相關法規審查下進行。

「老建築」的定義很廣,對於每個人而言都不大一樣,但若撇開唯心的認定,以目前來看,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要點」中所規定的「私有老建築」對象是「具文資潛力的老建築」,且在民國 60 年以前興建, 並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只要屋主有意願,就可提出申請。

Q:私有老建築的修復及補助是最近因中央政策推動才出現的嗎?

政策的推動,有賴公私合作協力推動。在中央推行此政策前,各地方文史工作者和地方政府都陸 續促成許多老建築修復,各地也各有不同方案及相關法規,盤整相關成立時間點如下:

raw-image

Q:想修復私有老建築並再利用可利用的資源及要注意的規範有哪些?

我們能從三個方面思考修復與使用老建築,分別是:經費來源、修復許可、使用方向。經費來源可參考文化部計畫、地方政府補助、前文提過的公民集資或尋求各地相關地方團體支援請教。能夠以購買、租賃或以修代租等方式進行使用。且在申請補助時即要釐清產權、稅籍資料、使用執照等老屋既有問題。

如果想修復並再利用老建築,第一步即是要確認建築是否需請領使用執照。因為若房屋是都市計畫法前建築,且非公用建築, 通常都沒有使用執照。 此點會牽涉修建時的《建築法》使用規範。

另外,修復後的使用方向,也會牽涉不同的法規。例如:如果使用者將把老建築當旅宿使用,那就得遵循《民宿管理辦法》規則。如果想做餐廳經營,也得考慮相關消防法規。

老建築就像一位老臺灣人,它跟著時代脈動而生,當然也會留下不同建築方式、法規、地方政策給它的影響。然而,運用每種方法都有其收穫,也相對有其風險,可多請教地方有相關經驗者,更要記得跟上最新的補助或討論脈動,以及詢問相關政府機關與熟悉相關程序的律師與建築師。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6「風城大宅院」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86854?sloc=main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www.taaze.tw/products/21100042814.html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202061760001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文 / 見域工作室 「見域工作室」深耕於新竹舊城區,「見域」是看見地方之意,團隊試圖以各種視角去觀看城市空間、討論在地文化,讓大家看見過去,想像未來,期望成為民眾認識新竹的入口。 工作室位於以新竹城隍廟為核心的舊城區,團隊租下老屋後親手整理,活化為在地文化空間,除了販售自主開發的城市文化商品,更持續
Thumbnail
文 / 見域工作室 「見域工作室」深耕於新竹舊城區,「見域」是看見地方之意,團隊試圖以各種視角去觀看城市空間、討論在地文化,讓大家看見過去,想像未來,期望成為民眾認識新竹的入口。 工作室位於以新竹城隍廟為核心的舊城區,團隊租下老屋後親手整理,活化為在地文化空間,除了販售自主開發的城市文化商品,更持續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盤點老舊宿舍與校舍,進行改造、活化,除了常見的文創園區,老舊校舍用途更廣 作者:郭一 官舍、宿舍無人住,搖身一變文創與教育場域 延伸閱讀 屏東菸廠再造重生!盤點全台活化老舊工廠,魔法生態園區都吸客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盤點老舊宿舍與校舍,進行改造、活化,除了常見的文創園區,老舊校舍用途更廣 作者:郭一 官舍、宿舍無人住,搖身一變文創與教育場域 延伸閱讀 屏東菸廠再造重生!盤點全台活化老舊工廠,魔法生態園區都吸客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夢想,從廢墟裡再生。一切,都必須從遇到這座被遺落在山林間的百年古宅開始說起……十多年前,年輕的兄弟扛下鉅額貸款,誓言要讓破落古宅重生。這座全台灣最美的民宿──天空的院子,開啟了小鎮的改變:人才、活力、創意逐漸湧進街弄,竹山從靜默的鄉鎮,翻轉成翻轉成帶著濃濃在地味的文創小鎮。小鎮的天空,沒有極限。
Thumbnail
夢想,從廢墟裡再生。一切,都必須從遇到這座被遺落在山林間的百年古宅開始說起……十多年前,年輕的兄弟扛下鉅額貸款,誓言要讓破落古宅重生。這座全台灣最美的民宿──天空的院子,開啟了小鎮的改變:人才、活力、創意逐漸湧進街弄,竹山從靜默的鄉鎮,翻轉成翻轉成帶著濃濃在地味的文創小鎮。小鎮的天空,沒有極限。
Thumbnail
走在新竹市街道上, 不難發現許多老建築,搖身成不同類型的商家,這些換裝的老屋儼然成為新竹市的新招牌,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城市新舊共融文化的風貌。 雖然這些老建築看起來都古色古香,且共同保留地方文化記憶,但實際上,它們背後的身份卻可能大不相同。
Thumbnail
走在新竹市街道上, 不難發現許多老建築,搖身成不同類型的商家,這些換裝的老屋儼然成為新竹市的新招牌,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城市新舊共融文化的風貌。 雖然這些老建築看起來都古色古香,且共同保留地方文化記憶,但實際上,它們背後的身份卻可能大不相同。
Thumbnail
求學時期讀過幾年建築 也曾參與過社區發展 跑過幾次田調 製作過測繪圖 懂得其中皮毛與一點點脈絡 親身體驗過執行面的困難 資訊不難傳達 只怕被錯誤傳遞 不過這樣的計畫 大多是雙面刃 當然這是我自己因親身參與其中而有的感覺 並不是所有的計畫都是如此 影響的層面有太多太多 就不多贅述 接下來 簡單分享些想
Thumbnail
求學時期讀過幾年建築 也曾參與過社區發展 跑過幾次田調 製作過測繪圖 懂得其中皮毛與一點點脈絡 親身體驗過執行面的困難 資訊不難傳達 只怕被錯誤傳遞 不過這樣的計畫 大多是雙面刃 當然這是我自己因親身參與其中而有的感覺 並不是所有的計畫都是如此 影響的層面有太多太多 就不多贅述 接下來 簡單分享些想
Thumbnail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從新竹火車站附近至城隍廟一帶,在開發已久的新竹老城區中,還有許多老屋在此聳立,見證了這塊土地好幾代的變遷。提起老屋,大部分人會直接聯想到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然而,城市中老屋的價值,絕不僅止於單點的文化資產,而是廣泛分佈於街區中的老街屋。
Thumbnail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從新竹火車站附近至城隍廟一帶,在開發已久的新竹老城區中,還有許多老屋在此聳立,見證了這塊土地好幾代的變遷。提起老屋,大部分人會直接聯想到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然而,城市中老屋的價值,絕不僅止於單點的文化資產,而是廣泛分佈於街區中的老街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